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水流缓缓流淌,泉水叮咚,伴着茭田中鸭鸣,茭叶婆娑,演奏出一首内含“茭鸭共生”文化的生态农遗交响乐,诉说丰收的喜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前路乡水口村“茭鸭共生”核心示范区漫步观景之时,谁能想到,这变化由一条“污水渠”华丽变身而来。

前路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农业产业规模大,其中茭白种植已达3000余亩,去年双季茭亩产达到8000余斤,亩产值2.5万元,总产值6000万元。茭白种植虽然促进农民致富,但是种植过程中的化肥农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土壤结构,对环境产生了影响。

2024年上半年,在市、县国土和农业等部门的指导下,前路乡落地建设了生态拦截沟渠项目。重点围绕“茭鸭共生”核心示范区及周边共500多亩农田,通过建设泥底捕获池、透水坝、反硝化除磷装置,种植吸附氮磷等水生显花作物、放入具有净水功能的菌类,实现茭白田用肥退水产生氮磷等物质的拦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实现农田茭白生态种殖,片区水质多重净化的目的。前路乡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团队对茭白麻鸭共生系统进行研究,通过在“浙江缙云茭白-麻鸭共生系统”的核心示范区选取4块试验田,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探索亩均适合麻鸭放养数量和化肥施放量,进而减少整体茭白化肥过量产生的污染。同时与市农科院合作试点茭白半旱栽种植,目前节水减污效果显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积极探索。“茭鸭共生”核心示范区水质净化效果明显。下步,将通过省农科院对茭白田水质、土壤、茭白样本和第三方单位对生态拦截沟渠点位水质的收集检测,以数据的形式了解推进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原本是一个脏乱的水沟,沟渠内水闸锈迹斑斑,没想到建了生态拦截沟渠后变化会这么大!我们村的茭白田就像是一个小公园。”水口村的茭白种植户应志杰乐呵呵地说,今年他种植了5亩茭白,并投放了40只麻鸭,对于增收,他信心满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小沟渠建设,唱活了一出社会、经济和环境和谐发展的三重协奏曲,不仅保护传承“茭鸭共生”农遗文化,更是为解决改善茭白种植水质富营养化灭源污染开展有力探索,提供实践样本,为经济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中架起了一座新桥梁,人们的生态意识也从这一处处崭新的农田风景中逐渐苏醒,以绿色保护护航“茭鸭共生”农遗传承,转化为生态经济,实现乡村振兴,让农业更有了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