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不是面子工程,更不是劳民伤财,因为其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占领月球就可以对地球实施瞬间打击,1.3秒内击毁地面及近地空间任意目标!

以前的军事竞赛,仅限于武器装备,现在多个大国已经将竞争目标对准月球。作为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不仅给我留下了无尽的想象,也成为新的军事制高点,谁在月球上部署武器,1.3秒就可以打遍全球,近地空间的目标也不例外。寂静的月球为何恐怖如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月球,新的军事战略高地

以目前的科技而言,占领月球就占领了人类军事制高点!这不是哗众取宠危言耸听,而是出自我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之口。

在一次接受采访的过程中,欧阳自远介绍了探测和登陆月球的重要意义。

首先从军事方面而言,建立在月球上的军事基地,可以在1.3秒之内,打击地球上的任何目标,近地空间更是在其打击范围之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月之间距离只有38万公里,相对于其他天体而言,这几乎是一个面对面的距离。如果在月球上部署足够强大的激光武器,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发起攻击,1.3秒就可以到达地面。

如果是攻击近地空间的目标,那效果自然更好。月球本身没有空气,从月球表面到近地空间,激光武器几乎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精度更高威力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方面,月球受地球引力潮汐锁定,有一面始终面对地球。而且月球上遍布陨石坑,这面对地球的一面,有太多地方可以改造成军事基地。

再加上月球的特殊位置,在上边建设基地,可谓是想打谁就打谁,而且打了也白打,因为对方根本没办法反击,除非在月球上同样有军事设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月球还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核聚变是目前人类最理想的能源,虽然暂时还没有研究成功,更无法投入商用,但这无疑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有了核聚变能源,现在的石化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全都是渣渣。就连目前最厉害的核电站,在它面前连提鞋都不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核聚变不但能产生更多的能源,而且还完全无污染,是人类最理想的能源。核聚变最重要的燃料,就是氦-3。

地球上也有氦-3这种资源,不过数量不多而且开采困难,成本非常高。而月球完全就是氦-3宝库,遍地都是氦-3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探月结果估计,月球上氦-3储量大约为129万吨,而地球储量只有区区0.5吨。和月球相比,地球完全就是氦-3荒漠。

科学家预测,一旦人类的核聚变技术成熟,只需要100吨氦-3,就能满足全球1年的能源需求。这就意味着,月球上的氦-3资源,可以供人类使用1.29万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月球上储量巨大的氦-3,不是外太空飘过来的,而是主要来自太阳。同样都受太阳照耀,为何地月差距如此之大呢?

主要原因就在于大气层,地球有大气层保护,给人类提供了舒适的生存空间,也阻挡了氦-3降落到地球,而月球没有大气,氦-3可以直接降落,日积月累之下差距越来越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月球还是一个绝佳的科学实验平台。没有大气层干扰,这里是一个绝佳的观测太空的基站,同时还可以开展微重力真空科学实验。

另外,月球也可以成为人类探索宇宙的中转站。作为地球和深空探测器的桥梁,月球可以极大提供通信效率和可靠性,推动太空探索安全顺利进行。

探索月球意义重大,所幸我国探月工程进展顺利,稳居全球探月第一梯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步快跑的中国探月工程

在探月这方面,我国并没有先发优势,但绝对算得上后来居上。

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争霸时期,两国争相开展月球探测工程。苏联虽然败多胜少,但也登陆过月球并采回月球样本。

1970年9月24日,苏联“月球16号”探测器成功采集101克月壤样本并送回地球,这是人类首次成功实施月球无人取样返回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的月球20号和月球24号探测器,也成功取回月壤样本。先后三次探月活动,苏联共采集326克月壤样品

在美苏两国的探月竞赛中,美国无疑是胜利者。阿波罗探月计划,先后六次将美国宇航员送上月球表面,共带回380千克月壤样品

虽然现在很多人质疑阿波罗登月计划,但大部分都是无端猜测,阴谋论居多。如果美国真造假,苏联肯定第一个站出来揭露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世纪70年代探月活动达到顶峰之后,两国的探测工程戛然而止,此后几十年,月球上再无人类踏足,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现在

20世纪90年代,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国家地区,分别制定了各自的探月计划,30多年后再回过头来看,只有我国将计划变成现实,其他国家依然还停留在纸面上,甚至还一年不如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我国就制定了“登月三步走”的计划,通过“绕、落、回”的方式,循序渐进探测月球

第一阶段“绕”,通过嫦娥一号和二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进行探测,摸清月球的地质构造和物理场等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阶段“落”,通过嫦娥三号和四号,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月球表面,对月球展开实地探测。

第三阶段“回”,通过嫦娥五号及此后的探测器,降落月面进行巡视勘察并采集样本,最终把样本成功送回地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我国探月起步晚,但前进的速度可一点都不慢。2024年发射的嫦娥六号探测器,再次成功采集月壤并降落地球。

在我国探月工程顺利进展的时候,俄罗斯忙于和乌克兰的战争,丝毫没有探月的打算。当然,现在的俄罗斯外强中干,完全没有实力探月,否则俄乌战争也不会打成现在这种糟糕局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曾经不可一世的美国,现在对登月也是雷声大雨点小。虽然美国联合欧洲搞了“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但研发过程一直不顺利。

美国负责研制的火箭,频频出现各种故障,以至于测试都多次推迟。欧洲负责研制的登月器也是状况不断。

曾经两方合作,几乎可以代表全球最高端的科技,现在两方简直成了难兄难弟,谁也别怪对方拖了后腿,毕竟双方进展都不顺利。至于什么时候能发射,这事估计连上帝都算不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30年我国航天员登陆月球?

欧美的探月计划一波三折,我国的探月工程却一切顺利,根据最新的消息显示,我国将于2030年,将航天员送上月球,并准备常驻月球开展科研活动。

2023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爆料称,将于7年内将航天员送上月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航天工程办公室副总师张海联后来在采访中表示,我国计划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并在月球建立科研站并进行连续的月球探测和技术验证。

根据这一计划,2024年劳动节期间,我国发射嫦娥六号探月器,降落在月球背面并采集月壤样品,随后成功返回地球。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背采样。

2026年,我国将发射嫦娥七号,该探测器将降落到月球南极地区,一方面寻找月球存在谁的证据,另一方面也将成为我国月球科研站的组成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预计在202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八号,它将和嫦娥七号共同组成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为下一步航天员常驻月球打好基础

为了确保载人登月工程顺利开展,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和火箭也在紧张研制中。目前,我国正在研制长征十号运载火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三级半结构,箭体直径5米,缔约转移轨道运载能力27吨,用来将月面着陆器和载人登月飞船送入地月转移轨道。

除了推力强劲之外,长征十号还有一大优势就是发动机可重复使用。这可不是简单的回收利用,而是像飞机发动机一样,经过再次检修维护后,可以继续执行发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已有10名预备航天员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载荷专家,10人已经开始紧张的训练工作,为未来登月做准备。

当我国的载人登月工程正在按部就班地往前推进时,欧美一起搞的阿尔忒弥斯计划却迟迟没有进展,最终能否成行或者何时能成行,现在依然是未知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距离人类上次登上月球,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当年意气风发的美国,现在为了追赶我国的登月步伐而不断努力时,我们才会发现几十年之后,列强竟成了我自己。加油,中国航天!你的未来必定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