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园20分钟效应”不仅是一个情绪转换的出口,也承载着人们对一座公园乃至一座城市的第一印象。近日,当代江西报道《“公园20分钟”疗法,有多“治愈”》,走进南昌高新区的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春以来,“公园20分钟效应”持续引发热议,网上频频晒出各地的公园攻略帖,隐隐有各地公园大PK的意味。

这一源于某杂志一项研究的概念,认为人与大自然接触有助于降低人体应激激素水平,20分钟至30分钟对于缓解压力的效果最为显著。

“公园20分钟效应”真的管用?到大自然里去“班味儿”的生活方式为何如此受年轻人欢迎?这对我们当前的公园营建工作提出了怎样的期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园里还透着

不加修饰的美好生活气息

这或许是年轻人

最为之心动的原因

近在身边的绿色空间让长期处在喧嚣中的市民感受到生活中的“小确幸”。城市休闲空间、生态廊道、邮票绿地等“家门口的好去处”,在为城市生态增添绿色与活力的同时,也满足了全龄段市民日常游憩健身需求。

从国家公园到口袋公园,随着城市更新水平的提高,各类公园之间已形成互为补充的关系。公园的内涵性质、类型特色、承载功能也在不断丰富。市民公园、郊野公园不一定是大景区的“平替”,其本身也可能目的地化。

探索公园的无限可能

“春日盛开缕缕雪柳,夏日有映日荷花,秋日有梦幻般的粉黛……在这里看书,时间都慢了下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在南昌高新区艾溪湖美书馆看书的感受。对于不少市民来说,一间公园里的共享书房,更像一处“精神飞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公园越来越发挥着城市会客厅、城市健身房的功能。隐于郊野、筑于水滨,有藏书,有名家,有高颜值的阅读和社交空间,南昌高新区艾溪湖美书馆、瑶湖书房等公共文化空间,已成为人气聚集地,来此看书和参加活动的市民络绎不绝。

与此同时,为满足市民休憩停留的各类需求,不少公园着力改善“重建设、轻运营”问题,进一步完善功能性设施,打造公园消费新场景,推动低端业态转型升级,实现从传统市政公园升级为高品质社交、文旅目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西省首条示范性样板绿道艾溪湖绿道上人来人往。

在南昌高新区艾溪湖北路公园群之间,新打造出一条“主理人街区”,一经亮相就吸引了诸多年轻人打卡晒照。该项目探索把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创意经济引进公园,重构公园消费场景,引进精致餐饮、茶咖酒馆、潮玩文创、宠物服务等个性化主理人品牌40余个,打造自带社交属性的公园爱好者新磁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园带给置身都市丛林中的人们一片回归自然的乐土。在城市公园“进化”的过程中,公园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在进一步彰显,展现出“公园+”的无限可能。

文字:当代江西

视频: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唐玉佳

审核:任子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