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老话“夏至五月头,大旱在后头”啥意思?今年要大旱吗?答案来了

“斗转星移,节气更迭不止”,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午”的位置,太阳黄经到达90度时就进入夏至时节了。今年夏至,交接在公历6月21日这天,届时,气温显著升高,雷雨天气增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十个节气,夏季里的第四个节气,也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老话说“夏至五月头,大旱在后头”,啥意思?今年的夏至是在月头吗?要大旱吗?看看古人留下的农谚是怎么判断的!
夏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五月中气,一般是在每年的公历6月21-22日之间交节。但由于有闰月的出现,所以,每年夏至节气出现的日期都不是固定的。
例如,2023年的夏至是在农历五月初四,再往前一年的夏至是在农历五月二十三,一个是在一个农历月的月初,一个是在一个农历月的最后几天,并不固定,相差很大。因此,在旧时民间有夏至在“月头”“月中”“月尾”的说法。
老话说,“夏至在月头,大旱在后头;夏至在月中,多雨又多风;夏至在月尾,白馍夹着肉。”意思是说,如果该年的夏至在农历五月初,则这一年就将较为干旱,生长期的庄稼容易干死,需要浇水来抗旱;如果该年夏至在农历五月中旬的话,这一年则较为洪涝,降雨较多,刮风也多;如果该年夏至在农历五月末尾的话,这一年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家都能吃上白馍和肉。
“夏至五月头,大旱在后头”的意思和上面的一样,意思也是说,如果夏至节气出现在农历五月份的开头几天,那就预示后期天气将以干旱少雨为主,甚至还会出现严重的旱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因为,夏至过后随着气温的升高,蒸腾作用加大,正处于生长期的农作物,对于雨水的需求量也增多,如果是缺少了雨水的滋养,也很容易造成作物干枯死亡,从而导致区物粮的减产,甚至是绝收。因此,有了“夏至五月头,大旱在后头”的说法。
类似的农谚还有“夏至五月头,农夫愁白头”“夏至五月头,担水救秧苗”等,表达的意思相近。
今年夏至这天是对应农历五月十六,是在月中了。所以,按农谚的说法,接下来的干旱情况可能没那么严重,反而可能会出现多雨多风的情况。
那么,接下来要大旱吗?看看老祖宗留下的夏至农谚里是怎么判断的:
一、夏至北风旱,西风秋雨多
这句农谚大家比较熟悉了,主要流传于我国陕西一带,意思是说,如果夏至这天刮得风以北风为主的话,那么就预示接下来会干旱少雨。如果这天刮起了西风,则预示当年的立秋后降雨的天气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夏至吹南风,大旱六十天
这句农谚也不难理解,主要流传于我国海南一带,大意是说,如果夏至这天刮得风以南风为主的话,那么就是预示接下来可能会有旱情发生,并且这种干旱的情况要延续60天。当然,这是用了一种夸张的说法,意思是表明这天以刮南风为主,则预示接下来干旱。
三、夏至大雨十八场
这句农谚不难理解,主要流传于我国贵州一带,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说,如果夏至这天下雨的话,那么就预示接下来的降雨天气会比较多。
四、夏至东南风,半月雨来冲
这句农谚流传于我国安徽一带,大意是说,如果夏至这天刮得以东南风为主的话,那么就预示着接下来的半个月可能会有大雨的天气,甚至会引发大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夏至无雨三伏热
这句农谚和“夏至无雨火烧天”的意思相同,主要流传于我国陕西一带,意思是说,如果夏至这天是个晴天,没有雨的话,那么就是预示当年的三伏天期间会比较炎热。
对此,大家怎么看?您认为古人留下的农谚还准不准了,期待您的评论,感谢阅读。
#夏至当天是晴天好还是下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