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玉京。首发《航空知识》,原创版权所有)

近日,日本海上自卫队两艘军舰配备了“星链”天线,用上了“星链”网络服务,加深了中国网友对于“星链”的好奇和担忧——日本称“星链”的传输速度可达220MB/S,可以同时挂几个设备播放网络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星链”卫星一箭60星的发射方式,犹如在太空种土豆

中国关于“星链”的报道,有一些是不正确的,误导了很多人。流传最广的一个谣言,称“星链”可拦截洲际导弹。央视官方账号小央视频曾经报道,美军的一次模拟演练中,“星链”拦截了350枚洲际导弹。这个数据非常夸张,已经超出了中美俄现有甚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战略反导能力。奇怪的是,外国各大主流媒体对这一爆炸性的“模拟演练”,均没有做出详细报道,主要是外国个别小媒体和国内自媒体大肆渲染,而2021年“星链”卫星两次变轨逼近中国空间站,更是加剧了我们对“星链”军事能力的担忧。

回归到技术本源,我们可以细细探讨一番“星链”在军用领域的能与不能。探讨一下马斯克“星链”拦截洲际导弹,作为天基武器的优势和短板在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弹,配备一枚“大气层外杀伤器”EKV

为什么说“星链”拦截不了洲际导弹

“星链”总体上缺失雷达红外预警、火控和指挥控制功能。

以美国的陆基中段反导系统为例,主要分为大气层外动能杀伤拦截器(EKV)、陆基拦截器(GBI)、战斗管理指挥系统、和AN/FPS-132预警雷达等部分,战时还需要红外预警卫星和远程预警雷达等国家反导预警能力的支援。

马斯克的“星链”没有配套洲际导弹探测预警能力,有人说可以交联美国国家反导系统。但实际上没有看到任何有关“交联”的报道。美国已有相对成熟的陆基中段反导系统和海军的神盾舰,不至于把战略反导预警能力交给一个私营公司。

接下来敲黑板划重点,马斯克的“星链”卫星,跟中段反导的大气层外动能杀伤拦截器是两回事,该有的几个反导核心功能,“星链”卫星一个也没有。

动能杀伤拦截器在外观上跟“星链”卫星完全不同,这也意味着内在构造和功能是完全不同的。

一是动能杀伤拦截器配备有复杂精密的末制导系统,标配焦平面凝视红外成像探测/主动毫米波雷达导引头。

二是动能杀伤拦截器配备脉冲推力轨控发动机和多组固体燃料姿控发动机,能够实施直接力快速响应控制。

“星链”卫星配备的是氪离子发动机,是霍尔推进器的一种,推力非常非常小,中国天和核心舱装也装了霍尔推进器,每个推力只有80毫牛,地面上只能托起一张A4纸。从原理上来说,传统的化学火箭采用爆炸式的喷射燃气,动能杀伤拦截器需要以毫秒为单位机动完成一锤子买卖,“星链”变轨以天月年为单位细水长流喷射氪离子的方式完全无法拦截导弹。

“星链”卫星具备较强的变轨能力,这个较强指的是轨道上能机动上百千米,然后精确调姿到预定坐标,“星链”卫星发射到290千米高度,卫星需要自行变轨到350—550千米的高度,这个过程几乎慢得象蜗牛一样,氪离子发动机可以慢慢爬,这跟以毫秒为单位调姿的动能杀伤拦截器有天壤之别。

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空间站在预警到“星链”卫星接近后,有非常充裕的时间,以天为单位进行变轨,避开碰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神盾舰拥有一定能力的反洲际弹道导弹能力

“星链”反导终极狂想曲

如果想要提升反导系统的效能,有两个方法,一是改变一枚导弹只装一枚动能杀伤拦截器的思路,装上多个动能杀伤拦截器,这被称为MKV,MKV每一个动能杀伤拦截器仅重4.5千克,用于换装GBI拦截弹和“标准3”的单弹头,后来美国国防部取消了这个计划。二是索性将把动能杀伤拦截器装在“星链”卫星上,将这一人类空前的巨型星座用于反导,相当于构建了一个空前强大的反导系统,对于对手的洲际弹道导弹,构成了非常大的威胁。

洲际导弹的典型射高约1500千米,远高于“星链”的近地轨道,意味着从升空到再入需要两次穿越“星链”巨型卫星星座。由于“星链”卫星在太空中也是分多层部署的,洲际导弹两次穿越,对于“星链”加动能杀伤拦截器可远不止两次拦截机会。

动能杀伤拦截器过去被认为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实际上技术成熟度远超人们想象,也开始白菜化扩散,以前被认为两个半玩家,两个是指中美,半个是指俄罗斯,实际上现在连韩国也在捣鼓动能杀伤拦截器。韩国于去年5月30日第4次测试国产L-SAM防空反导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说,功能相当于“爱国者3”防空系统和“萨德”反导系统的混合体,该系统配备防空弹和反导拦截弹,后者装动能杀伤拦截器。韩国L-SAM的动能杀伤拦截器装有6台姿控发动机,矢量推力产生控制力矩实现三轴控制,4台轨控发动机进行轨道控制。

美国陆基中段反导系统的拦截弹,配备一枚“大气层外杀伤器”EKV,包括保护罩和分离机构约120千克,而EKV本体重量只有64千克。海基“宙斯盾”军舰的SM3拦截导弹配备的“轻型外大气层射弹”LEAP,重量在20千克以下,美国AIAA(美国航空航天学会)的论文指出,美国已成功测试了几种10千克以下的动能杀伤拦截器。

动能杀伤拦截器装上“星链”卫星,单从技术原理上是有一定可行性的。一枚“星链”1.0卫星约260千克,外形扁平像一个板砖,尺寸相当于普通的书桌,直接安装动能杀伤拦截器并不方便。“星链”2.0卫星,重量高达1.25吨,空间和重量余度很大。虽然EKV略大略重,但LEAP尺寸和重量都很小,MKV更小。如果牺牲“星链”卫星部分或全部载荷,加装比LEAP更轻更小的弹头和比“标准3”的更轻更小的第三级助推器,是有可能实现的。

“星链”卫星装动能杀伤拦截器,其好处是多方面的,一是从根本上解决了受数量限制的问题。动能杀伤拦截器不能单独存在,必须要配备反导拦截弹,任何军武强国都不可能配备上万枚的反导拦截弹,这在成本上支撑不起。而4.2万枚“星链”卫星,相当于4.2万个动能杀伤拦截器发射平台和预警指挥控制平台。二是拦截成功率更高,杀伤拦截器部署在数百千米的轨道上,以高打低,可以实施多层多次拦截发射升空的洲际导弹。

即使“星链”卫星不装动能杀伤拦截器,仅是采用被动引爆,连锁引爆轨道上的其它太空飞行器,制造大量太空碎片,形成凯斯勒效应,也有可能让对方的洲际导弹难以穿透。

“星链”卫星装动能杀伤拦截器,是一个非常极端,对美国非常理想化的战略反导狂想曲,这倒不是说技术上完全不可行,而是在现实中会受到非常多的制约。“星链”卫星上装动能杀伤拦截器主动拦截,或是被动引爆,从工程实践上来说,SpaceX公司和马斯克,不可能同意上万枚“星链”卫星不干通信的正事,去安装什么动能杀伤拦截器。国际环境不允许,不光相当于美国扯掉了最后一块遮羞布,赤裸裸的太空武器化和太空军备化,更相当于剥夺对方的战略反击能力,必将引起对方的过激反应。美国国内政治生态和经济形势也不可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