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段西岛名称来历的前世今生
三亚西岛为何古称玳瑁洲岛?揭开名称来历的轶事逸闻背景(上)
​解读天涯区轶事趣闻 展示三亚人文精髓
————
文图/刚峰

题记:西岛,是三亚4A景区著名的网红打卡地。许多年轻的朋友喜欢渡海去西岛旅游,在那一抹湛蓝如洗、海天一色的美丽景区或打卡留影,或品尝海鲜,或留宿一夜,将一抹灿烂的心绪映衬在网络里,令人羡慕不已。
许多与我同时代的中老年朋友也喜欢上西岛去,或许是脑海里还残余着我们那一个时代的记忆。那便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一部由小说《海岛女民兵》改编的电影《海霞》,使西岛女子民兵班成为全国妇孺皆知女英雄。特别是,1961年2月,伟人的一首《为女民兵题照》的诗:“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更可称是家喻户晓,回荡和伴随了我们人生的半个世纪。
然而,当我问来自全国各地的无论是年轻朋友还是中老年同龄人,知道西岛古名叫什么,有什么历史文化背景?游客们几乎回答不出来,就是很多三亚当地人,却也鲜为不知。
此时,我因缘分登上了西岛,来到了在西岛牛王岭下的西海岸边。这里是清朝末年崖城港门村七大姓的先民们,上岛开村的第一站,站在先民开基立业“枇杷肚”遗址前,眺望着海对面崖州湾畔的古崖州城与冉冉升起的三亚湾的滨海国际旅游城,风有点轻、夕阳有点坠。在绚丽多姿的西岛珊瑚礁石海边,就让我,迎着晚霞,轻轻地为大家来开揭开西岛古名“玳瑁洲”名称来历的轶事逸闻,讲一段西岛的前世今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西岛为何古称西玳瑁洲?
其实,西岛在历史上的旧名,原本叫“玳瑁洲”,更具体一点的是叫“大玳瑁洲”或“西玳瑁洲”,后来也叫过“大洲”“西洲”。
“洲”,在说文解字中即是岛的意思。
有西便有东。位于西岛东面不远处有一个小于它面积的小岛,便是历史上称为的“东玳瑁洲”也叫“小洲”“东洲”民间称东岛。
这不是我说的,这是海南的史书上记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独有偶,史志记载,除在古崖州府东南面临川场(天涯海角景区)海面上的这两个大小“玳瑁洲”外,在古崖州府西南边伏黎乡海面上(今乐东龙栖湾),还有两座小于东面的大小“玳瑁洲”。于是,古崖州府所辖区的海面上便有四座同名同姓的“玳瑁洲”。
如,海南保存至今的最早的一本古志,明代正德《琼台志》就记载的很清楚:“大、小玳瑁洲。大洲在州东南临川场海中,小洲在州西南黎伏乡海中,皆以形名。俗又传玳瑁尝在此育卵。” 原来,三亚在古代,除了东面海上西岛、东岛叫玳瑁洲之外,西边海上还有同名的两座岛。只是西边的岛屿面积比东边的面积要小,且不如东边的有名气。
东边的玳瑁洲之所以比西边的玳瑁岛有名气,是因为东边的岛上有人文,史志记载的就更多,人们知晓的就更广泛些,人文轶事逸闻也就更有趣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关于古崖州府这四座玳瑁岛,不仅海南明朝正德《琼台志》首次有载,此后的明万历《琼州府志》和清代康熙、乾隆版《崖州志》等史志,都沿袭《琼台志》说话。只是,最后一本清光绪《崖州志》把四座岛说的更清晰些。此志载曰:“东大小玳瑁洲,大洲在临川场海中,离三亚二十余里,周围三十里”;“东十里有小洲,周围十三里,与大洲对峙。”而“西大小玳瑁洲,在龙栖湾海中。”这本史志,明确说清楚了崖州东边的三亚湾和西边的龙栖湾海面上,都有一对大小玳瑁洲,并详细说明了三亚湾海面上的大洲和小洲即西岛和东岛的具体方位。(见图)
问题来了,为何古人,要将崖州东西四个岛都称为“玳瑁洲”亦民间说的玳瑁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玳瑁洲因何得名的这个问题,两本史志分别有说明。如明朝正德《琼台志》称“皆以形名”,意思是说这些岛形状如玳瑁,故而得岛名;而清光绪《崖州志》却认为:“玳瑁洲境多生,故洲名玳瑁”。意思是说这些岛周边海里盛产“玳瑁”,故而成岛名。两本史志,都各说各的理,后代学者均认为说的有理。 但三亚这四座玳瑁洲的名称来历果真如史志说的这么简单吗?
在揭秘三亚这四座玳瑁岛名称来历前,先让我插一段名词解释:何为“玳瑁”?
(欲知后事如何,下期再叙)

————
刚峰,全国知名人文旅行作家,学者,网络大V。曾任《乡缘》杂志总编辑,撰写并发表过有关海南历史文化随笔二百多万字。著有《琼北故事》《印象三亚》《天涯横呤》《心之旅》《我的台商朋友》《古塔密语》等书籍。善长撰写城市文化随笔,欢迎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