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长不看:
石油美元协议引发广泛关注,美元与石油的紧密挂钩被认为是奠定美元国际地位的重要一环。目前从外汇储备、国际结算、国际融资等指标来看,美元依旧主导全球货币体系;
但不可否认,近年来美国与沙特之间确实是貌合神离,关键分歧还是在于对国际原油市场的掌控。美国已经从过去依靠OPEC原油,转而成为以沙特为首的OPEC的竞争对手;
即便不考虑石油美元协议是否续签,随着沙特向非美地区的出口增加,石油以及其他商品的结算货币也相应延伸至人民币、日元、印度卢比等,相应也会带来资产配置的转移。

石油美元有变化?

上周,一则关于沙特与美国之间长达50年的石油美元协议于6月9日到期,沙特宣布不再续签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但并没有官方声明确认这一消息的真实性。

石油美元协议具体是指美国与沙特在1974年6月8日达成的协议,确定将美元作为石油贸易中的结算货币,作为回报,美国为沙特提供军事援助。

到1975年,OPEC所有成员国都同意使用美元结算石油,进而形成了“美元-石油-美债”的循环,OPEC将出售石油后获得的美元收入购买美债或其他投资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元与石油的紧密挂钩被认为是奠定美元国际地位的重要一环。从外汇储备、国际结算、国际融资等指标来看,美元依旧主导全球货币体系。即便沙特不再接受美元作为石油贸易的唯一结算货币,也未必会对美元的国际地位构成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以来,美元一直处于窄幅震荡区间,整体走势偏强,主要得益于美国经济的稳健、货币政策偏紧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的持续存在。相对而言,全球其他地区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资产回报都略显逊色。

4%以上的美债从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层面来看,对于全球资金都具备足够的吸引力。而美股的持续强势也继续吸引包括养老金、主权财富基金等资金追逐更高的收益。美国良好的经济状况和资本市场表现对全球资金产生虹吸效应,进而支撑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伙伴变对手

但不可否认,近年来美国与沙特之间确实是貌合神离,关键分歧还是在于对国际原油市场的掌控。

页岩气革命之后,美国摇身一变从原油进口国变成了原油出口国。EIA的数据显示,过去六年美国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2023年美国原油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290万桶/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美国、俄罗斯和沙特合计占全球石油产量的40%,其中美国的占比为12.9%,俄罗斯和沙特自2022年开始自愿减产,将一部分市场份额拱手让给了美国。截至今年一季度,OPEC和俄罗斯在全球原油产量中的份额已降至46%左右,为20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美国在2020年就成为石油净出口国,但仍通过进口原油和石油产品满足国内需求并供应国际市场。

2023年美国石油出口量约1015万桶/日,进口量约851万桶/日,净出口164万桶/日。按国别划分,美国石油进口(含原油和精炼石油产品)主要来源于加拿大(52%)、墨西哥(11%)和沙特(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油美元协议签订时,OPEC国家占美国石油总进口量的70%,占美国原油进口量的80%。

过去十年来,美国对OPEC国家的进口依赖度显著下滑,净进口原油和石油产品从2007年的595万桶/日降至2023年的129万桶/日,减少78%,总进口占比从44%降至16%

其中沙特依然是美国从OPEC国家进口石油的最大来源,但其净进口规模也从2007年的177万桶/日降至43.6万桶/日,总进口占比从11%回落至5%。

美国已经从过去依靠OPEC原油,转而成为以沙特为首的OPEC的竞争对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在石油贸易中美国已经成为出口国,但美国依然是商品进口大国,长期以来都是贸易逆差国,并且在国内消费持续强劲的背景下,过去两年逆差还进一步扩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其他传统储备货币—欧元和日元对应的欧元区和日本都是商品出口大国,意味着大规模的贸易顺差和经常账户盈余,中国和沙特更是如此,同时美国又都是其重要的出口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