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中英美在埃及开罗召开会议,史称“开罗会议”,商讨反攻日本的战略及战后国际局势的安排,制定盟军合作反攻缅甸的战略等。

开罗会议结束两天之后,英美苏在德黑兰召开会议,也就是“德黑兰会议”,主要议题是讨论美英开辟西欧第二战场,东西方配合对德作战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5年,英美苏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召开会议,也就是“雅尔塔会议”,这是一场决定二战之后格局的会议。

问题是:德黑兰会议讨论的是欧洲战事,中国不参加实属正常,但是雅尔塔讨论的是战后全球安排,中国为何缺席此次会议?其实,中国没有参与此次会议的原因很简单,更很扎心,但背后也反映出了欧美国家本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为何参加开罗会议

1943年,二战进入最血腥的阶段,欧洲与亚洲战场都极为惨烈,但经过斯大林格勒战役、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反攻,打败日德已见曙光。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计划召开一个由中美英苏四国参与的会议,讨论全球战争的进程,处理战争结束之后的问题。

但这时遇到一个问题,即苏日之前签署了《苏日互不侵犯条约》,更重要的是苏联不想两线作战,毕竟德国主要力量压在苏联这边,苏联不想与日本立即翻脸。于是,这次会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主要针对日本的开罗会议,一部分为针对德国的德黑兰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开罗会议针对日本,那么就必然绕不过中国,因为中国才是抵抗日本陆军的主要力量。对于英国来说,想要守住印度,就必须守住缅甸,但当时大部缅甸已被日军占领,因此想要确保印度安全,就必须反攻缅甸,而这就必须要有中国支持。1942年,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但被英国出卖而溃败,缅甸大部落入日本之手。

也就是说,英美都需要中国,需要中国抗日。一旦蒋介石投降或与日本媾和的话,那么大量日军将涌向印度或东南亚,将是英美的噩梦。

因此,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不是英美看得起中国,不是英美尊重中国,而是中国不可忽缺,而是英美需要中国卖力打仗!没有中国配合,怎么反攻日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缺席雅尔塔的背后

纵观二战,真正抵抗日德的主要国家,也就苏联、美国、中国、英国,其他国家都是小规模的抵抗,客观作用相对较小。其实,英国实际也一般,除了蒙哥马利在北非,还有什么真正拿得出手的战绩?

既然中国参加开罗会议,并在其后对日作战中付出巨大的代价,按照西方权力与义务相等的观点,那么中国理应参加“粉蛋糕”的雅尔塔会议才对。既然如此,为何中国最终没能参加雅尔塔会议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笔者查阅不少史料,其中作了很多分析,比如中国国力的确逊色、战绩不显,还有从英美苏三国出发,指出除了美国略有支持之外,英苏都不支持中国参会。其实,这些分析都有道理,但没有说到核心。

核心就是:要打仗了,你给我冲;分蛋糕了,你给我滚!

之所以这么说,还有一个重要证据,就是雅尔塔会议上,美国出卖中国外蒙,换取苏联攻打日本。如果罗斯福真的支持中国,焉能如此出卖中国利益?更重要的是,由此可见英美苏根本没把中国当成真正的战胜国,如此又怎么可能让中国参与“分蛋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而言之,要中国出力打仗时,邀请中国参加开罗会议;胜利在望要分蛋糕时,中国缺席雅尔塔会议,真相就这么简单,就这么残酷,而这就是欧美的本性。

二战之后,欧美一直宣扬普世价值观,将自己标榜为纯洁天使,但在前些时间,美国高官直言“不在餐桌旁,就在菜单上”,可以一语道破天机,西方本性至今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