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代王朝,功高震主者鲜有善终,连“兵仙”韩信也逃脱不了兔死狗烹的下场,所以真正的智者往往会选择急流勇退,譬如春秋时期的范蠡在助越王勾践攻灭吴国后选择离开,西汉时期的张良在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后很少过问朝堂政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位越高越容易受到别人的陷害、忌恨,尤其是那些战功卓著的名将,在军中的影响力甚至比皇帝还要高,一旦受到小人的诬陷从而引起皇帝的猜忌,那么唯一的结局就是身首异处。

当然,也有很多名将深谙明哲保身之道,不惜自污将把柄亲手递到皇帝的手中,比如秦朝名将王翦在攻楚时,曾多次向秦王政索要田宅赏赐,又比如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即使年近七旬仍旧笑纳皇帝赏赐的6名美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为了避免被朝堂上的小人栽赃陷害,陷入“功高震主”的泥潭,郭子仪不仅多次推辞皇帝授予的高级官职,还故意表现出“贪财好色”的模样让皇帝放心,郭子仪所做的一切都只不过是为了自保而已。

安史之乱,唐玄宗出逃

如果没有出一个郭子仪,大唐恐怕在一百多年时便结束了,而且在大唐结束之后,天下很有可能再次陷入五代十国那样的乱局,因为当时回纥、吐蕃以及党项等都对战乱中的中原地区虎视眈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郭子仪是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

郭子仪得中武举后的三十年,恰巧是大唐最太平的三十年,整个唐朝除了边疆偶尔会有一两场小骚乱之外,基本上没打过什么大仗,而在武则天时期,唐朝高层虽然动荡不安,但大体上并没有危及大唐的和平。

没有仗打,自然也就无法取得战功,可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郭子仪的命运彻底发生了改变,年近60岁的郭子仪执鞭上马,踏上了平定叛乱的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大唐排兵布阵的同时,安禄山已经带兵一路打进洛阳,如果安禄山再攻取潼关,整个北方都会落入叛军手中。在这种情况下,郭子仪率领朔方军逼近安禄山叛军腹地,哥舒翰则率领河西、陇右两大军镇兵力镇守潼关,阻挡安禄山继续西进。

安禄山腹背受敌,十分难受,两个月前他还战无不胜,改朝换代近在咫尺,才过两个月,他就被困在潼关无法西进,腹地还遭到郭子仪的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眼见优势开始往大唐一方倾斜时,唐玄宗却跳出来瞎指挥了,他命令哥舒翰主动出击,结果哥舒翰不幸中伏,近二十万精锐边军几乎损失殆尽。之后潼关沦陷,长安再无屏障可守,唐玄宗当即决定出逃蜀地避难。

屡次被夺兵权

当唐玄宗一行人逃至马嵬坡时,禁军发生了兵变,将士们将安史之乱爆发的锅安在杨家兄妹身上,逼迫唐玄宗下令处死了杨贵妃,然后太子李亨又与李隆基分道扬镳,独自领兵北上。

此时,大唐整个北方局势一片糜烂,李亨当然不会傻乎乎回长安,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李亨决定前往朔方军的大本营灵武,到达灵武之后,李亨擅自登基称帝,遥称身在蜀地的唐玄宗为太上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登基之后,李亨首先就把郭子仪召回灵武,因为郭子仪手中的朔方军是大唐最后的底牌,李亨要把朔方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于是,李亨耍了个花招,对郭子仪明升暗降,剥夺他的统兵权,而让心腹房琯领兵出战。

房琯是大唐的宰相不假,可他是文官,完全不知道如何打仗,在他的领导下,朔方军大败,无奈之下,李亨只能再度启用郭子仪来领兵。此时郭子仪也相当头疼,因为连遭大败,大唐方面已经快没有兵了,无计可施的郭子仪只好向回纥求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