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5年到1965年,新中国一共授予了1614名开国将帅,这些人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其中有10人被授予元帅军衔,10人被授予大将军衔,57人被授予上将军衔,当时有5位上将曾入选大将之列,可惜最终在综合评定之下,他们没能被授予大将军衔。当然这不是说他们不优秀,没有能力,而是综合评选的结果。

这五位曾入选大将之列的将军分别是张宗逊、宋任穷、萧克、王震和周纯全。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没能让他们被授予大将军衔呢?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有不当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五位将军们的履历。

1、五位将军的履历

张宗逊,陕西渭南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秋收起义后跟随毛主席上了井冈山,他从一名排长做起一路升为红一方面军红12军军长,红军大学校长等职,参与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斗争。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宗逊担任八路军120师358旅旅长,是八路军最初六个旅长之一。解放战争时期,张宗逊在西北作战,先后担任过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司令员、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1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等职,是彭老总在西北战场上的得力助手。新中国成立后张宗逊又出任副总参谋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宗逊将军

宋任穷是湖南浏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也跟着毛主席参加了秋收起义,之后上了井冈山,参与了井冈山时期及中央苏区时期的一系列残酷斗争。先后担任过红五军团三十八师政委、十三师政委、五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等职,长征到达陕北后担任红28军军长。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宋任穷出任一二九师政训处副主任、政治部副主任,冀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冀鲁豫军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宋任穷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政委、晋冀鲁豫中央局组织部部长、华东野战军第三副政委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云南省军区政委、西南军区副政委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任穷将军

萧克是湖南嘉禾人,黄埔四旗毕业,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担任过红4军第3纵队司令员、第12师师长、红六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等职。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出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晋察冀军区代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萧克先是在华北地区参与创建了华北军政大学,后来出任四野第一参谋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萧克将军

王震是湖南浏阳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他曾担任过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委员、红六军团政委,和萧克是搭档。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王震担任八路军120师359旅副旅长、旅长兼政委等职,南泥湾就是他率部开垦出来的。解放战争时期,王震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又担任新疆军区第一副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震将军

周纯全是湖北黄安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了黄麻起义,红军时期是一直在鄂豫皖苏区和红四方面军工作,曾担任过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局局长、红四方面军第10师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十一军政委等职。

抗战时期,周纯全不怎么参与前线的具体工作,转而从事军队院校工作,为我党我军培养输送基层干部。解放战争时期到东北工作,担任过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副部长、第二部长、四野后勤部第一部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又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纯全将军

简单的了解了一下五位将军的履历,我们再来聊聊为什么这五位将军曾经入选大将之列却没能被授予大将军衔。

我们先来看看入选大将的标准:

一、在土地革命时期担任过师长级别以上的红军干部;

二、在全面抗战时出任过八路军旅长以上级别的高级干部;

三、在解放战争中必须担任兵团负责人以上的职位;

四、开国大将在1955年授衔时,需要出任总部八大部的部长或者国防部长、军种、兵种司令等重要职务;

五、必须在国防委员会担任过委员职务。

有了这五条标准,我们就不难看出上述五位将军之所以没能入选大将之列,是因为他们不全符合这五个条件。那么他们五人又是否能够撼得动十大将的地位呢?其实相比之下还是略逊一筹的。

十大将是综合评定的结果,这10位大将无论是战功、政工能力还是历史贡献都是其他人无法代替的。

粟裕大将就不用多说了,他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表现已经足以说明一切,当时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的司令是陈毅元帅,但是具体负责指挥的是粟裕,而他耀眼的战绩足以封帅,然而评元帅也是综合考虑,所以他位列大将之首毫无疑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裕大将

徐海东大将在红军时期曾担任过红25军军长,红15军团军团长,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徐海东曾拿出5000大洋接济中央红军,而他当时一共才7000大洋,这对中央红军来说绝对是雪中送炭。抗战时期他又出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等职。虽然他1940年就因为战伤退出战场甚至缺席整个解放战争,但是他当年的雪中送炭这个功劳也足以让他名列大将之列,况且后来的很多将军都曾是他的部下。

黄克诚大将战略眼光非常独到,抗战初期他坚持在八路军中设置政委一职,抗战胜利后他率先向中央提出要进入东北。而他的资历和战功也不差,红军时期任师政委,抗战时期任旅政委、纵队司令员和新四军3师师长,抢占东北带去3.5万人,解放战争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尤其是他的战略眼光无人能比,所以他入选大将也无可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克诚大将

陈赓大将就更不必说了,他的军事能力不比粟裕大将差,红军时期担任过师长,抗战时期担任过旅长,解放战争时期虽然是兵团司令,但是他是中央军委直属的一支战略部队,后来又参加了抗法援越和抗美援朝战争,所以他入选大将也没有问题。

谭政大将是我军优秀的政工干部,他是主席亲自调教出来的政工干部,抗战时期担任总政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出任东野(四野)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又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等职。

肖劲光在大革命失败后,二次赴苏学习军事,这样的经历也是独一无二的;红军时期,曾任军参谋长、军长;抗战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解放时期,出任东野第一个兵团司令员;建国以后,任海军司令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肖劲光大将

张云逸资历太老了,他1911年参加黄花岗起义时很多开国将帅还是小孩子甚至都没有出生呢,后来他还与邓公一起领导了百色起义,抗战时担任新四军副军长,解放时期,张云逸是华东军区副司令员,授衔后的待遇也是按照元帅标准执行的。

罗瑞卿说起来有点特殊,他曾在很长一段时间担任保卫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出任著名的“杨罗耿兵团”政委,建国后出任公安部部长,在开国大将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王树声在红军时期曾经是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太行军区副司令员、湖北军区司令员、总军械部部长等职,大将中他是红四方面军的代表,也无可代替。

十大将中属许光达的资历最浅了,但是他仍然是无可替代的,他有留苏的经历,曾任红军师长、120师独2旅旅长、一野3军军长,建国后任装甲兵司令员,装甲兵作为一个新兴的兵种,他被授予大将也就无可厚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光达大将

所以与十大将相比,张宗逊、宋任穷、萧克、王震和周纯全这五位将军论战功比不过粟裕、黄克诚和陈赓,论历史功绩和个人贡献比不过徐海东和张云逸,论政工能力又比不过谭政。而肖劲光有留苏经历又是海军司令员,许光达也有留苏经历且是装甲兵司令员,罗瑞卿是公安部部长,都无可替代,王树声是黄麻起义领导人之一兼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他们十个人都无法替代,所以这五人没能评为大将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然有人可能说他们五人没能评为大将是因为曾经犯过历史错误或某场战役没有打好,但是这并不是主要因素,也站不住脚,军衔评定是综合各种因素考虑的结果,五位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也是对他们的肯定。

以上为个人理解,有不妥之处还望大家指正,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