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这位来自英国的著名哲学家,用了9个月的时间在中国各个城市游走,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罗素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并感受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最后写成了一本书——《中国问题》。

在书中他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写出了自己的见闻,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中国的喜爱,但罗素也在书中写了这么一段话,说中国人有三个很大的缺点。

罗素来到中国九个月,他所说的缺点是什么,他又是靠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主聘单位和地点的邀请

罗素的出现对于当时的中国学者来说是莫大的惊喜,这点从学者的评价中体现得明明白白,他被北大的学者评价为“中国之外最伟大的人”,列宁第一,罗素就是第三。

而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报刊《新青年》,也特意为罗素开了专号,种种迹象都表明了中国学者对于罗素地位的肯定,那么罗素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背景,值得如此重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素,是英国贵族的一员,伯爵家庭赋予了罗素无限的可能性,他从小就能享受到各种资源。他喜欢思考,也喜欢学习,环境为他提供了一切。

他阅读各种著作,积累了不少知识,是一名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罗素在许多领域都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么一位出身高贵,成就极高的人,却是一名社会民主主义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大家对于哲学家的刻板印象来说,罗素应该是专注自己领域,和同层次学者深入交流思想,与民众截然不同的人。

但是罗素却非常亲民,他将自己的思想写成了通俗易懂的书,那些高深的思想被罗素简化,更加贴合普通民众,当时的许多哲学家都对罗素嗤之以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也正是这样的罗素,才成为了公认的西方哲学的大成者。他的著作直到现在仍旧被奉为经典。

罗素是个勇于接受创新的人,世界上很多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固有认知,这些是不那么容易被改变的,尤其是自己已经建立起来的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罗素在发现新的理论和证据与自己之前的学说相悖的话,他就会直接摒弃之前的想法,这种敢于接受创新,从头再来的精神是罗素的特质。

他经常前往世界各地进行讲座,给其他学者带来知识的同时,罗素也吸收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罗素人生的转折点,他反对战争,并且还发表了许多时评政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言语为他带来了牢狱之灾,革职、罚款、入狱都没有令罗素受到挫折。1920年夏季,罗素踏上了苏联的土地,想要寻求世界和平。

然而这次旅途却让他失望不已,他东奔西走,与各种大人物进行思想交流,最终只能带着压抑失望的情绪回到英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去之后,罗素照常收到了许多信件,其中一封来自中国的信件吸引了他。写信人邀请罗素来到中国讲学一年,并会给予罗素高额的酬金,至于课程,由罗素自己定义。

这封信件在罗素看来很是莫名其妙,并且还很可能是假的信件,因为信中并没有地点和主聘单位,至于写信人和转寄人,罗素也是闻所未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素本不想理,但自己想了想还是以开玩笑的心态回信要求对方支付200英镑定金,没过多久,罗素真的收到了对方寄来的支票。

这令罗素感到意外,也刚好,罗素那个时候的心情很是一般,他就决定去往这个神秘的东方古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国的九个月

罗素在很早之前就读过中国的读物,老子庄子的思想,中国的唐诗都深深吸引着罗素,他还在自己的书中卷头引用了老子的名句。

一战的爆发令罗素对西方文明感到绝望,去苏俄的旅程又使他困惑,罗素想要在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寻找新的希望,他将自己的心路历程写到了《中国问题》这本书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乘坐客轮,在海上漂泊了一个多月,枯燥乏味,在好不容易登岸之后罗素却发现,他没有人接,这令他感到十分迷茫,甚至有种自己被戏弄的感觉,但其实,这是因为他到的太早了。

邀请罗素来到中国的是梁启超,当时的中国正在迷茫之际,谁也不知道下一步应该怎样走,走的路又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启超刚从欧洲回来,脑子中的思想许多,但自己势单力薄,即使和其他中国学者一起传授新知识,也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们就想到了邀请国外的著名学者。

一是给人们讲学,二是希望他们能够给中国一个方向。因为讲学社还没有正式成立,梁启超在邀请的时候无法署名,只能将这封没头没脑的信投了出去,差点被罗素以为是开玩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罗素踏上前往中国的客轮之后,梁启超早已安排好了人迎接,还精挑细选了翻译,希望能准确地将思想传达给人们,这个人就是清华四大导师之一的赵元任。

他接到消息紧赶慢赶,到了之后却发现客轮静静漂泊在江上,才知道自己来迟了。罗素本来就不好的心情更加不好,等了一天才等到了接待者,心里哪能舒坦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中国学者对于他的重视程度令罗素直接释怀,衣食住行全部安排妥当,没有丝毫怠慢,罗素风度翩翩,拜访者络绎不绝。

在罗素的观念中,自己是受邀前来中国讲学的,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一些中国学者却希望罗素给出关于社会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在中国待了九个月的时间,去了北京、上海、南京等等城市,在此过程中,他与不同学者进行交流,在讲堂上对着许多人演讲,场内场外都充满了人。

国内学者在观察着他,他却在观察着中国,罗素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很多人表面不说,但实际上却对他的观点予以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都加深了罗素对于中国的理解,九个月过后,罗素回到英国,结合这次去往中国的经历写出了一部总结性的著作,就是《中国问题》。

在这本书中,罗素毫不吝啬地表达了自己对于中国和中国人的喜欢,但与此同时,罗素也指出了中国人的三大缺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人的缺点

对于罗素的这本书,当时中国有不少人都读过,西方的表达非常直接,所以罗素的话也引起了许多不满,他给出三个词作为总结:冷漠、贪婪、怯懦。

罗素提出中国人冷漠,他在中国的这段时间中,是能够看到社会各阶层的样子的,高层见过,在底层挣扎的人也看过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说因为社会动荡不安,大多百姓都在生活的边缘挣扎,人们吃不饱,穿不暖,一碗能吃半饱的饭已经成为了奢求,底层多的是饿死的人。

而这种情况下,为了一碗粥就舍弃自己孩子的人不计其数。孩子被父母卖掉,只是为了能吃口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对于罗素来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他不能想象为了活着就卖掉自己的孩子,这简直是太冷漠了。但是看得多了,自己似乎也能够理解做出这种决定的人。

要不是死亡近在眼前,谁愿意将自己的孩子卖给别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种社会情况下催生的现象就是,人人都是无情的,路边的一只狗在哀嚎,人们不会去帮忙,反而在听到之后还会发出嘲笑声。

罗素认为,中国人第二个缺点就是贪婪。底层的民众为了活着拼尽全力,那些掌握着大量钱财的富人却将自己的财富守得更紧,不愿意将一丝一毫拿出来救助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比如军阀之间,明明可以合作共赢,却偏偏为了名利和土地争得你死我活,高层打架,底层受苦,这就是对于权力的贪婪。

第三点怯懦,罗素说中国是世界最富忍耐力的。从整体上看,中国一直在被侵略着,但是面对外来者,中国人却并不愿意去反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怯懦,当然也可以说是忍耐,因为中国拥有上千年历史,曾经不少外来者想要征服这片土地,最终都是中国人夺得最后的胜利,中国人有着足够的时间和耐心。

但因为懦弱,即使面对动荡不安的环境,即使再难以生存,人们也只想着服从,并没有什么反抗的想法,只有大多数人都起来反抗了,中国人才会一致选择反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素将这些都归结于苦难,若非遭受苦难太多,人怎么会如此麻木冷漠呢?罗素说出了这三大缺点,却也在后面明确表示中国能战胜这些缺点。

罗素讲的这些也深得一些人的赞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任谁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会心痛,再这样下去彻底沦陷似乎也是迟早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素先生针对当时的社会给出了详细的分析,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是没有一个民族是完美的,“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早早印在了中国人的心里。

后来中国人民摆脱了枷锁,民族团结意识越来越强,人们有着强大的凝聚力,最终汇成了一个新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的中国早已不复之前的模样,我们正视自己的缺点,也发挥着我们独有的优点,这些都在推着国家向前稳步发展,那是更加强大,更加繁荣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