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造车新势力还在破产的路上,但是美国的造车新势力却已经破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造车新势力Fisker已于周一晚些时候申请破产保护。

要把Fisker完全称之为新势力似乎也有些牵强,它早在2007年就成立了,这可比国内很多新势力都要早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Fisker的第一款车Karma也很有意思,它使用汽油发动机为电池供电,然后使用纯电力驱动车辆。

听着是不是很熟悉?没错,就是现在广受欢迎的增程式动力。Karma在当时还是比较前卫的,所以尽管它的质量不算好,但是因为支持了清洁能源,所以口碑还不算错。

可惜的是,电池供应商不够给力,让Fisker难以继续下去,在2013年宣布破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4年,Fisker Automotive被中国的零部件巨头万向集团收购。在这之后不久,其创始人很快成立了一家名为Fisker Inc的新公司,即现在的Fisker,一家生产电动汽车的公司。

新生的Fisker放弃了增程路线,走上了纯电道路,并且在产品上开始走平价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重生之后的Fisker在手握超过4万订单的情况下,还是走到了穷途末路。原因有很多,比如产品频频跳票、技术不够先进以及轻资产模式限制了生产等等。

虽然中美之间的造车底蕴不同,但新势力离场的方式却是大差不差。

早些时候有传闻称Fisker正与日产洽谈,如今看来谈判的中止也为Fisker画上了句号。

眼下,美国三大新势力,Fisker破产在所难免,Rivian和Lucid也是挣扎在生存线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可能会提一句特斯拉,其实无论是从市值还是销量来看,特斯拉都已经在另一条赛道上了。

尽管国内新势力经过了PPT造车的乱象,经历了残酷的厮杀,经历了遗憾离场。但目前来看,至少有几家已经站稳了脚跟,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发挥出积极作用。

综合来看,也就不意外,为何美国会对中国电动车如临大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