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电影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由上海国际电影节创设的“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一带一路”电影周已经步入了第六个年头。6年来,“走出去,引进来”的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助力中国电影走向海外电影节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海外影片进入中国观众的视野。

6月16日下午,备受关注的“一带一路”电影文化圆桌论坛如期举行。在以“多元影展 文化交响”为主题的上半场论坛中,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主任陈果、葡萄牙波尔图奇幻电影节执行总监若昂·多尔明斯基、新西兰国际电影节董事凯瑟琳·菲兹杰拉德、墨西哥瓜纳华托国际电影节策展总监妮娜·罗德里格斯,以及巴西里约电影节策展总监伊尔达·圣地亚哥,分别代表五大洲电影节的嘉宾们齐聚一堂,围绕不同电影节在选片、策展、新人培育等方面的经验与心得展开探讨,共话好电影如何凸显本土特色、面向国际受众。

远道而来的巴西里约电影节策展总监伊尔达,在论坛上盛赞上海是最佳东道主,“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有助于打破刻板印象,让人们看到一个国家不同类型的电影,同时帮助其他电影行业不发达的合作国家,从而让国际电影市场更加百花齐放。

“在漫长的飞行过程中,我看了所有能看的中国电影,而且我感觉这些电影好像和我以前看的有点不一样,所以我们需要跳出常规思维和既有立场去看电影。”会后,伊尔达告诉观察者网,过去她所看到的许多中国电影都主要是在柏林、戛纳这样的大型电影节上,这回特地坐了35个小时的航班,从里约辗转来到中国,就是为了寻找一些与之不同的中国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电影节)

致力于本土故事国际化,还是越本土越国际化?

寻求本土电影跨越山海,赢得国际观众的接受和芳心,“出海”可以说是每一个电影节都在全力挑战的命题。但究竟是极力追求国际化表达以期与国际“接轨”,还是忠于表现本土文化特色以吸引关注,五位嘉宾看法各异,但大家都在“影片要有触动人心的表达”这一点上达成共识。

在总结“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成功案例时,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主任陈果表示,她认为本土电影出海要想成功,首先在题材上能够引发跨越国境、国情的共鸣,诸如家庭等情感相关的主题;其次,对于真善美等世界人民认可的共同价值观上有所坚持;第三,中国电影应向观众传达中国化表达和东方美学色彩。

陈果说,如此“三步走”,才能让一部中国电影具备了国际化表达的一定基础。她还透露,在选片过程中,其策展团队也会从这三个维度作为选片考量标准。

她特别提到,“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特设巡展议程,为联盟成员提供一个增进沟通交流的桥梁。今年1月,上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巡展就走进孟加拉国最负盛名的达卡电影节,以《流浪地球:飞跃2020特别版》《流浪地球2》《我和我的父辈》《奇迹·笨小孩》等17部优秀国产影片,进行中国主宾国 “广角”(Wide Angle)单元展映,反响热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观看中国电影时,哪怕没有字幕,我们也能看懂。这是因为电影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语言,是一种普世语言。”墨西哥瓜纳华托国际电影节策展总监妮娜·罗德里格斯紧随其后表示,电影的国际传播模式没有标准答案,但归根结底是人们通过不同的电影感悟相同的情感。

她认为,一部能够真正根植于本土人民生活体验的作品,其中的个体化元素有利于国际传播,因为这样的作品在国际观众眼中更具意义。“为什么《寻梦环游记》成功了?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这部2017年由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制作的动画电影,以墨西哥亡灵节为背景,讲述了小男孩“米格尔”在秘密追寻音乐梦想时误入亡灵世界,发现了家族“音乐诅咒”背后的真相,终获亲人和解、家庭团圆的温暖结局。妮娜认为,《寻梦环游记》很好地贴合了墨西哥国内的真实氛围,与观众的情感需求形成共振,因此这部影片在全球口碑和票房上都有不俗表现。根据票房统计网站Box Office Mojo数据,其全球票房约为8.143亿美元,国际票房高达6亿美元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葡萄牙波尔图奇幻电影节执行总监若昂·多尔明斯基也有类似的看法。他回忆自己最初以平面设计工作进入电影节项目,指出电影创作者与其同为创意人员的共同点就在于,他们都需要在关注商业价值之前,优先专注展示自身国家的特点,用真诚且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

“就像你是一个作家,如果说你一开头写不好,你就需要更好地更深入地去体验生活。”他还补充道,创作者同时也要和其他电影人对话,通过影像叙事传递关键的信息,追求人们情感和内心上的共鸣。

新西兰国际电影节董事凯瑟琳·菲兹杰拉德则以资深制作人的角度指出,以真实表达为基础的同时,电影人是否能够选择源于自身文化的新鲜视角,进一步通过独特的方式来表达本地特征,这是最关键的。

她进一步表示,同样的影片制作了一千次会让人失去兴趣,但别人已经拍摄过的故事也能再从自己的文化角度重新讲述,所以电影创作者要尽可能地丰富自己的国际视野和阅历,这样他也会在创作中带着敬意,知道自己“站在哪一个巨人的肩膀上”。

“我看到的中国电影,和过去在其他电影节看到的不一样”

“这是一个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问题,所以我们的回答非常重要。”同样是在关于本土电影如何加强国际传播的问题上,巴西里约电影节策展总监伊尔达·圣地亚哥的这句话,吸引了在场观众的注意。

和其他几位嘉宾一样,她也赞同电影人应在创作中怀揣极大热情和务实态度,以展现内心真实表达的观点。此外,她还指出,在帮助本土电影出海上,包括策展人、展览平台等环节的产业链思维相当重要,这关乎电影产业生态存续。

“好电影的核心当然是故事,但我也看到过好到让人难以置信的电影却走不出去,就因为缺少配套支持,没有做好发行。电影人需要被提醒,这就是现实。”伊尔达认为,影片出海,需要针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推广、发行策略,例如联合制作等。她强调,在这个探索过程中,“一带一路”电影联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联盟成员的电影得以走向了更远的观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巴西里约电影节策展总监伊尔达·圣地亚哥(上海电影节)

自2018年诞生至今,“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成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从首批29个国家的31家电影机构,发展至如今48个国家55家机构,每一位成员的加入都为电影的发展注入活力与多元性。

根据上影节官方数据,6年来,“一带一路”电影周共展映115部由联盟成员推荐的沿线国家影片,展现了各国缤纷的文化,多元的文明。不少佳作震撼人心之余,引入中国内地市场后亦表现不俗。

比如2019年,《何以为家》作为上影节合作引进的首部黎巴嫩影片,在内地取得3.76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全球票房约4.67亿元人民币。从2018年到今年上半年,一共有81部来自俄罗斯、马来西亚、泰国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优秀影片进入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累计票房近32亿元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以为家》剧照

今年“一带一路”电影周期间,以“勇气之路”为主题,来自智利、苏丹、蒙古、哥伦比亚、墨西哥、希腊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8部影片将进行65场展映,影片主题涵盖殖民史、青春、女性、音乐、公共卫生、社交网络等。由专业选片人选出的8部入围作品,还将角逐“媒体关注电影人”“媒体关注影片”以及“最受观众喜爱影片”三项荣誉。

在最后一轮讨论中,伊尔达还补充道,她致力于在“南南连接”中实现电影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作为巴西里约电影节的策展总监,多年来她不断将巴西电影推广到海外。在这一过程中,她发现很多观众对于巴西电影的期待不够多元化,“人们对于巴西(电影)是有‘刻板印象’的,尽管我喜欢这个事实,即人们了解这个国家,他们喜欢这个国家某种类型的电影。但这是不够的。”

伊尔达继而引申到自己身上,说起她在漫长的航程上看了许多中国电影打发时间,而这些作品不是她过去在大型电影节上会看到的那种中国电影。“我想,这就是‘一带一路’电影联盟的作用,让我的眼睛不再只是关注一个国家某个相同类型的电影。我认为这令人耳目一新。”

她希望联盟不断发展壮大,能够打破像这样的固定看法,在多元化上有所突破,同时带动一些在传统角度上电影产业不够发达的国家,共同发展进步。

对于伊尔达有关电影文化多元性表达的看法,新西兰国际电影节董事凯瑟琳·菲兹杰拉德相当赞同。她认为,不少电影节都相对侧重于自己国家的品位和文化,但全世界不同电影节之间的连接非常重要,电影节也可以百花齐放,而不只是总关注那些最大型的电影节。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