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的俞莉老师因救助一名病情危重的儿童而迟到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事件发生在5月10日上午,当时俞莉老师因紧急病情危重儿童导致导致教课迟到29分钟,后被黑人留学生举报,被校方认定为教学事故,给予了相应的处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事件回顾:南方医科大学教师因救人迟到被处罚

消息一经传播,立即引爆了社交媒体平台。网友们的评论迅速刷满了南方医科大学的官微评论区,质疑学校的处理方式。一些人认为,作为医生,俞莉老师将救人放在首位是情理之中和无可厚非的。学校却因她迟到而给予处分让人感到心寒。

南方医科大学快速作出回应并表示,这次给俞莉老师的处分是教学事故中最轻微的。俞莉老师也对这一处分表示认可并理解学校的决定。当时的情况是,即使俞莉老师不去救治儿童,备用医生也能够保证医疗救治的顺利进行。为确保教学秩序,她本应提前打电话报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多网友指出,即便学校认为备用医生能够应对,但突然遇到这样的紧急情况,俞莉老师的选择无可厚非。质疑者认为学校的决定缺乏人情味,忽视了医生救人的优先职责,仅仅因为僵化的制度而做出惩罚,这种做法值得反思。

也有部分人表示理解学校的决定。他们认为作为一所教育机构,维护教学秩序和纪律是必要的。南方医科大学在这一事件的处理上虽然看起来有些冷酷,但并非没有道理。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对于保障教学质量、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争议焦点:救人优先 vs 教学纪律

教师和医生,俞莉老师背负着双重身份,职责冲突在她救人迟到的那一刻达到了顶点。医生的首要任务是救死扶伤,但她也是一名高校教师,需严格遵守教学纪律。这件事到底该怎么评判?两个身份的职责冲突如何平衡?

医生肩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面对突发的患者情况,分秒必争是医者的本能反应。而俞莉老师作为一名医生,当看到处于危急关头的儿童时,选择立即实施救治,这无可非议。在突发情况下的首要抉择当然是救人,任何迟疑和延误都可能导致病变加剧甚至危及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俞莉老师同时也是南方医科大学的教师。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播知识,更包括遵守学校的教学制度,保证教学秩序。俞莉老师救人使其迟到29分钟,确实违反了教学纪律,这也是学校惩处她的原因所在。

回顾类似事件的处理过程,或许可以发现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例如在2015年,哈尔滨医科大学一位教师在上课途中因紧急救治心脏病突发患者而迟到,该事件最后学校以表扬信的形式处理,不仅没有给予处分,反而在全校通报表扬此教师以示激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之相比,南方医科大学对俞莉老师的处分显得有些过于苛刻。虽然于法有据,但未能体现出医学教育机构应有的灵活和人性。这一事件让人深思,高校在处理类似事件时,是否可以更具弹性和人性化,既维护教学制度,又不打击教师的善行。

三、高校教学事故处分的现状分析

高校教学事故处分通常分为三个等级:一级教学事故是最严重的,处理方式也最为严厉,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行政处分。教师无资格参与本年度评优评先和职称评审,并且取消本年度的奖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级教学事故比一级稍轻,这类事故通常由院(系)或部门通报批评,并视情节轻重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三级教学事故是最轻微的,对于三级教学事故,院(系)或部门会进行批评教育,无进一步的经济或行政处罚。

俞莉老师因救助病情危重的儿童而迟到29分钟,学校给予了扣发当月奖金、全院通报批评、取消本年度评优评先资格的处分。根据这些标准,南方医科大学对俞莉老师的处分实际已接近一般高校严重等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医大的处理虽然遵循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其执行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被舆论指责为“过于僵硬”。大多数高校在对类似事件的处理中会更具灵活性。比如在2017年,复旦大学处理一起类似事件时,仅对涉及救人的教师进行温和的口头警告,没有经济和行政处分。

四、反思与建议:高效教学管理与人性化原则

俞莉老师事件将高校管理中教学纪律与人文关怀的平衡推到了前台。面对复杂的教学管理挑战,高校亟需思考如何在严格的纪律要求和教师的人性化处理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既维持高效教学管理,又不失人文关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紧急突发事件面前,强调纪律的同时,也应适度体现人文关怀。面对俞莉老师在救人过程中无暇报备导致迟到的情况,学校若能在确保教学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适度放宽处分标准,或许更能获得公众的理解与支持。

借鉴国内外成功高校的管理经验,可以为制度优化提供思路。比方说,美国一些医学院校设置的应急预案非常详细,不仅覆盖医疗突发事件,还包括教师家庭急事等多种情况,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报备流程简易且迅速,这些都值得国内高校参考和借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校在面对舆情时,应及时发布权威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引发不必要的猜疑和误会。采取公开、透明的处理方式,可以让公众了解事情原委,从而减少偏见和争议,提升学校公信力。

结语

俞莉老师事件不仅揭示了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一些矛盾,也为如何更好地协调纪律与人性化管理提出了挑战和机遇。通过合理优化制度和提升应急处理能力,高校可以在追求高效管理的同时,不失对教师、对学生乃至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关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