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秦举人得一怪病,鼻孔流脓流涕,腥臭难闻。这种病很讨人嫌,连他的妻子儿女也躲得远远的。秦举人请过许多医生,但吃什么药也不见起效。他想:这么活着招人嫌恶还不如死了好,就打算寻死。有个朋友知道后劝道:“天下这么大,本地医生治不好,何不到外边求医去?还能顺便逛逛名山大川,散散心。” 秦举人一听有理,反正待在家里也净跟老婆孩子怄气,就带了个家人,骑着马出门了。秦举人走了很多地方,但没遇见一个能治鼻子的医生。

后来,他走到南方的一个夷族人居住的地区,有个夷家医生说:“这病好治。”秦举人喜出望外,急忙请他医治。医生到上上采了一种花苞回来,让秦举人服用,秦举人吃了半个月,鼻子真的不流脓了。他十分高兴,对医生说:“这种药真灵,你能不能让我带一些回去,万一再犯病时就不用跑这么远来求医了。”

医生想了想说:“不如给你带些种子回去栽种。”秦举人更加高兴,他重重酬谢了医生,带着种子回家了。到家后,他就种植这种草药。几年过后,院子里长了一大片。凡是有人得了鼻病,他就用这种草药给人医治。

人们问:“这种草叫什么名字?”秦举人一想,忘了问夷家医生了,又一想,这是在辛亥年间从夷人那里引来的,就说;“这叫’辛夷’。“

在古汉语中,辛夷也指玉兰花(lily magnolia;magnolia wood)香木,木兰露申辛夷。——《楚辞·屈原·涉江》指辛夷树(即玉兰)的干燥花蕾。

玉兰属木兰科,落叶乔木,高数丈,木有香气。花初出枝头,苞长半寸,而尖锐俨如笔头因而俗称木笔,及开则似莲花而小如盏,紫苞红焰,作莲及兰花香,亦有白色者,人又呼为玉兰。

今多以"辛夷"为木兰的别称。《楚辞·九歌·湘夫人》:"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洪兴祖补注:"《本草》云:辛夷,树大连合抱,高数仞。此花初发如笔,北人呼为木笔。其花最早,南人呼为迎春。" 唐 杜甫《逼仄行赠华曜》诗:"辛夷始花亦已落,况我与子非壮年。" 宋 王安石《乌塘》诗之二:"试问春风何处好?辛夷如雪 柘冈 西。" 清 龚自珍《洞仙歌·忆羽琌山馆之玉兰花》词:" 江东猿鹤,识人间花事,十丈辛夷著花未?"参阅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辛夷》。

YANG SHEN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性味】辛、温、无毒,味辛微苦。

【归经】入肺、胃经。 ①《纲目》:"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②《本草新编》:"入肺、胆二经。" ③《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经。" ④《本草撮要》:"入足厥阴经。"
【功效与作用】祛风,通窍。治头痛,鼻渊,鼻塞不通,齿痛。 ①《本经》:"主五脏身体寒热,风头脑痛,面酐。" ②《别录》:"温中解肌,利九窍,通鼻塞、涕出,治面肿引齿痛,眩冒、身几几如在车船之上者。生须发,去白虫。" ③《药性论》:"能治面生酐。面脂用,主光华。" ④《日华子本草》:"通关脉,明目。治头痛,憎寒、体噤、瘙痒。" ⑤《滇南本草》:"治脑漏鼻渊,祛风,新瓦焙为末。治面寒痛,胃气痛,热洒服。" ⑥《纲目》:"鼻渊、鼻鼽、鼻窒、鼻疮及痘后鼻疮,并用研末,入麝香少许,葱白蘸入数次。" ⑦《玉楸药解》:"泄肺降逆,利气破壅。" ⑧《江西中药》:"外用能促进子宫收缩,具催生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供稿:门诊部 戴 梅

编审:冉茂雅

二审:刘益玮

三审:唐 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