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杨澜参观梁思成纪念馆,指着林徽因踩房梁的照片,忍不住问梁从诫:“你母亲穿着旗袍,怎么敢爬上这么高房梁的?”梁从诫顿时脸色大变,只用7个字冷冷回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侵删

这张照片是林徽因在河北正定开元寺考察时拍下的,当时她与丈夫梁思成为了能测量到精准的数据,亲自爬上房梁测量。

因为开元寺的建筑已经屹立了多年,经过日夜的风吹雨打,建筑早已经出现摇摇欲坠的状况,别说站在屋内了,爬上房梁更是令人胆战心惊。

这个房梁原本是由梁思成来爬的,林徽因担心丈夫身躯庞大,上去不仅不方便还容易压垮房梁,所以她主动爬上房梁,只为测量出精准的梁架数据。

尽管随时有坍塌的风险,林徽因还是面带微笑爬了上去,当梁思成看着站在高处如此自信的妻子时,一时没忍住拍下了这张惊艳的照片。

从这张照片里,肉眼可见林徽因当时的那股自信,其一来自于对工作的满足感,其二是对自己本身的自信。

在一档综艺节目上,杨澜恰好看到林徽因的这一张照片,出于好奇脱口而出的问梁从诫:“这么高的房梁,你母亲穿着旗袍是怎么敢爬上去的?”

很明显这一问题对于梁从诫来说有冒犯意味,他的脸色也开始变得不悦,但他没有当场爆发,而是给足了杨澜面子。

他回复了七个字:“梁家机密,不外露!”

短短七字既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又提醒了杨澜,杨澜也是见多了这样的场面,当即反应过来,不再进行追问。

其实梁从诫之所以会因为这句话感到不悦,并不是因为他小题大做,而是在他心中母亲虽是个女子,但无论在任何方面,都是优秀和伟大的。

杨澜的话里包含了对母亲的误解,林徽因原本是正常衣着,也没有要爬房梁的意思,只是因其丈夫体型大不适合爬老旧的房梁,怕塌方,她才自告奋勇上去。她上去以后丈夫看见这暖心又罕见的一幕,十分感动记录了下来,原本这些行为无可指摘,但杨澜的提问却暗示了不当,且完全把背景信息抹去,导致听众严重误解。

梁从诫不希望世人将重点放在女子的衣着上,而忽视了她的功迹和贡献,同时他也希望,大家能注意到,他母亲是为了国家的建筑事业,不惜舍身犯险。

现实中,确实很多人会因为对方是个女子,而将她曾经所做过的事迹给抹去。在梁从诫心中,他的父亲和母亲都是了不起的建筑大师,尽管林徽因在建筑领域的成果可能稍微逊色于梁思成,但梁思成成功的背后,绝对少不了林徽因的付出。

梁从诫曾透露,父亲大多数的学术报告中都由母亲来润色,让整个报告看起来更加完美,在梁从诫看来,“母亲就是父亲的眼睛”。

从1931年开始一直到1937年,林徽因和梁思成投身建筑行业,短短几年时间里,跑遍了全国15个省份,上百个县城,每日不停歇,只希望能为中国的建筑行业作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

他们与多名建筑同事,不断在各地勘察实测古建筑,并一同绘制了近2000多座古建筑,如今还有许多古建筑之中,留有他们曾经的痕迹。

建筑事业,是林徽因与梁思成一生所坚持的,尽管条件在艰难,他们都从未舍弃过。

抗战时期,林徽因和梁思成曾经历了6年的无水无电生活,当时的状况有多艰难,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尽管有朋友给他们推荐新的工作和住处,林徽因和梁思成却觉得,此时正值国家落难的时刻,他们不应该为了自己的一时舒畅抛弃国家,所以林徽因和梁思成果断拒绝了朋友们。

后面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的生活环境不仅十分恶劣,健康状况还很差。

林徽因曾生一场大病。

梁从诫回忆道:“当时母亲躺在床上,面色煞白,没日没夜的咳,当时瘦的身上只剩下骨头,真的叫人心疼”。

但林徽因在这段时间,协助梁思成编写了《中国建筑史》,整整11万字,这一部书给中国建筑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侵删

林徽因夫妇二人的成就是不容忽视的,梁从诫也正是想提醒大家这一点,才会用七个字来霸气回应杨澜。

〖欢迎转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