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多拿1分,你就能在全省压倒一千人。”

2011年,面对央视的镜头,身为衡水重点高考班399班的班长李松,话语掷地有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正是这次采访,也让衡水中学这所堪称“军事化”管理的学校更添几分“羡慕嫉妒恨”。

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出操;

身边同学每天喊出的志愿,不是北清就是复旦,再不济也是个上海交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条专属“激发斗志”的英才街,贴满了历届考上北大清华的学长学姐的照片。

就连学校厕所,都能看到那条“让你觉得上个厕所都是浪费时间”的“奋斗标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严苛的定点定时作息表格。

这一切仿佛让家长看到:只要在这里学习,哪怕自己孩子考不上北清,也高低是个211!

可对于外界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恐慌派”,他们可不干。

借着央视的新闻上李松那句“急功近利”的词汇,直接和“填鸭式教育”一起打包,然后向外界宣称:在这样的学校读书,不成傻子也成疯子!

一时之间,关于衡水中学是“人间炼狱”的恶毒言论,犹如倾盆大雨般一股脑倾泻下来。

而这里面“砸”得最狠得,当然也有那个学霸李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不久之后,李松几乎消失在了所有得媒体中,外界也再无他得半点传闻。

有人为他当年的豪言壮语感到佩服,然而也有人却对他嗤之以鼻。

而10年过后再看李松的现状,人们都沉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济南时报】、【新浪财经】、【钱江晚报】(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高考工厂”衡水中学

“进了衡水中学,就是一脚迈进了清华北大。”

被称为“高考工厂”的衡水中学,一直以亮眼的升学率著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与超高升学率齐名的,是衡水中学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

每当人们提起衡水中学的学生,第一印象总是刻苦与努力。

声名在外的衡水中学,也就这样成为了无数家长向往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本上线率超过90%,连续十几年霸榜河北省高考冠军。

衡水中学的办学成绩,长久以来都是如此万众瞩目。

这也让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进了衡水中学,就锁定了重点大学。

衡水中学能长久以来保持亮眼的升学率,学生管理是重要原因。

进入衡水中学的学生,总能融入学校所塑造的学习节奏中。

这些学生的学习方式,总让人感觉到“分秒必争”的紧凑感。

而学生们争的不止有时间,还有分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如曾经一位衡水班长所言,多考一分,就能压倒千人。

这位衡水班长的话可谓一针见血,但人们也不禁好奇:

说出这样豪言壮语的学生,未来会有怎么样的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考10年后

2011年的高考前夕,一位衡水班长的话发人深省。

这位班长名叫李松,他所说的,正是“多拿一分,压倒千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拿一分,干掉千人”这种话人们常常听老师说起。

而身为学生说出这番话,不禁让人觉得非同寻常。

能够理直气壮的说出这句话,是否意味着对高考有足够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证明,李松对自己好像还真的挺有信心。

当初李松说出这番话时,既得到了赞同,也引来了质疑。

人们质疑说出这话的人,是否真的能凭借一分之差“压倒千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松是否“压倒千人”并不清楚,但他确实成为了人群中的佼佼者。

当李松那句话过去了10年之久,他再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

这一次他以自己的职业身份给了所有人一个答案。

曾经发出豪言的学生,如今成为了一名常驻联合国的外交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们这才明白当年他所说的“多考一分”的含金量。

虽然不知道他当初“压倒”了多少人。

但如今他的成就证明了,“压倒”多少人,其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出身衡水中学,他以自己的身份证明了“衡水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衡水中学虽然有着无可质疑的一本升学率、重点大学录取率。

但某种程度上,衡水中学也是需要被证明的。

证明所谓的“高考工厂”并不是将学生们培养成了“机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松的出现无疑是对母校的一种证明。

他的证明也并不是时隔数年轻飘飘的一句话。

而走上电视节目,面对大众,亲手打破人们对母校的质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媒体镜头下的李松

高考工厂的称号对于衡水中学来说,既像是美誉,也像是“恶名”。

因为工厂既象征标准的出色品质,也意味着清一色的冰冷机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有人在称赞衡中升学率的同时,也有人质疑衡中的学习压力。

衡水中学的出名像是一把双刃剑,吸引了无数家长的推崇。

但也让更多人对学校的学习方式产生了质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质疑一直伴随着衡水中学,且一直没有消散的趋势。

直到曾经的衡水班长李松出现在电视节目上,披露学校真相。

人们这才明白,似乎从一开始,有人就误会了衡水中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东卫视曾有一档名叫《社会纵横》的栏目。

节目里没有万众拥簇的流量明星,只聚焦社会上真实的一面。

恰好有一期节目就聚焦在了衡水中学身上。

这也让很多观众得以在多年道听途说后,真正直观了解这所学校。

衡水中学一直以来都是很多老师学生以及家长们好奇的地方。

因为这所学校既有“天堂”一样的美誉,也有“炼狱”一般的质疑。

《社会纵横》就以“考霸”的奥秘为题,揭开了学校的神秘面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节目的开头,当主持人问起台下观众;

“你会用什么样的形容词来形容这个学校?”

台下观众的回答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有一位观众直言不讳地表示“恐怖”。

紧接着又有一位观众附和,觉得“很可怕”。

但人们对于衡水中学显然不止有一种印象。

第三位观众就提出了不一样的意见,她感觉有一点“向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也有一名观众意见相仿,直言觉得“厉害”。

观众们的意见难以统一,就连台上的观察员也出现了分歧。

节目中的观察员要么是资深媒体人,要么是名校名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业界名人对于衡水中学的评价,也不是统一的。

有的观察员说衡水中学“勇敢”。

但也有的观察员说“恐怖”甚至“极端”。

在人们众口不一的时候,节目也放出了媒体镜头下的衡水中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镜头中是黑漆漆的环境,只有远处有几盏路灯。

看到配文才知道,这是凌晨5:30,是学生的早操时间。

在早操开始之前,几乎每个学生都捧着书本,朗读背诵着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镜头下的学生们似乎都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

这些学生们都做到了“手不释卷”的状态。

而在媒体的镜头中,出现了当时身为班长的李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是在这次采访中,李松说出了那段让人印象深刻的话。

“高考很严峻,你多拿一分,可以在全省压倒一千人,甚至更多。”

“每一分钟都很重要,都代表了一分或两分甚至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松的一番话似乎正是衡水中学学生们的状态,争分夺秒。

跑操结束后,学生们一点时间没有耽搁,马不停蹄地跑回教室。

回到教室后,就是一个小时的早自习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室里的学生们都沉浸在自己的状态中,郎朗读书声不绝于耳。

而在这一个小时的时间里,甚至没有一个学生抬过一次头。

早自习过后就是早饭时间,而早饭过后,就是紧锣密鼓的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衡水中学的作息时间表被安排的满满当当,每一分钟都格外精确。

在密密麻麻的时间安排之中,人们似乎没有看到娱乐时间。

这让人不禁疑惑,如此严密的安排岂不是成了高考工厂的流水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否是对学生天性的一种压抑?

人们的疑惑难以解开,直到亲历者们说出了真相。

节目上李松的一番话,更是让无数观众沉思许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松口中的衡水中学

而衡水中学真正怎么样,还得是本校的学生来“现身说法”。

节目理所应当地邀请了几位曾在衡水就读的学生。

其中一位就是当初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班长李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登上节目之前,李松就想让人们对衡水中学有个更全面的认识。

因为之前有不少人都询问过他,衡水中学究竟怎么样。

这次登上节目,他不仅要揭秘母校,还要与几位观察员对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了节目落座之后,主持人首先问出了大家关心的第一个问题:

高考之后,考上了哪所大学。

李松的回答是外交学院,同时也不避讳当初的理想院校是清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没有考上清华,人们也知道外交学院同样不好进。

这个昔日的衡水班长,恐怕还真是“压倒”了无数人。

之后主持人问出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那就是衡水中学看起来很压抑,但其中的学生真正感受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松直言不讳的表示,对于所谓的压抑,他“没有这种感觉”。

这个回答显然是有些出人意料的。

李松表示那种紧张压抑的感觉只在高一军训的时候有。

而在高一之后他就完全适应的衡中的生活与学习节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他也直言“衡中的节奏才是我的节奏”。

之后李松与场上的观察员们开始了“辩论”。

尽管观察员对于衡中看起来“严厉”的校规有很多质疑。

但李松却表示可以“换位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会以校方的角度来考虑,并判断校规是否“利大于弊”。

显然李松在经过考虑之后是能够接受的。

或许正是因为接受了人们“看不惯”的校规;

李松才能够在高考学子中脱颖而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正是衡水中学培养学生的方式。

尽管在校规的限制下有的学生过得并不如意。

但一切的条条框框都是为了高考后的扬眉吐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显然李松正是高考后扬眉吐气的那种人。

而这种人在衡水中学并不是少数,且每年都有。

如今的李松走上了联合国,有了更广阔的视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他也为自己的母校做了证明。

当初那些“有限”的校规,是否是为了学生未来“无限”的可能?

正如很多家长所说,高中苦三年,是为了未来几十年不苦。

这或许才是“衡水模式”真正的内涵,也是“高考神话”的秘密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