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这片神秘而庄严的土地,无疑是众多旅行爱好者心中的圣地,踏上这片土地,每一步都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世界,感受着那来自心灵深处的震撼,还有虔诚的朝圣者,一步一叩首,向着心中的圣地前进。

我国通往西藏的重要要道有五条,其中川藏公路是最长的一条公路,其南线也被称之为“最美国道”,北线也能看到冰川、纳木错等景色,因此不少游客从川藏线进入西藏。

不过,在川藏线上经常发现,司机总要点烟然后扔出窗外,可这种不文明的行为竟然没有引起当地藏民的不满,反而表示扔烟的都是聪明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川藏公路起始于繁华的四川成都,一路向东,穿越重重险阻,最终抵达神秘的西藏拉萨,这条公路是新中国修建海拔最高,最险,也是最难的公路,创造了人类公路史上的奇迹。

有人说,川藏线是军民用血肉筑成的公路,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因为川藏公路横跨高原和多条大江大河,其中的困难超乎我们的想象,尤其对新中国来说。

1950年是川藏公路修建的第一年,仅仅一年时间就付出了2000多人的生命。刚开始我国官兵和民工用铁锹,铁锤等简单工具建造,滑坡,泥石流,高原缺氧等问题威胁着军民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川藏北线最高海拔点雀儿山就有300多人付出了生命,其中不乏基层干部,比如原十八军一五九团六连炮兵班长张福林。

1951年底,张福林顾不得吃饭到工地上检查炸药和导火索安全连接,随着一声巨响,一座雪岩应声倒下,正当众人欢呼之际,站在最前面的张福林不幸被巨石砸中。

鲜血瞬间从他的腰部和右腿部疯狂涌出,将他身下的地面染成一片鲜红,导致他当场昏死过去,战友和连指导员慌忙对他进行紧急抢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打针的时候,张福林坚决不肯,他表示自己已经不能继续为国家服务了,可以为国家节省一支针,还艰难的从口袋里拿出纸币,交了人生中最后一次党费。

在他去世之后,战友从他的遗物中发现了一本日记和五包菜籽,他在日记中写到他要把种子撒在青藏高原上,看着他们生根到结果。

他在枪林弹雨的硝烟中,以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斗志,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却未能亲眼见证和享受这片土地上的繁荣与安宁,但他毫无怨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在日记中写到“为人民,由民兵改炮兵,由炮兵变工兵,听党话,跟党走”,这不仅是张福林的个人追求,也是千万万个党员的价值追求,更是川藏公路精神的真实写照。

在川藏公路修建的四年多时间里,有3000多名人牺牲在路途之中,平均一公里牺牲一人,他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开掘了一条内地与西藏的“血脉之路”。

原十八军军长张国华背着三岁的女儿出征,可他的女儿成为了进军西藏第一个牺牲的“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名烈士因连续作业导致身体疲惫不堪,不幸掉入了正在灌注水泥的桥墩,桥墩高达十多米,战友耗尽全力也没能将他救起,只能含泪将他筑进桥墩。

之前修建的怒江桥已经拆除,唯独将这座特殊的桥墩保留下来,更令人惋惜的是,这位烈士并未留下姓名,经过多方验证,也无法确定这名烈士是不是叫“刘纪春”。

三千多名烈士,许多人都没能留下自己的名字,因为当时解放西藏,修建公路是首要任务,但筑路牺牲的人太多了,只能就地掩埋在石头或木碑刻上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又是谁的母亲,父亲,妻子,丈夫,子女,他们只是普通人不是神仙,但他们既不怕吃苦也不怕死,顽强拼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高原建设者。

为了纪念在修筑川藏公路牺牲的几千多名烈士,许多在川藏线上的司机都会按响喇叭,还会点烟扔出窗外,告慰那些逝去的英雄。

鸣笛和献烟成为了一种特别的致敬,当地藏民也不反对,还表示献烟的司机都是聪明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修建川藏公路已经过去了74年,川藏公路已经成为了藏汉两族同胞的“生命线”,成为了联系藏汉人民的纽带。·

也许我们再也不会找回烈士的名字,但他们的功绩并不会因为没有留下名字而消失,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永远传唱下去。

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参考资料:

人民网,2019-06-21,《驶向幸福的“天路”——川藏公路藏区变迁》
方志四川,2020-04-12,《川藏公路:平均每公里牺牲一个人——人民解放军建设川藏公路回眸(四)》
新华社,2021-07-20,《坚守巍巍高原 铸就精神高地——中国共产党人“世界屋脊”奋斗影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