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在民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蒋介石更是视黄埔军校为自己的私产。很多黄埔出身的将领都被他安排在各个重要的职位上,这些人也都成为他的嫡系。尤其是黄埔前几期的毕业生,他们几乎都参与了民国后来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在众多黄埔学生中尤其是第一期的学生,虽然学期短,但是成材率很高,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黄埔一期毕业的10位国民党将领。

1、杜聿明

杜聿明是陕西米脂人,1924年考入黄埔一期,他参加了东征和北伐,不过在接下来的10年间里他升迁的比较慢,到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他仅是一个团长,不过他的这个团长分量很足,他是国民党军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的团长。后来这个装甲兵团扩编为200师,杜聿明升任师长。

整个抗战时期,杜聿明基本上全程参与了,1938年底杜聿明升任由200扩编而成的第五军军长,第五军也是国民党在抗日战争初期成立的唯一一个机械化新军。1939年的桂南会战中,杜聿明指挥部队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1942年杜聿明又率军赴缅甸作战,在异国他乡与日军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聿明

解放战争时期,迎来了杜聿明的巅峰时刻,抗战胜利后他被蒋介石派到东北就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指挥国军与我军抢占东北。辽沈战役国民党逐渐处于敗势时,蒋介石把他调到东北挽救败局,可是杜聿明纵使有大才也救不了东北的国军。

在辽沈战役之前,杜聿明就被任命为国民党徐州“剿总”副司令,实际上由他全权指挥淮海战场上的国军,不过在我中野和华野强大的攻势下,杜聿明还是败了,成为我军的俘虏。

之后杜聿明被关押在战犯所进行改造,1959年被特赦,1981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2、郑洞国

郑洞国是湖南石门人,1924年考入黄埔一期,参加了东征和北伐战争,1933年率部参加了长城古北口抗战,虽然最后因为各种原因撤退但是还是给了日军以沉重打击。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郑洞国先后参加了保定会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昆仑关大捷、鄂西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远征军入缅作战等战役,可以说他打满了整个抗日战争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洞国

在印缅战场上,他指挥部队与友军取得了胡康河谷战役、孟拱河谷战役等的重大胜利,消灭了惯于在亚热带森林中作战的、曾在东南亚诸役中连连获胜、有“亚热带丛林之王”之称的日军第十八师团。而他也先后担任第2师师长、荣誉1师师长、新1军军长等职。

抗战胜利后,郑洞国被派往东北就任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1948年在辽沈战役的重要时刻,郑洞国脱离国民党阵营,加入人民的一方。新中国成立后郑洞国相继担任过水利部参事、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1991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3、范汉杰

范汉杰是广东大埔人,他曾在桂军当兵,做到了少将,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后他是军校唯一一个获得将军军衔的学员。1927年,任浙江省浙东警备师师长,是黄埔同期最早升任师长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范汉杰

抗日战争时期,范汉杰先后担任第27军军长、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等职,他曾率部在山西太行抗击日军达4年之久,也参加了淞沪会战、中条山战役等。

抗战胜利后,范汉杰也被派到东北与我军作战,他被任命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1948年在锦州攻坚战中被我军俘虏,而后在战犯所进行改造,1960年被特赦出狱,1976年在北京去世,享年80岁。

4、宋希濂

宋希濂是湖南湘乡人,与陈赓大将是老乡,有“鹰犬将军”之称。曾在陈赓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山舰事件后退出中国共产党。1934年宋希濂参加了对中央苏区红军的围剿并在1935年奉命在长汀中山公园枪杀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瞿秋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希濂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宋希濂率部从西安到上海参加了淞沪会战,之后又相继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龙陵之战等战役。而他的职务也在不断地晋升,先后担任荣誉师师长、第71军军长、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第11集团军总司令等职。

抗战胜利后,宋希濂先后担任新疆警备司令、华中“剿共”副总司令兼第14兵团司令官,其主要任务是阻止人民解放军西进四川及湘西,1949年底在大渡河沙坪被俘,而后进入战犯管理所进行改造,1959年被特赦,1993年因肾衰竭在美国纽约病逝,享年86岁。

5、陈明仁

陈明仁是湖南醴陵人,1924年考入黄埔一期学习,曾参与对中央苏区和鄂豫皖苏区红军的围剿,后来因为性格倔强、对上不恭而受到排挤。

抗日战争时期,陈明仁率部先后参加了九江保卫战、桂南会战、滇西对日军反攻作战等战役。在滇西反攻作战中,他指挥部队攻克松山要塞,又督战龙陵,拿下回龙山。他也曾先后担任第2预备师师长、第71军军长等职。1941年在昆明因顶撞蒋介石而被明升暗降,调任第71军副军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明仁

抗战胜利后,陈明仁被蒋介石派到东北战场上与我军作战,四平之战中他曾一度打退林彪的进攻,战后升任第7兵团司令官。后来被人告发纵兵抢粮而被撤职。

1949年陈明仁与程潜等人领导了长沙起义,他担任任湖南省临时政府主席兼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司令,新中国成立后他相继担任过第21兵团司令员、第55军军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4年在北京病逝,享年71岁。

6、黄维

黄维是江西贵溪人,1924经方志敏安排,找到中共江西地下省委负责人赵醒侬,由他做为介绍人进入黄埔一期学习。毕业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后来成为陈诚“土木系”的重要成员。

抗战战争时期,黄维率部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缅甸反攻作战等战役,其中淞沪会战中的罗店之战是黄维的成名之战。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生生守了一个星期,打到最后黄手下的三个团长,一人战死二人重伤,师部除一个电报员,连文书、炊事员都拿枪上去了。战后整编,活着的人连一个团都凑不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维

黄维的职位也在不断地晋升,抗战爆发之时他是第18军第67师师长,后来相继担任第18军军长、第54军军长、这两个军都是国军的精锐劲旅,装备优良。

抗战胜利后,黄维也参加了内战,1948年在淮海战役时期,黄维担任国军第12兵团司令官,在双堆集除了兵团副司令胡琏等少数人逃跑外整个兵团基本被全歼,黄维本人也被俘虏,之后被关押在战犯所进行改造。

黄维为人有点认死理,在战犯改造期间他又跟其他人与众不同,有点拒不认罪的想法,所以一直到1975年才被特赦,他在战犯所被关押了26年之久。特赦后任全国政协委员,致力于国民革命军军史研究。1989年3月20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终年85岁

7、关麟征

关麟征是陕西鄠县人,1924年与杜聿明等陕西老乡一同考入黄埔一期学习,他在国军中升迁还是比较快的,到1937年他已经是第52军军长。关麟征曾与红军多次交战,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红25军军长蔡申熙就是在与关麟征的作战中牺牲的。可以说关麟征是围剿红军的急先锋。

抗战时期,关麟征先后参加了保定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等大会战。他本人也先后担任第52军军长、第32军团长、第15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九集团军总司令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麟征

抗战胜利后,关麟征先后担任过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任校长(第一任蒋介石,关麟征是黄埔生中升任该校校长的第一人)、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总司令等职。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关麟征去了香港,此后他一直在香港居住直到1980年去世,终年75岁。

大家都知道陈诚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但是关麟征敢于硬刚陈诚,而且还不给陈诚面子,关麟征曾经因为54军军长一职与陈诚拍桌子。关麟征在国民党失败之后,死活不去台湾,和陈诚有直接关系。

8、李默庵

李默庵是湖南长沙人,1924年考入黄埔一期学习,后来在李之龙、蒋先云的影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他与一位女同学谈恋爱,经常没有参加党的会议,党支部负责人许继慎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从此不再通知他开会,使他无形中脱离了组织。

李默庵在国军中的升迁速度也不算慢,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他被任命为第14军军长,后又相继担任第33军团军团长、第十四、二十六、三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等职,曾率部参加了忻口会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默庵

抗战胜利后,李默曾任长沙绥署副主任兼第十七绥靖区司令官,积极参与湖南和平解放事业,随程潜做了一些长沙起义的筹备工作。1949年夏退出军政生涯,移居香港,坚决拒绝国民党要他去台湾的安排。

新中国成立后,李默庵先后在阿根廷和美国居住,1990年回到祖国定居,2001年在北京逝世,终年97岁。

9、胡宗南

胡宗南是浙江宁波人,1924年入黄埔一期学习,他是蒋介石的忠实执行者,胡宗南在黄埔学生中有诸多第一,他是黄埔学生在国民党陆军中的第一个军长(上将),第一个兵团总指挥,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唯一一个在离开大陆以前获得第三颗将星的人。

胡宗南在全面抗战爆发后,率部参加了淞沪八一三抗战。随后推行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屯兵西北,封锁陕甘宁边区,参与发动第一、第三次反共高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宗南

抗日战争胜利后,胡宗南任西北、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参谋长等职,率部进攻中原解放区和陕甘宁边区,遭严重打击,被迫率残部逃到四川。1949年12月,所部70万人又在西南战役中被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主力和第一、四野战军各一部所歼灭。

1950年4月西昌战役中所部10余万被全歼后只身飞往台湾,1962年在台北去世,终年66岁。

10、刘戡

刘戡是湖南桃源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参加了北伐战争,1933年率领83师参加了长城抗战,在经过几天几夜的战斗后,部队损失惨重,刘戡拔枪准备自杀,被参谋长夺下枪才没自杀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戡

抗战爆发后,刘勘曾参加忻口会战,毙敌万余人,沉重打击了侵华日军嚣张气焰,被誉为“杰出的抗日将领”,战后晋升为第93军军长。期间他曾帮助和保护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因为放走魏巍,因此受到蒋介石面斥,被撤销军长职务。

抗战胜利后,刘戡先后担任第37集团军总司令、第29军军长、1948年在陕北宜川战役中兵溃,自杀身亡,时年42岁。

小结:

上述10位出自黄埔一期的国民党将领,应该说在他们身上有大部分黄埔学生的影子,他们中的大多说都经历了军校毕业后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在抗日战场上他们指挥部队抗击日寇没的说,展现除了中华民族男儿的血性。

可是在抗战胜利后,他们又都基本上参与了内战,这些人中有的人是不愿意参加的,有的却是积极主动参加的。然而他们确实又都参加了,所以说在内战中他们是有罪的。所以说他们是抗战有功,内战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