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1日,非洲尼日利亚的一座宫殿内,正面向全球直播一场盛大的酋长册封仪式。

新任酋长皮肤白净,身着一袭白袍,头戴白帽手握着五彩权杖,文质彬彬一副东方面孔,让屏幕前的网友眼前一亮。

“这酋长是咱们中国人啊?”直播间里的网友瞬间炸开了锅,有网友调侃道:“哇,是不是可以娶很多个老婆?”

更多的网友满腹疑惑:“这大馅饼为何就砸中了他?”

“中国版”非洲酋长引起全球热议,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人们不禁好奇,非洲为何会选一位中国人当酋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孔涛其实是河南一个普通公职家庭的孩子,之所以能成为非洲“酋长”,还要从他的工作说起。

2010年,25岁的孔涛硕士毕业后,就接到了中国土木工程有限公司抛来的橄榄枝。

然而,进公司不久后,中国在尼日利亚承建的铁路工程全方位启动,需要大批人员前往非洲。对一切新鲜事物感到好奇的孔涛,觉得这是一个历练的机会,便踊跃报了名。

此时的孔涛万万没想到,他这一去就是10年,最后还成了非洲酋长。

孔涛跟随公司的工作人员一起乘飞机到达目的地,一下飞机,孔涛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街道两旁的房子不仅破旧,而且卫生也脏乱差,据说,这是当地劳苦大众和犯罪分子聚集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当地贫穷落后,但物价却不便宜,饭馆里一碗普通的蛋炒饭,都要五六十块人民币,蔬菜比牛羊肉还贵。

一直以来在孔涛的印象中,非洲是一个神秘古老的国度,有着大草原,还有狮子、斑马和大象,非洲的球员,足球也踢得很好,被称为“非洲雄鹰”。

而他们的公司项目所在地——依度,竟是当地人口中的“蟒蛇和猴子的故乡”。

由于环境、文化饮食上的差异,孔涛出现水土不服,身上各种难受,但最怕的还是疟疾,俗称“打摆子”,在非洲“打摆子”很普遍,简单的蚊虫叮咬都有可能感染上,而且没有疫苗可以预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涛的同事因为感染疟疾,上吐下泻,整整一个礼拜瘦了20多斤,但好在孔涛的身体素质强硬,他成为单位唯一没有感染过的人。

这里不仅生活简陋,而且问题又多又烦,孔涛只能一一克服。他想起临行前父亲说过的一句话: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为了解决饮食问题,他和同事们在一块荒地种起了蔬菜,这样一来吃得健康还卫生,可当地人看到了却问:“你们中国人怎么喜欢吃草呀?”这让他们哭笑不得。

在这陌生的环境,除了生活上的不便,其实最头疼的还是和当地人的语言交流问题,另外办事风格上的差异,也给工作带来不少麻烦。

怎样更好地和当地人沟通,成了孔涛等人最迫切的问题。

02

孔涛参加的项目,需要建取土场。

经过一番勘查和寻找后,他们发现隔壁葫芦弥村的取土样本,能完美匹配各种实验的指标,经过开会讨论后,他们决定在葫芦弥村建一个取土场。

这原本是对村民有益的一件事,不料,孔涛等人正打算动工的时候,两位村民骂骂咧咧地走过来,用当地豪萨语言讲道:“你们在干什么?酋长给我们土地是用来耕种的,不能做其他,如果建取土场必须要征得酋长的同意。”

在非洲,虽然征地有相关的条文法律,但一切是由酋长说了算。

于是,孔涛在同事的带领下,找到酋长协商此事。然而,酋长虽然同意建取土场,但却不认可孔涛提供的测量数据。

说罢,酋长来到现场一步一步用脚丈量测数据,还细心地将土地上的树木一一核实,这份细致和认真,让孔涛的内心极为震撼,让他看到了非洲世界的另一面。

最终,经过商讨,取土场得以顺利进行,在和当地人一段时间交流和相处下来后,孔涛发现当地人都非常朴素善良,你尊重他的同时他也会尊重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能够融入到当地人群中,孔涛还抽空学习了当地的“豪萨语”,了解了当地的宗教信仰和习俗。

时间久了,孔涛不仅和当地人建立了信任和友情,还成了一名尼日利亚通。

2013年,阿卡铁路正式动工,这条铁路全长185.6公里,是孔涛所在的公司承建的重点铁路项目。

而当时在国外包括非洲,修建铁路用的材料等,采用的都是欧洲标准。欧洲标准造价非常高,而且适用性不强,对贫穷落后的非洲来说,无疑是天方夜谭。

再三思考下,此时被任命为公司四电部分部经理的孔涛,找到尼日利亚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没想到很顺利,几天后,阿卡铁路成为国外首例采用中国标准的铁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个项目下来,孔涛在管理还有技术方面都成熟稳重了不少。

随后,附近几个村的酋长找到了孔涛。

一个酋长问:“能否给我们的村民提供一些工作机会?如果能进入中国公司上班,我们村民的生活就不用愁了。”孔涛思索片刻,一口答应下来。

在当地,人们每月平均工资普遍只有600块,如果进入中国公司自然工资会高很多。

然而,当孔涛向领导汇报时,领导却直接拒绝了。因为在领导看来,当地村民文化程度低又懒散,年轻人街溜子多,雇用他们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孔涛不认可领导的想法,他充分尊重当地人的意愿,能雇用当地人就尽量雇用当地人。

由于当地人文化程度低,干的活没什么技术含量,孔涛制定了一套方案,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选拔出优异的当地人为班长。

在管理层,孔涛也挑出一部分当地人,参与到项目的决策中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这样一来,孔涛为当地人提供了近5000个工作岗位,就连一些缺乏家庭责任感又嗜酒如命的男人,在孔涛的引导下,也充满了斗志,每个月拿到几千人民币的工资,还有人当上了小组长。

03

2016年,阿卡铁路完美竣工,大家欢呼雀跃,可没想到,在铁路运营前,却出现了问题。

这天,在火车测试速度时,开火车的女司机因掌握不好速度,只顾着往前开,由于超速差点造成车厢脱轨。

不仅如此,附近还有很多孩子和居民,在铁轨旁嬉闹玩耍,造成许多安全隐患。

没办法,孔涛只好一家一家登门拜访,做思想工作,希望对方能配合铁路建设。

由于孔涛对每件事情一丝不苟,这些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7月,阿卡铁路顺利运行,火车票经常一票难求,连土皇也需走后门才有票。

阿卡铁路项目完工后,公司接到第二个新项目——阿布贾城铁路,孔涛被提拔为总经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孔涛手中拥有了更多的权利,他希望能帮村民做更多的事。

有一回,孔涛路过村里,看见当地唯一的小学——派佩村小学,摇摇欲坠,几间破旧的教室就靠几块木板撑着。

于是,孔涛发动工人为孩子们修了三间全新的校舍,确保孩子能安全地在教室上课,孩子们都热情地称他为“孔校长”。

除了这些,他还自掏腰包为孩子们建足球场,为村民修路填坑,手把手教村民种菜,在非洲的日子里,孔涛和同事为当地人扶贫脱贫,写下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阿卡铁路和阿布贾铁路建设工程,改善了当地的经济,为当地人提供了上万个工作岗位,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孔涛的默默奉献,他架起了中非两国友谊的桥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孔涛为非洲人民做的这一切,都被当地的人们看在眼里。

2018年的一天,孔涛接到“土皇”——穆萨的邀请,去“土皇”家中做客,没想到聊天过程中,穆萨突然说道:“我要封你为酋长。”

孔涛蒙了,他以为“土皇”在开玩笑,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然而一番交谈下来,孔涛看穆萨诚恳的样子,不像开玩笑。

于是,孔涛表示要向上级领导请示才行,没想到,上级收到请示后格外重视,欣然同意并表示:“这是好事啊,这是融入当地被当地认可的典范。”

2019年4月21日,酋长册封仪式正式举行,土皇的宫殿内挤满了人,有中方的新闻记者,还有同事近百个人,这场仪式面向全球互联网全程直播。

孔涛身穿一袭白袍,在两位长老搀扶下行礼,土皇在一番祷告后,将象征权力的五彩权杖和证书递给孔涛,他的酋长称号为“WAKILIN AYYUKA”,中文是工程领袖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套流程下来后,宫殿外一群人开始载歌载舞,庆祝这盛大的仪式。

而直播间的评论区瞬间沸腾起来,有网友问:“酋长是个什么职位?能升职加薪收入百万吗?”还有的网友调侃道:“哇,当酋长是不是走上人生巅峰,可以娶多个老婆呀?”

没错,在尼日利亚,只有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才有资格获得酋长封号,其酋长的地位只次于土皇。

在非洲,酋长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不仅有自己的封地,还能制定法律,主持行政,统帅军队,掌握生杀大权,更重要的是可以娶多位妻子,可世袭罔替。

孔涛的事迹一时间上了网络热搜,各个新闻媒体更是争相报道。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孔涛说道:“这份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我们积极响应祖国‘一带一路’的方针,架起和尼日利亚友谊的桥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年后,孔涛回到北京,身边的朋友都对他开起了玩笑:“身边妻妾成群的感觉怎么样?”孔涛笑笑:“自己是中国人,只遵循一夫一妻制。”

其实早在2014年,孔涛早已在国内成家,现在女儿已经6岁了。

孔涛酋长的身份,并没有为他带来荣华富贵,他拒绝了封地和实权,只保留了称号。

但即使只拥有酋长称号,他依然要承担不少责任。

有一次,孔涛接到土皇穆萨打来的电话,穆萨有点生气地说道:“你知不知道有人在你那里买了块地?你是酋长你要关注那里的一草一木。”

孔涛几经打听才知道,买那块地的正是自己的一位朋友,之后,孔涛和其他酋长沟通才把事情妥善解决。

孔涛现在虽然结束了十年的外派生涯,但他会经常想起和非洲朋友在一起的日子,还会经常和土皇还有其他酋长通话,关心自己的土地和子民,他说:“以后有空了还想骑马再巡视一下自己的领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孔涛初到尼日利亚时,当地只有几处破败的村屋,但如今那里已变成人员密集的地方,各类商铺住房拔地而起,孔涛功不可没,这也是两国人共同努力了无数个日夜的结果。

孔涛将自己十年的青春,留在了非洲这片土地上。他说:“尼日利亚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是一个有诗和远方的地方,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孔涛从刚开始的不适应,到慢慢融入当地的文化中,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但他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为当地做贡献,架了起中非友谊的桥梁。

“砥砺前行,不负韶华。”他做到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