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教师俞莉因救人上课迟到被罚,引发巨大舆论:

今年5月10日《Pediatrics》课程上课前,授课的俞莉老师发现其科室的患儿病情危重,疑似脑出血,遂留下来紧急处理,导致未能及时赶到教室,上课迟到了29分钟。

经校方处理,俞莉老师被认定为教学差错,予以扣除奖金、在全院范围内通报批评、取消本年度考评评优评先资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方医科大学 | 图源网络

救人和上课,到底孰重孰轻?

尽管校方回应:“教学差错是最轻处理方法”,但处罚本身代表了校方的否定态度。在“救人”和“上课”这道选择题上,校方选择了优先完成教学工作。

又或许,事实确如校方一名工作人员所言,患者住在医院,俞莉老师在不在,患者的救治也能够得到保障,即便有突发情况,可以打电话报备。

但是,在生命面前没有“即使”。没人能确保是否在打了一通电话之后,救助是否还来得及。

为了上课耽误救人,那才是真正的“教学事故”!

学医的本质是为了救死扶伤。通过这个事件,给了千万医学子一个警醒,学医绝不仅限于课堂的知识灌输,比医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医德。

俞莉老师只是用实际行动做了一个表率,通过言传身教,将救死扶伤的医者仁心为学生上了更好的一堂课。

关于校方,作为培养未来医学人才的摇篮,是否应该对教师“救人迟到”的事件做正确的引导?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林巧稚的故事。

1921年,林巧稚赴上海报考协和医学院预科,在最后一场考试中,为救一名突然晕倒的女生,导致试卷没做完。在她自以为落榜的时候,却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原来,监考老师写了一份报告,称赞她的优秀品行。

最后,林巧稚得以被破格录取。院长给出的理由是:“我们协和医学院可以培养无数具有优秀医学技能的学生,但却不一定能够培养出具有优秀医德的学生。”

因此,如果只是一味机械化处理“教学事故”,那只会寒了更多的“医者父母心”。

南方医科大学教师俞莉,不应该被处罚。

更多故事 :

拙见小助手

读完记得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