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为问界越战越勇,2024年至今的汽车销量成绩喜人。

可商场如战场,有人赢就有人输。

华为问界高端车卖得好,占了市场,传统豪车自然会丢失一部分市场份额。

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BBA也要为自己捏一把汗。

在这里,没人能躺着赚钱,包括那些昔日的汽车巨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问界官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款车,狂赚990亿元

华为问界有多款车型,其中M9和M7吸金力很强。问界M9上市5个月,大定突破9万台;问界M7上市8个月大定突破18万台。

按照行业惯例,消费者支付“大定”之后就不能退款。这意味,华为问界基本上能锁定这27万台汽车订单。

M9的平均成交价为50万,9万台的金额为450亿元。而M7的平均成交价为30万,18万台的金额为540亿。也就是说,目前这两款车能为华为问界带来销售额990亿元。

另外,6月3日至6月9日,在50万以上豪车榜单中,问界M9周销量再次超过BBA,销量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中汽数研

华为问界销量成为最近汽车行业关注的焦点。很多人不相信,在高端市场,问界M9单周销量竟然比BBA这种传统豪车的销量还高。

这个突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过去50万级别以上的豪车中,国内消费者更爱选择宝马、奔驰以及奥迪这类合资品牌。

M9单月销售量超过BBA,被认为,消费者开始认可国产的豪华汽车,甚至有可能从宝马,奔驰和奥迪等品牌转向国产汽车。

国内新能源车那么多,为什么就M9能在高端豪华车上取得好成绩呢?这当然离不开赛力斯在研发上给问界M9投了大量的资金。

目前赛力斯在研发上的投入占比为12%左右,而行业的一线大厂,研发投入跟营收的比例为5%-6%左右。

这也导致了赛力斯的扣非净利润连续5年亏损,不过随着M9和M7这两款车大卖,在2024年第一季度,赛力斯的扣非净利润终于转正为1.144亿。

但只有研发资金就足够了吗?现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卷到极致,几家知名新能源车厂的高端车在技术上可能不存在特别大的差距,或者说普通人对这些新能源高端车的驾驶体验是相似的。

选择一款50万以上的豪车,消费者会更看中它的品牌形象。

华为为问界打造智能汽车生态,两者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华为作为超一线品牌,是我国几十年高科技发展的缩影,消费者对华为这个品牌有着浓烈的民族情感。

很多时候,消费者买问界,正是出于对华为的支持和信任。

问界背后有赛力斯和华为。资金、技术和形象,一样都不缺,它能在中国高端汽车市场杀出重围,一点都不奇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统豪车BBA也急了

华为常务董事、汽车智能解决方案董事长余承东曾多次公开表示,要把BBA“一把干掉”。

在几年前,大家只会觉得这是疯言疯语,但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的坚持,正让这变成现实。

2023年,中国市场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为451.6万辆,同比增长15.4%,但BBA三家没有一家的增长超过15%。奥迪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增幅13.5%,奔驰乘用车同比增幅4.2%,而宝马不升反而下降2%。

换言之,虽然BBA在高端市场的销量依然稳定,但面对中国高端汽车市场的新增量,BBA有点束手无策。据统计,在中国汽车新增量中,BBA的份额不超过20%。

中国高端汽车市场的增量,正在被特斯拉、问界、理想等众多新势力电车瓜分。

原本以为,在高端汽车市场,只有特斯拉这个品牌会被中国消费者接受。没想到,现在又多出了个问界,M9和M7不到一年,合计销量为27万辆,BBA看到这个数据,也感到危机正在逼近。

目前BBA正在发力开拓新能源电动车市场。宝马此前曾宣布,计划到2026年将电动车销量占比提高至33%。

面对中国汽车行业的深度转型,BBA不得不这么做。

电动化和智能化被认为是汽车的未来。在这次智能化电动化浪潮中,豪华汽车市场格局注定被重塑。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31.6%,产销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未来,这个数据依然会继续上涨,中汽协数据预测,我国新能源汽车需求市场将能达到近一亿台的规模。

面对这个新增市场,BBA只能下场竞争,毕竟不进则退。如果不倦新能源市场,自己原有的市场份额只会被逐渐蚕食。

不过,这些传统的豪车品牌依然具有优势。

传统的燃油车往往具有更高的利润。看看电车和燃油车的毛利率就知道了,特斯拉2023年的毛利率为18.25%,赛力斯2023年的毛利率为10.39%,而宝马2023年的毛利率可以达到23.94%。

短期内,这些传统豪车品牌不用担心资金问题,完全可以用燃油车赚到的利润反哺自己的新能源汽车。

BBA正在下注新能源汽车,同时推出新款燃油车,以保持盈利稳定。激烈的竞争已经在传统汽车品牌和新势力电动车品牌中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汽车产业蓬勃发展,

助力中国经济

2023年,汽车工业重点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1081万亿元,约占2022年经济总量3.26%左右。

2023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产销双涨。

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汽车产业,展现出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整个汽车产业正在从万亿规模向十万亿级规模发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被赋予期待。现在,它一边要在国内市场和各大传统汽车品牌“搏斗”,另一边要出海,挑战全新的市场。

一旦中国汽车产业闯关成功,不仅能助力中国经济,同时也能惠实每一个普通人。

众所周知,汽车产业链很长,一旦自主品牌在国内外站稳脚跟,可以给社会带来大量就业岗位。

拿新能源汽车来看,其上游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整车制造,下游则包括充电服务和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每一个链条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2023年新能源汽车人才发展报告》出炉,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招聘需求总体增长32%。

另外,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可以弥补房地产行业下行带来的经济损失。除了汽车,实在想不出,还有哪个高价消费品和房子一样,几乎被每个家庭需要。

2022年,全国经济总量是121万亿,房地产相关行业的经济量是16.94万亿,占全球经济总量13%左右。

一旦汽车产业,迈入10万亿规模,它对经济的助力不会比房地产行业少。

目前大量房企裁员,社会就业压力很大,如果新能源汽车产业成功顺利发展,将可以释放更多就业岗位,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身边已经有朋友从房地产行业跳槽到新能源汽车行业,薪资翻倍。

总而言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好,中国经济发展自然好,每个中国普通人的生活也将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