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在作家鬼子的长篇小说《买话》中,很多人名和地名都有大车坪的影子,所以看过《买话》后,就想着来大车坪走一走,看一看。”6月10日,在广西博白县永安镇新祥村大车坪屯举行的“我们都是刘耳的亲人——鬼子长篇小说《买话》阅读沙龙”上,玉林市评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评论家杨荷泉如是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篇小说《买话》阅读沙龙。王耀前摄

当天,玉林、南宁、柳州、北京等多地的文化名家到大车坪屯进行采风活动,并举办了小说阅读沙龙。近年来,大车坪举办了多场大型文化活动,邀请本土及外地的文化名人、作家到村屯采风、举办各种研讨会,通过这种方式推介家乡文化,成为了大车坪“文化现象”。

大车坪通过作家笔尖走出大山

在“我们都是刘耳的亲人——鬼子长篇小说《买话》阅读沙龙”上,参加活动的文化名家各自谈了阅读《买话》的心得体会。其中,相同点是,都在小说中“看到了大车坪的影子”。杨荷泉说:“小说中很多地方都有着大车坪的影子,比如,文中的冯山四,一看就知道这个名字是取自大车坪冯三四的原名,而里面的地名大花坪,与大车坪之名也仅一字之别,明眼人轻易就能看出二者的关系。”

此次活动的组织者、南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冯三四也坦言,《买话》中的一些人名与村名,的确就来自大车坪。“几年前,鬼子就曾随冯三四回乡到访过大车坪,并为村小学植树、为大车坪村名及古井题字,对大车坪有着极深的印象,因此,他在小说的创作中时,使用了不少与大车坪相关的人名、村名,使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大车坪特色’。”冯三四说,鬼子在给他赠送的一本《买话》中,曾写过这么一句话:“小说里有个大花坪,本来是写了大车坪的……”

而这,并不是大车坪第一次出现在作家笔下。早在2023年2月,南宁市作家协会、玉林市作家协会和钦州市作家协会就联合举办了“走进博白大车坪文化赋能交流活动”,来自内蒙古、黑龙江、陕西、海南等省区和南宁、玉林、钦州等市的100多名作家走进大车坪采风。2023年10月,著名汉学家、剑桥大学博士白亚仁教授到访大车坪。大车坪的古屋、古台阶、古树、古关隘等带着原始之美的景物,通过这些作家们的笔尖,走出了大山。其中,陕西作家王卫民在《一个有故事的村庄——大车坪》中写道:“顽石铺就的村巷和院落通道,相互贯通。每有脚步走过,都会留下橐橐的声音在身后紧随。村野乡间也有历史的回音壁。土木瓦屋,多是穿斗木构架,以柱承檩,岭南式样,散发着岁月幽光的青黑瓦,被日月无摸出了厚厚的台藓。”饱含着温情的文字,把大车坪宛如世外桃源般的美及它的历史,温情婉婉地写了出来。

现在,冯三四还把作家们以大车坪和博白为题材创作的散文随笔、诗歌、小说等,编成了《最好的遇见》一书的初稿。后期将继续补充内容,并正式出书。

大车坪“文化现象”辐射影响博白

“我们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大车坪,走进大车坪。”冯三四说,现在经常有外地的游客不远千里,来到博白,就是想看看作家笔下的大车坪。

大车坪浓厚的文化氛围,也吸引了不少艺术团体在这里建立创作基地。自2022年以来,南宁市作家协会、南宁市摄影家协会、玉林市作家协会及钦州市作家协会等文艺组织相继在这里建立创作基地。2023年9月,大车坪入选第四批广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家、艺术家在大车坪采风。王耀前摄

如今,大车坪经常有作家、文化名人前来采风。最近两年来,就有中国摄影家协会、广西作家协会、南宁市作家协会、南宁文学院和中国文化报等单位组织的作家和诗人前来大车坪采风。而大车坪也经常组织一些文艺演出,供前来采风的作家、诗人观看……这也是大车坪文化兴村带来的“文化现象”。

大车坪“文化现象”还辐射影响到博白,很多外地的作家在游玩了大车坪后,往往还会到博白一些著名景点游览,如王力故居、博白水楼、博中内的字祖庙、宴石寺、云飞嶂等。冯三四表示,目前正在编写《映像博白》一书,打算把本土和外地摄影家拍摄的博白有关的风景人文照片结集成书,以此推介博白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白、走进博白。(王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