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4500、-9、5000、5这几个拼凑在一起的数字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当它们被填到了百度百科里的时候就是这样子了:

新藏公路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9°C,它全程翻越了5座5000米以上的高山,途经16座冰山达坂(山口),44条冰河,它也被誉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当你驾驶车辆穿越新藏线时,会遇见一座孤零零的红色小屋,它静静地伫立在路旁,显得分外醒目。这座小屋虽然孤独,却成为这条道路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目光。

新藏公路漫长且荒凉,唯独那间红房子,宛如一抹独特的色彩,在这片无尽的路途中闪耀。它的存在,为这条空旷的公路注入了几分生机,仿佛成为了这片荒原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红房子内,有一位女士已经定居了二十余年,似乎她对搬迁毫无兴趣。或许她一直在等待着某个人的出现,才愿意离开这个住所。多年来,她坚守着这片土地,期待着那个特殊时刻的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人区的独居女性】

穿梭在新藏线上的司机都认识那个住在红房子里的女人,不管是附近的居民还是驻守在那里的官兵都会称她为“昆仑女神”。到底昆仑女神长得是什么样子的?

请原谅我的见识浅薄,尽管“女神”一词常让人联想到超凡脱俗的容颜与气度,但许多人亲眼所见后,发现她的形象与“女神”似乎并不吻合。然而,她所展现的特质与精神风貌,却让人从心底里尊称她为“昆仑女神”。

昆仑女神,名为杨丽,已独自坚守此地二十载有余。虽当地政府屡次劝说其下山,并承诺妥善照料其生活,但杨丽始终坚守如初,始终未应允。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与执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头顶一顶污迹斑斑的红色帽子,发丝散乱如同被风吹乱的草堆。满脸的皱纹,深刻地记录着这片环境的艰苦与恶劣,仿佛是大自然无情刻画的印记,让人不禁感叹生活的不易。

一张嘴,门牙还掉了两颗,可是这些她全然没有在意。可能是为了保暖,她身上的衣服不知道穿了有多少层,黑腻腻地已经全然看不出材质,有的地方还有破洞。

不过就算如此,杨丽的脸上永远扬着笑。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昆仑女神杨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群山环绕,荒无人烟,不过经常会有狼群,牛群和一些野生动物出没。当然这里不会有水源,也没有食物,更没有电力,终年的温度都极低,风沙极大,很难想象一个女人是如何在这般恶劣的环境中生活了20多年。

经常走这条线的司机遇到昆仑女神的时候,总会留下一些水和食物给她。而杨丽每次也会很开心地和司机攀谈几句,让他们注意安全之类的。

有一次一个路过的司机给她送了一个炉子,希望她能给自己做一顿热饭吃。

没想到的是却被杨丽拒绝了,她说自己不会用,给她也是浪费了。因为她只需要一些柴火就可以了,平时有什么就吃什么,没有不吃也可以。

司机对此半信半疑,随后他决定亲自前往杨丽的住所一探究竟。踏入屋内,眼前的景象令他震惊不已,原来杨丽所言非虚,所有描述均真实可信,他不禁对自己的疑虑感到羞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房子看似包含三间屋子,但实际上杨丽仅使用其中一间。另一间房门紧闭,被锁了起来,内部堆满了杂物,这些杂物中,垃圾占据了绝大部分空间,显得凌乱不堪。

在第二间房内,同样充斥着各种废弃物,其中包括一些速食包装袋。这些包装袋显然是过往的司机赠予杨丽的食物所留下的痕迹,反映出这片区域的生活状态和人际关系的微妙之处。

在第三间房内,除堆积的杂物外,还发现了一枚无法辨认品牌和色彩的垫子。其上,一床乌黑且略显凌乱的被子随意搁置,显得杂乱无章,与房间的整体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房间的不整洁与无序。

该房间四面通风,由于缺乏玻璃遮挡而显得空旷。尽管屋内堆积了大量垃圾,但由于空气流通良好,并未散发出难闻的气味。然而,这种通风状态也导致了室内外温度几乎相同,无法有效调节室内温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看这里就没有生过火做过饭,杨丽真的是别人给她什么她就吃什么。其实这并不能满足杨丽一年到头的生活,因为每年冬天的时候,这里的天气就变得异常恶劣。

每到那个时候,就鲜少会有人从这里开车经过,有的时候甚至一个月都见不到一个人。没人知道她是怎么度过的,只知道每次来的时候,昆仑女神似乎都在这里。

除了路过的司机和军人,当地的居民有的时候也会给她送点食物,大家也都认识她。不过最近几年,杨丽的精神似乎不济,她开始有点错乱了。

杨丽的言辞显得凌乱无序,但她始终坚守的信念是:她要在这里等待。那么,她究竟在等待何人呢?这一谜团让人费解,却也引发了人们无尽的好奇与遐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昆仑女神的故事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流传在当地居民口中的凄美爱情,另一个则是流传在军队当中的版本。

到底哪个才是真的呢,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就连昆仑女神本人也已经记忆出现了偏差,她自己也说不清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