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今年年初比亚迪在终端上的连续“掀桌”,早已在上游敲响了博世在内的国外汽车供应链巨头们的警钟!

如果不是大规模失血,恐怕诸如博世中国区总裁徐大全等人根本不会说出“不要破坏别人的秩序”这种话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仔细想想,究竟是徐大全杞人忧天,还是这些披着外资的企业在暗戳戳的跟比亚迪较劲呢?有关这一问题,其实每个人的心里应该都有答案。

来看一组数据,2023年上半年,丰田汽车利润为1.29万亿元,整车零部件利润却高达4.2万亿日元,占日本制造业的4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意味着一旦燃油车供应链垮了的话,日本有近半数人将会退回农业社会,而事实上面对比亚迪的层层逼近,百年来依赖于燃油车体系的供应商们早已不寒而栗。

回顾近些年来那些唱衰比亚迪的声音中,有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梅语出惊人:等本土车企先烧死了,后面我再进市场也不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江淮汽车前董事长左延安一口咬定,说比亚迪颠覆丰田的可能性并不大。

但他们似乎忘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新能源汽车价格战并不是燃油车最主要的竞争对手,能打败燃油车的,其实是全新的电池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让人不禁想起2022年9月23日,澎湃新闻报道了一篇名为“每月缺芯30万台,博世中国总裁称只要露脸就会被客户追着问要货”的文章。

而当时,博世中国区总裁还不是徐大全,而是陈玉东,在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层论坛上他坦言,自己对新能源市场仍然有很大的担忧,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芯片供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仅仅过了两年时间,陈玉东当时的担忧似乎并未发生,相反的,博世却无论如何也坐不住了。

相关资料显示,博世打算裁减1200个软件类工作岗位,而在2023年年底,他们刚刚宣布在德国两家汽车变速器工厂裁员约150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后,法国最大汽车设备供应商Forvia计划5年内在欧洲裁减13%的欧洲员工,约有10000多个岗位面临失业风险,其中包括子公司海拉。

回过头来看看中汽协的数据,2023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120.3万台,相较于以往增长了77.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足以说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获得了全球消费者的认可,且在未来会昂首挺胸,销往更多国家地区。

那为什么博世中国区总裁徐大全会发出“不要卷去海外,破坏别人秩序”的声音呢?答案不言而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次,在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身为博世中国区总裁的徐大全可谓是出尽风头,相较于杨洪梅、左延安等人,他的这番言论获得了不少网友的空前抵制。

从表面上看,徐大全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直观看到了汽车零配件的价格不断降低,可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说,他似乎是在担忧同等产品质量问题会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也有网友根据博世之前宣称已经做好了巨亏烧钱做研发的言论,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与其说这是国外汽车供应链巨头们不看好比亚迪,倒不如说这是博世在向华为宣战!

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绝不允许自己在汽车行业的Tier1龙头地位被撼动,无论是比亚迪还是华为,都无法扭转博世转型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主席的发言就更有意思了,说什么现在行业内卷太厉害,一味内卷只会把我们自己全球化的道路彻底堵死。

对此,网友提出了两点质疑,首当其冲的就是反问徐大全,现如今不打破秩序,难道就只能在食物链底端默默等死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者就是降低成本不需要技术吗?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欧美各国纷纷开始提高关税,今年6月12日,欧盟就宣称对比亚迪、上汽还有吉利分别加征17.4%、38.1%以及20%的关税。

试问,欧盟这种想尽一切办法遏制中国新能源汽车野蛮成长的行为,就不是在破坏我们国家的秩序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当年中国摩托车厂家卷到越南市场,价格一再降低、频频曝出质量问题这个例子在先,如今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已经吸取教训,绝不会让这一幕历史再度上演。

我们不但要卷,还要从各个方面去卷,价格只是最直观的一面罢了,当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提升新能源汽车质量,导致其在全球市场更有竞争力的时候,才是真正全球化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徐大全、杨洪梅以及左延安等人的“用心良苦”,只能说,在新能源的时代浪潮之下,无论是博世还是其他巨头的努力注定是徒劳的。

传统品牌、供应链都会成为时代车轮下的一颗石子,唯有高端的技术、优良的品质以及合理的价格,才能一步步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