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生成非常奇妙,只要人生活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就会学会一种或几种语言。而学会语言之后,人类就可以正常交流了,但是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地域的不同,人们的语言也会不同。在交流过程中,不同的语言之间产生了一定的隔阂,甚至同一种语言内部也会产生一定的语义隔阂。既然语言是用来交流的,那为什么语言生成之后会产生隔阂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人类有一套与生俱来的语言或者是逻辑系统,接受外界刺激之后,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和逻辑判断系统。或许,这种与生俱来的语言或逻辑系统只是为了人类谋生存而设置的,因为人只有在生存环境中学会了一种地域性的语言,才能正常交流,才能生存下去。不然只会被抛弃,而单个人在陌生的环境里生存,尤其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很艰难,甚至根本活不下去。在原始时代,人类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语言系统,只是通过鸣叫、手势来交流。一旦人生在这样的环境,就要学会这种交流方式,成为群体中的一员,也就能够活得更长久。倘若一个人生在这样的环境,学会了现代人的语言,就会被视为异类,被孤立,被排挤,甚至被打死。人为了生存就必须学会生存环境中的语言,不管是低等的语言还是高级的语言都要学会,学会之后才能正常交流,才能成为群体中的一员,获得群体的庇护。

人的意识是一张白纸,但是构成这张白纸的系统应该是一种元语言系统,或者成为元逻辑系统。人生在中国,会学会汉语,生在英国会学会英语,甚至出生在中国,然后到英国定居,就会学会英语,就像一个地道的英国人。英国人生下来以后到中国定居,会学会汉语,甚至像一个地道的中国人。似乎语言和生长环境有关系,但是和我们的认知逻辑有根本性的联系,或者说和元语言系统、元逻辑系统有根本性的联系。语言生成之后,会受到元语言系统或元逻辑系统的支配,不断丰富信息,不断发展,但是人在学习语言的时候,只有在某一个阶段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掌握语言内在的语法、语音逻辑等关系,按照这一套系统就可以说出无限多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成语言之后可以进行交流,但是人们万万没有想到,语言也会产生很多歧义,甚至产生种种隔膜。一个人学了母语,对一些外语有自己的认知,并不一定能很快学会外语,甚至对外语有一定的误解。西方有巴别塔的传说,说的是一群人要修筑一座通天的塔叫做巴别塔,通过这座塔,人们可以到达上帝的住所。可是当这座塔快要修到天顶的时候,上帝突然犹豫了,不愿意让人们知道他的秘密,就让修塔的人说着不同的语言,于是修塔的人由于说着不同的语言产生了隔阂,产生了很多的误解,就闹了内乱,最终没有修成巴别塔。这种传说或许就是语言产生分歧的最早说法,也是各种语言形成的一种隐喻。各种语言不同,但可以指代同样的事物,可以把世界上很多事物都标明名称,确定概念,自认为准确地描述出来。可是说着不同语言的人往往难以沟通,需要借助翻译才能做到语义方面的沟通,但也容易产生误解。文化不同,风俗不同,成长环境也不同,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会造成种种误解,就好像外国人翻译中国的唐诗宋词,很容易翻译错误,就更别提翻译《诗经》以及汉大赋了。

不仅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会产生误解,而且同一种语言内部也会产生种种误解。人和人的意识和思想不同,对外界的事物认识也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感触,用语言来描述会产生不同的描述。他们往往难以互相沟通,难以互相理解,只是在语言表面看似理解了,却没有深入语言内部,没有形成高度的认同。当然人是很容易被引导的,也是很容易被暗示的,有很多人容易被别人引导,容易被统治阶级的权力误导,也容易被资本误导,形成了趋同性,却并非真的那样。语言的引导和交流是长期性的,也并不容易被改变。人们操着不同的语言,会产生误解,即便操着同一种语言的人也会产生误解,甚至有时候人会误解自己。语言只是一种指代的工具,而并不是指代物本身。就好像用手指去指月亮,语言好比手指,而指向的东西是月亮,不能把手指等同于月亮。语言有自身的范围属性,也有一定的能动性,却并不具备十全十美的特性。语言可以指代世间万物,但是很容易造成误解,造成隔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语言的生成似乎并非那么困难,而是有一套元系统做支撑,让人很容易形成对语言的认识,也很容易学成一种语言。人学成语言之后,就会运用语言进行描述和交流,在描述和交流中不断试错,努力消除各种误解和隔阂,才能做到相对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当然如果一些人刻意说假话,说谎话骗人,故意忽悠人,就不算是语言恰当地表达了,而是一种借助语言的骗局。看到语言的生成与发展,也看到语言的局限与隔阂,还会理解元语言与元逻辑的生成系统,才会知道语言到底是怎么回事,也会避免语言的歧义与隔阂,避免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