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何大土土

用自己的人生去表达对高考制度的不满,这样真的值得吗?

高考是每个学子的人生分水岭,千万学子能否改变自己的人生,期望全在一张张试卷上。

但就在2006年的高考中,河南出现了一位风云人物——蒋多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数学考试中,她没有答卷,而是用双色笔在试卷上写了将近8000字的长文,而文章内容也不简单,是她对教育制度以及高考制度的不满

对她而言,这次参加高考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考零分,然后以这种方式来引起大家的注意。

那么,为什么蒋多多会这样做?如今时隔18年,她的人生又怎样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逆向人生

其实在高考之前,老师就已经预想到蒋多多的成绩不会很好,因为在备考的那一年,蒋多多就多次表达过对教育制度的不满。

但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蒋多多竟会以这种方式表达,大家都明白,蒋多多的能力完全可以考上名校,可她却选择了自断前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二下学期的时候,成绩一向优秀的蒋多多,模拟成绩突然出现了断崖般的下跌。原本那个争气的好孩子,开始对学习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抗拒。

每当老师布置作业,她都装作没听见,每当同学们为那几分而奋战,她就对着窗外发呆。就连班主任找她家长批评时,她也是满不在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其他同学眼里,蒋多多简直就是疯了。可她自己倒觉得,是自己第一次真正清醒了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开始质疑,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地追求高考成绩?为什么整个人生就只能走这唯一的道路?难道靠分数就真的能改变命运吗?

不少了解教育事业的人都知道,咱们国内实行的是应试教育,也就是填鸭式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填鸭式,顾名思义就是在成长的阶段里,将已经配好的成长条直接灌入。也就是咱们现在的教育方式,孩子上学之后,老师负责把知识灌输给孩子。

可这种方式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忽略了孩子们的创造性,全部只能靠死记硬背拿了成绩之后,才有可能会进入更高的学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在咱们这种人口大国,应试教育是很合适的,因为只有这种方式,才能在每年的千万学子中优选出更好的人才。

所以说在大学之前,咱们想要改变命运,还真的就是靠那个分数。但很显然,这种方式并不被蒋多多所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身寒门

都说寒门出贵子,所以全家人的希望,其实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蒋多多的家庭十分贫困,她的爷爷辈就是农民,而且之前的人讲究多子多福,可孩子多了,却过的越来越穷了。

后来随着家里兄弟姐妹们相继长大成家,分了家后勉强维持温饱也就尽是全力了。好在蒋多多的父亲工作勤恳,加上母亲的伺候有加,日子过得倒也还算红红火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蒋多多出生的那年,这对年轻夫妻饱尝了人生的艰辛。三个孩子接连出世,小日子渐渐捉襟见肘。

从那时起,改变命运的希望就深深扎根在这对夫妻心中。他们含辛茹苦打理家务,每逢节假日还会带着三个孩子下地干活,望着孩子们在田垄间玩闹嬉戏,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将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这其中成绩最为出众的,就是老二蒋多多了。自小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深受父母的厚爱与期望。

母亲每每拿着女儿的获奖证书,都喜上眉梢。父亲则是一再告诫她:多多是个宝贝,上学是最重要的事,别总拖着她做家务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就在蒋多多升上高中那会儿,一场腥风血雨就这样悄然而至,打乱了所有人的美好设想。这个原本的三好学生,突然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叛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高考的不满

当蒋多多表达了对高考制度的不满后,家人们全然不理解蒋多多的想法。

母亲一再斥责她胡思乱想,把心思放在不该放的地方上。父亲父亲更是动怒,狠狠训斥她已经忘了读书的初衷。就连做姐姐的也一反常态地严厉起来,痛陈她正在葬送自己的前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家人的压力下,蒋多多感到无比的压抑。她曾寄希望于家人能理解她的想法,但无一例外都遭到了质疑。这让她的叛逆之心愈演愈烈,产生了极大的负面情绪。

蒋多多开始沉溺于写作,把它当成了发泄和救赎的出口。她天生就有文学天赋,写出来的小说情节跌宕起伏、细思极恐,读起来让人如痴如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段时间里,同学们竟然掀起了追看她作品的热潮。有些孩子半开玩笑地对她说,你啊,要是投稿出版了,说不定就能靠写作发家致富,从此摆脱高考的阴影了。

这番话无疑给了蒋多多莫大的鼓舞,她更加坚信,靠写作同样可以踏上另一条通往成功的大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那以后,她便连高考复习都彻底抛诸脑后,整日沉迷于构思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不知不觉间,她竟已彻底与高考背道而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多多确实将一部分小说投给了一些报社杂志社,甚至其中的一个短篇还获得过刊登。这无疑让她更加狂热起来。如此一来,叛逆渐渐演变成了对高考的公开挑战。

就在2006年的高考临近之际,凭借着对父母、老师和同学的挑衅与反抗,蒋多多终于铆足了勇气做出了那令人瞠目的"暴力抗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天她来到了考场,手里紧紧攥着几支双色水笔。平日里温顺文静的蒋多多,此时却如一头暴走的雄狮,整个人的气息都已然与往日判若两人。

一进考场,她便快步走到最靠里的一个座位,把东西往桌上一放,便拿起笔来在试卷上的姓名一栏写下了她的笔名"碎心飞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多多理了理桌上的文具,做了几个深呼吸,便开始在试卷上书写起来。从一开始,她的笔就如在写她的诗作一般,凿凿有力,掷地有声。

大约两个小时后,当第一次铃声响起时,蒋多多已然写满了整张卷子。

这份答卷不是一般的作文,而是对高考制度的控诉。蒋多多以朴素而质朗的文字,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字时而直白,时而辛酸,时而慷慨陆离,大有文学性和哲思性可圈可画。全文约万余字,密密麻麻写满了整个卷面的每一处空白区域,堪称一篇全新的"异议之作"。

蒋多多写到最后,身心俱疲,满身是尘土气,仿佛刚经历了一场人生的巨作。但她此时依然激昂难掩,执着地认为自己能通过这种极端反叛行为引领社会反思高考,

可待到决堤的高潮过后,蒋多多才惊觉到自己已经亲手为自己的将来钉上了教育生涯的最后一支钉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这一切归于平静,社会各界只记住了那个平凡无奇的农村小女孩的名字,似乎也就只剩下了那些激愤填膺的指责之声。

在外人看来,蒋多多不过是一时任性而已,只因一时冲动而举步践踏了改变命运的道路。

一石激起千层浪,待一切尘埃落尽之后,蒋多多才醒悟当时的自己究竟做了怎样的傻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去打工却四处碰壁、继续写作却石沉大海......

当年与自己一同高考的同学,有的成绩还不如她,如今却成了都市白领,而她却回到了农村,成为了一位家庭主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发现问题固然是好的,但蒋多多还是想的太片面了一些,她唯一的错就是没有看到大局观。

原本前途无量的人生就这样葬送在自己的手里,留给自己的除了后悔,恐怕只有生活的一地鸡毛了吧。

如果时间可以倒退,蒋多多在那次高考中,又会如何选择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信源来自于: 央视网《高考想得零分女生蒋多多:我就是对高考制度不满》 南阳政法《16年前,那个在高考中故意交白卷的河南女孩蒋多多,后来怎么样了》 光明日报《与刘海峰教授谈蒋多多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