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顺应美国步伐,于6月12日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7.4%-38.1%关税。对此,中方6月17日打响反制欧盟的第一枪。中国商务部6月17日发布公告,宣布对欧盟出口中国的猪肉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该笔反倾销调查由中国畜牧业协会提出,合于世贸规定。这一点,同欧盟越俎代庖越过欧企自行发起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形成明显对比。相关欧企应在调查发起之日起20天内,提交调查所需的相关信息。如果欧企拒不配合,中方将基于已获得事实原则,基于可获得的最佳信息,确定用于决策的基础信息。调查期限自2024年6月17日起,调查时限为一年,并视情况可继续延长6个月。

中国对外贸易反制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特征是精确性。对准实施挑衅的对手要害,使其承受难以调整的长期损失。去年8月中国镓、锗限制令生效,有效打击了美日等对华实施贸易限制势力的气焰。该限制令对西方形成的卡脖子效应,西方各国至今无法解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镓锗作为大规模冶金工业的副产品,美西方建立中国之外镓锗供应链的难度,同再工业化难度相当。美国为此不得不着手从电子废品中回收镓,主动寻求同华建立出口管制相互通报机制。当下的中欧贸易纷争中,中国对欧贸易反制由猪肉产业打响第一枪,这一点并非偶然。中方对欧盟猪肉反补贴调查戳中欧方要害,2023年欧盟猪肉对华出口60亿美元,猪肉作为初级产品,中方可替代进口来源广泛。

俄罗斯、巴西等国可以替代欧盟猪肉,也因为饮食习惯差异原因,猪鼻、猪脚等产品在欧盟本土缺乏市场。一旦中方反制落地,相关欧盟厂商或将立竿见影出现产品滞销,并波及欧盟农民收入。当下欧洲正涌动右翼浪潮,马克龙、朔尔茨等欧洲主要领导人在国内政坛步履艰难,中方反制在欧盟农业领域带来的连锁政治反应,是相关政治人物不愿承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班牙、法国、荷兰在对华猪肉出口上位居前列,三国也在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壁垒上作壁上观,助长欧盟关税行径。中方以欧盟猪肉作为对欧反制第一刀,对相关国家的警告意味明显。法国等国不应指望德国汽车在中欧贸易战中受损,而自身独善其身的情况发生。

除此之外,中国对欧盟白兰地的反倾销调查结果将于8月底前出炉,法国贡献了欧盟白兰地对华出口的9成以上。也已有中企提出对欧盟乳制品发起反补贴调查的申请,欧盟乳制品2023年对华出口18.2亿美元,荷兰、法国、德国是主要对华出口国。在汽车产业,欧盟2.5L以上大排量汽油车2023年对华出口规模约180亿美元,超出中国电动汽车对欧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产业界已有声音呼吁,对欧盟大排量汽油车征收25%关税。这一税率在原有基础上加征10%,合于世贸允许加征的关税范畴。对比而言,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最高加征38.1%关税,使对华关税最高达48.1%。这一做法,已超出了世贸规则下允许加征的范畴。使中企因非市场因素遭受利益损失,中方对等反制欧企,在以欧企在华市场份额,补偿中企在欧遭受的利益损失。

面对中欧间剑拔弩张、或于7月4日开启关税战的局面,德国方面反应强烈。6月12日欧盟宣布相关决定,6月14日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即传出将访华消息。这也是哈贝克就职德国经济部长以来,首度实施访华,将先后到访北京、上海、杭州三地,访问时间为6月23日-25日。德媒称,哈贝克将同中方就关税问题展开激烈磋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国试图在中欧间,充当和事佬,寻求达成中欧各退一步的友好解决方案。德国总理朔尔茨发表乐观预期称,预计6月底相关问题将得到解决。除德国外,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也在G7峰会落幕之际透露,她将在接下来数周内访华,具体访问时间尚未确定。

德方的迫切态度,原因在于德国工业将在中欧贸易战中“双输”,可谓“输了两次”。如果中方对欧盟大排量汽油车25%的关税落地,大众、宝马、奔驰的传统燃油车对华出口将大受影响。在这同时,德企以中国工业链生产的电动汽车,也将因欧盟高关税阻碍难以对欧出口。推动欧盟对华加征关税的美国、法国、西班牙各有算计,德国无疑将成为最大受害方。德方能否在接下来的经济部长访华行程中,在中欧间有效实施斡旋,影响着德国工业体系的前景,关系着德国汽车企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