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月26日,开国少将王良恩非常绝望地看着办公桌,上面全是他这段日子写下的检讨,可惜通通被打了回来。思考很久,他再度提笔,可这次不再是检讨,而是遗书。

他一共写了两封,一封是写给妻子的,希望妻子能继续为自己申诉;另一封是阐述自己的经历,说自己犯下了很大的错,但“属于上当受骗范畴,绝没有和他们串通。”

中国人常说盖棺定论,但王良恩去世后事情都没有结束,没多久他就职的中央办公厅做出《撤销王良恩党内外一切职务并开除党籍的决定》,这个处置可谓极其严厉。

王良恩进入中央办公厅是许世友推荐的,到岗后也很得周总理信任,为何会有这样的遭遇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良恩1918年出生于山东潍县,父母虽然是贫苦农民,但依然全力供他读书。8岁那年王良恩进入村里的小学读书,后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青岛市立中学。

在青岛就读期间,他亲眼目睹日本人的横行霸道,内心无比痛恨。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寇的种种暴行更是让他义愤填膺

于是在1938年他加入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开始革命生涯。

抗日战争时期,王良恩担任过排长、营教导员、营长等职,在沂蒙山区的反“扫荡”和反顽斗争中立下过不少功劳。

解放战争时期,他作为山东本土人士,没有跟随罗荣桓出关,就留在华东地区战斗。历任华野3纵团政委、三野22军65师政治部主任,华东的重大战事他都有参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王良恩跟大多数三野干部一样留在华东军区,55年军区改制又进入南京军区,60年时担任了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这个时期,他的级别已经很高,与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接触非常多。

许将军对王良恩这种有能力的年轻干部相当欣赏,64年时为他申请到了晋升少将的机会(王良恩55年是大校);

66年中央办公厅缺少一位从事政治工作的干部,许世友又将王良恩推荐了上去,之后就改变了他的命运。

中央办公厅是中央的办事机构,基本可以说掌握了党的全部机密。这么重要的岗位,又在这么关键的时间节点,很多东西,就注定了无法避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央的核心岗位上,王良恩本应谨言慎行,但他说话太随意,为人大大咧咧,无意间就得罪了很多人。

比如他曾说有极个别女性“作风霸道,经常干扰中央工作”,还有那几个从上海调上来的人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等等,这就为自己树了几个重量级敌人。

最开始他没什么地方被人抓住,总体上就还算安全。但1970年他有几件事没处理好,导致别人有了突破口。

这年很多冲突变得激烈,8月的全会,对于要不要重设国家主席之事,两种意见吵得不可开交。当时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支持重设,王良恩也紧随其后。

如果光是一个表态,倒也不算什么,毕竟支持重设的人并不少,其中的一大部分后来都没怎么受影响。最主要的,还是他负责的简报和信件出了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上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王良恩及顶头上司汪东兴都分在华北组,王良恩负责印发的简报上,就登出汪东兴支持的内容。

由于汪东兴跟毛主席关系非同一般,很多人看过简报后以为这是毛主席的意见,造成的影响很大。

主席对此非常生气,将汪东兴叫到身边狠狠批评了一顿,汪东兴则称王良恩在印发前未经他审阅,且把不是自己说的话,胡乱安上去了。

另外,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三人曾写信批评南京军区张政委,这个信,是托王良恩转交给林的,王良恩还在信上签了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来按照军队的办事流程,三个大军区司令员写信给军委反映问题是很正常的事,只要军委领导再转交给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就行了。

可这次林办的叶主任不知出于什么心理,信看完后就扣下没再往上递,导致毛主席没看到这几封信。

九一三后,这三封信从北戴河林总住处搜了出来,那三个大军区司令员倒还好,周总理看完信后发现没有私人性质的内容,只是向上级反映问题,所以没有追究。

但王良恩作为中央部门的核心人员,有事情竟然不上报,江某等人抓住机会,要求彻底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3年1月3日到8日,中央办公厅接连召开会议,针对王良恩的个人问题集中讨论、批评。王良恩的检讨写了又写,但始终无法过关。

在这种巨大压力下,王良恩承受不住,精神崩溃了,最终在1月26日自缢于宿舍的卫生间里,去世时未满55岁。

他的遗书里写着“自己犯了严重方向错误,对党和人民有罪,但属于上当受骗,绝对没有和他们串通。”

但在组织里自杀的性质不太好,就如战场上的逃兵一样,且他先前得罪过很多人,这些人仍不想放过,就继续扩大,导致王良恩死后还被开除党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开始大力审查旧案,老上级许世友全力为他申诉,引起高度重视。中央办公厅随后展开调查,发现王良恩确实无勾结行为,便在1980年4月7日予以平反。

1981年5月5日,中央为王良恩补办追悼会,很多领导人都有出席。这,或许是对他家人最好的慰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