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话在安徽庐江得以验证。

日前,安徽省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发布《关于认定2023年度安徽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先进典型的通报》,安徽庐江县上榜。

乘着“万企兴万户”的东风,安徽庐江何以凭一县之力,走到全省前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徽庐江榜上有名

在全省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全省共计6家单位获评2023年度安徽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县(市、区),安徽庐江县名列其中。

此外,全省100家2023年度安徽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项目(企业)中,合肥市仅有7家入围,而庐江县放马滩稻虾综合种养项目(庐江县放马滩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占得一席。截至今年5月底,安徽省共有21510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兴村”项目28960个,参与企业数位居全国前列。

在这项“万企兴万村”系统工程中,安徽庐江各民营企业,以农业、农村、农民为前进方向,通过经营性合作、公益性帮扶,充分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进一步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据悉,安徽庐江县565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兴村数179个,兴村项目765个,总投资121472.70万元,项目总数位列全市各县区第一,位于全省各县区前列。

“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开展,对该县实现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农民增收、企业获利等多方共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有效地缓解了当地村民就业难等问题。

系统布局精准施策

行动伊始,安徽庐江县结合该县具体实际和丰富资源,挖掘产业优势,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次‘万企兴万村’行动中,庐江县统筹人、地、物等多方面的资源要素,系统布局、精准施策。”庐江县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永科如是道。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创建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县方案》显示,庐江县充分发挥农业产业、物质装备、产业链条、经营体系、农业生态等7项优势,立足庐江县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按照行动总要求,联合种植农民和加工、种业、贸易等企业,构建集良种培育、标准化建设、品牌建设、仓储建设、营销网络建设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创新“产、购、储、加、销”的经济发展模式;广泛动员各界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创新工作机制,调动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实现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常态化制度化。

于是,庐江县放马滩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安徽省蔬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积极投身发展,充分发挥平台、市场、资源等优势,与“兴万村”的需求进行高效对接,成为推动乡村振兴重要的支撑力量。

村企联建赋能振兴

日前,记者在合肥市庐江县泥河镇的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庐江县放马滩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看到,整齐划一的稻虾田里,有20多条捕虾船在水面进行捕捞作业。

“这里种养面积达2.2万亩,亩产在200多斤,是合肥单体规模最大的小龙虾种养基地,明年还要继续扩大千亩种养面积。”庐江县放马滩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朱宇兵底气十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3年,庐江县放马滩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了12000亩土地,从事龙虾养殖育苗、谷物种植、大米加工等销售工作。其间,多次流转土地10000亩扩大稻虾综合种养规模,带动周边养殖基地30000余亩,“四镇六村”集体收入增加630万元。随着“夹板石生态农庄”、三产融合示范园的“拔地而起”,合作社不断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不仅如此,庐江县盘活闲置农舍资源,诸如云里安凹等民宿产业,在“农舍经济”的长藤上“开花结果”。截至目前,庐江“农舍经济”相关项目帮助村集体实现年均增收超2000万元,解决村民就业1400余人,带动农特产品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

在“万企兴万村”的时代背景下,农村被赋予新的使命,但更加离不开和朱宇兵一样的新时代农人,守护着脚下的黄土地。申勇、霞柱、方明才等80多名流动党员陆续回乡开办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在带动群众收入和就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上“下功夫”,形成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合力。(记者董绍杰 中共庐江县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