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日军始终都没能打进陕西,但是却有不少陕西籍将士参加了抗日战争,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在战场上与日军殊死搏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陕西籍抗日将领。

1、关麟征

关麟征是陕西鄠县人,从黄埔一期毕业后加入国民革命军,参加了国内的军阀混战和对红军的围剿,到1937年他已是第52军军长,在众多的黄埔一期同学中,他算是升迁比较快的将领之一。

抗战爆发后,关麟征率部奔赴抗日战场,他先是参加了平汉路对日作战,保定战役,漳河战役,因作战有功,受到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的嘉奖。1938年初关麟征率部参加徐州会战,他与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殊死搏斗,给第五师团以重创,战后关麟征升任第32军团长,蒋介石声称:“中国军队如都象52军那样战斗力强,打败日本军队是不成问题的。”时人则称台儿庄战役中负责防守的孙连仲和负责攻击的关麟征为“孙钢头”和“关铁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麟征

武汉会战时,关麟征率部在瑞昌、阳新一带阻击了日军十几天,使得日军寸土未得,遗尸累累。第一次长沙会战时,关麟征已是第十五集团军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权,指挥6个军坐镇湘北,之后他果断抓住战机,对日军进行反攻,收复失地,战后升任第15集团军总司令。

1940年关麟征被调到滇南守卫国境,一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他都在滇南防御日寇。不过关麟征与陈诚的关系不好,关麟征甚至敢于当面怼陈诚,抗战胜利后,陈诚得势,关麟征自然失势,他相继担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校长,陆军副总司令、总司令等职,不久就辞去陆军总司令一职退出军界到香港寓居,1980年在香港去世,终年75岁。

2、杜聿明

杜聿明是陕西米脂人,1924年考入黄埔一期,他参加了东征和北伐,不过在接下来的10年间里他升迁的比较慢,到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他仅是一个团长,不过他的这个团长分量很足,他是国民党军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的团长。后来这个装甲兵团扩编为200师,杜聿明升任师长。

整个抗战时期,杜聿明基本上全程参与了,1938年底杜聿明升任由200扩编而成的第五军军长,第五军也是国民党在抗日战争初期成立的唯一一个机械化新军。1939年的桂南会战中,杜聿明指挥部队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1942年杜聿明又率军赴缅甸作战,在异国他乡与日军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聿明

解放战争时期,迎来了杜聿明的巅峰时刻,抗战胜利后他被蒋介石派到东北就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指挥国军与我军抢占东北。辽沈战役国民党逐渐处于敗势时,蒋介石把他调到东北挽救败局,可是杜聿明纵使有大才也救不了东北的国军。

在辽沈战役之前,杜聿明就被任命为国民党徐州“剿总”副司令,实际上由他全权指挥淮海战场上的国军,不过在我中野和华野强大的攻势下,杜聿明还是败了,成为我军的俘虏。

之后杜聿明被关押在战犯所进行改造,1959年被特赦,1981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3、胡琏

胡琏是陕西华县人,黄埔四期毕业,毕业后在十八军中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1944年接替罗广文担任18军军长。同样,胡琏也参加了18军对日军的历次作战。

淞沪会战时,在惨烈的罗店之战,胡琏组织敢死队,用集束手榴弹炸坦克,又组织机枪火力网封锁日军前进通道。有时组织部队主动出击与敌人进行肉搏战,以杀伤敌人。有时一昼夜打退敌人十几次进攻,顽强地坚守了阵地。

要说胡琏的高光时刻,应该是石牌保卫战,此战中日双方进行了二战历史上最大的白刃战,日寇被歼灭一千余人,使敌军未能占领石牌要塞,保证了鄂西会战的胜利,此战结束后胡琏升任第18军副军长,并获得一枚青天白日勋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琏

1946年5月,18军整编为11师,胡琏任师长,解放军多次想要围歼胡琏的整编11师,不过都被他跑掉了。淮海战役时胡琏就任第十二兵团的副司令,十二兵团被围歼时只有胡琏等少数人逃脱。1949年金门战役时,胡琏击退解放军的进攻,俘虏了5000人,取得了金门战役的胜利。

退到台湾后,胡琏先后担任第一野战军团司令、金门防卫司令、陆军总司令部副总司令等职,1972年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1977年胡琏因患心脏病在台北逝世,终年70岁。

4、张耀明

张耀明是陕西临潼人,黄埔一期毕业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对红军的围剿,1933年参加了长城抗战,1937年抗战爆发后,张耀明任关麟征第52军第25师师长,之后张耀明跟着关麟征打了多场对日作战,而他也因战功升任第九集团军副总司令、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耀明

抗战胜利后,张耀明参加了内战,1946年率部在豫北同解放军作战。1948年,任南京卫戍总司令。1949年,解放军渡江后,张率部逃往台湾。11月,出任“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72年在台北病逝。

5、张灵甫

张灵甫是陕西西安人,黄埔四期毕业后参加了北伐战争,1936年张灵甫枪杀了第二任妻子吴海兰,被判入狱10年,抗战爆发后,王耀武向蒋介石进言张灵甫才得以返回部队。

抗日战争时期,张灵甫一直在74军任职,先后担任74军第51师第153旅第305团上校团长、153旅副旅长、旅长,58师副师长、师长,74军副军长等职。他也参加了74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次作战,如淞沪会战、上高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湘西会战等大会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灵甫

抗战胜利后,张灵甫升任74军中将军长兼南京卫戍司令,内战爆发后,张灵甫率领74师进攻山东解放区,在孟良崮战役中,74师被全歼,张灵甫本人也被击毙,时年44岁。

6、孙蔚如

孙蔚如是陕西西安灞桥人,有儒将之称,他早年一直跟着杨虎城,与杨虎城建立了生死不渝的友谊,成为杨虎城将军最亲密的战友和最得力的助手。西安事变后,杨虎城被迫出走,孙蔚如接替杨虎城成为三十八军军长与陕西省政府主席。

抗日战争时期,孙蔚如率部奔赴抗日前线,参加了保定、娘子关、忻口等战役,在中条山的抗日战场上,孙将军横刀立马,把不可一世的日本鬼子堵在潼关之外,不仅使企图进入关中、进而侵占西北的日本侵略者美梦破灭,而且打得日军伤亡惨败,取得了一个个重大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蔚如

在众多的国军部队中,孙蔚如的部队相对来说是一个异类,他的部队军纪严明,所到之处都能收到当地老百姓的支持。解放战争时期,孙蔚如辗转杭州、上海,毅然拒绝了蒋介石要他去台湾的要求,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过陕西省副省长、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委等职,1979年在西安病逝,终年83岁。

7、刘玉章

刘玉章是陕西兴平人,黄埔四期毕业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国内军阀的混战以及对红军的围剿,1933年刘玉章参加了长城抗战。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玉章也投入到抗日战场上,他先后参加了保定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大会战,到1942年他已是52军第2师师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玉章

抗战胜利后,刘玉章及52军被投送到东北参加了内战,辽沈战役后52军是蒋介石派到东北的十几个军中逃出来的唯一一个军,后被派到伤害驻防。1949年5月,刘玉章指挥第52军在上海与第三野战军作战。率部乘舰经舟山群岛撤往台湾。

在台湾,刘玉章先后担任52军军长、台军北部防守区副司令官、台军“陆军副总司令”、台湾警备总司令等职,1960年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1970年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1981年在台北去世,终年79岁。

8、董钊

董钊是陕西西安人,黄埔一期毕业后参加了军阀混战和对红军的围剿,到1934年升任第28师师长。抗战爆发后,董钊率部参加了对日作战,1938年春率部赴徐州,参加台儿庄战役。同年8月升任第十六军中将军长,参加武汉会战。10月赴豫南参加罗山信阳战役。11月入陕整训,复任西安警备司令及防空副司令。1942年4月升任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1945年春升任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抗战胜利后董钊参加了内战,1949年携妻女飞往台湾,1977年在台北去世,终年75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董钊

9、仵德厚

与上述8位相比,仵德厚的官职就小的太多了。他是陕西三原人,早年曾在冯玉祥的西北军中当兵,中原大战西北军失败后,仵德厚所在的部队并入国军第三十军。1937年抗战爆发时,仵德厚是第30师88旅176团三营营长,不久升任176团上校团长,台儿庄战役时,仵德厚亲任敢死队队长,带领40名战士冲入城内,与日寇逐屋争夺,取得关键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8年武汉会战时,仵德厚率部与日寇激战30多天,全团2800多人幸存者只有200余人,毙伤敌人不下7000人。武汉保卫战之后,仵德厚转战鄂豫皖,与日军又有几次激战。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仵德厚因为作战勇敢曾受过三次勋奖:甲种一等嘉禾奖章、华胄荣誉勋章、宝鼎二等勋章。

抗战胜利后,仵德厚跟随部队参加了内战,1949年被俘,被判刑关押了10年,1959年出狱后被指定到太原东台堡太原砖厂当工人。1975年返回家乡,2007年在家中辞世,享年9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