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报记者 茂茂

5月23日,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分局成功破获一起货运“套路运、套路贷”诈骗案,该犯罪团伙先后成立了重庆兴福国际物流有限公司、重庆沣源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重庆弘安裕物流有限公司等多家货运公司。

该团伙通过采取在网络招聘平台上发布虚假高薪招聘信息来诱使货运司机贷款购买汽车、租车、自带车进行货物运输业务等方式,赚取车辆贷款金额与实际购车金额的差价和货车管理费等实际不存在的费用来非法获利。

5月24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防范《套路运”“套路贷”等各类形式诱骗贷款的风险提示》,针对诈骗团伙虚假宣传贷款购买货车“零首付”等虚假信息。

据悉,诈骗团伙成立空壳货运公司,诱导应聘司机申请贷款购车“入职”或缴纳加盟费,应聘司机提车后却遭遇接活难、退车难、退款难,最终未获得预期收入却背负大额债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新华社)

“高薪保底、月入过万、保证货源、专线运输”这样的诱人承诺已经导致货车司机群体遭受了重大损失。

在最近两年中,针对货车司机的“套路运”和“套路贷”诈骗案件频繁发生。现代物流报《物流商用车》专刊了解到,这些诈骗团伙通过互联网发布诱人的招聘信息,以高薪保底和稳定货源为诱饵,诱使司机以高价贷款购买车辆。

一旦购车,司机被迫与物流公司、金融机构和汽车销售商签订复杂的合同,有时车辆的产权甚至被转移到其他人名下。当司机意识到自己被骗并尝试退车或解除合同时,他们常常面临支付巨额违约金的要求。

高薪诱惑背后的陷阱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来自成都双流区的小张向记者倾诉了他的受骗经历。如同其他上当受骗者一样,故事的开始总是充满吸引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司当时承诺高薪保底、月入过万、保证货源、但是,如果司机想要获得派送工作的机会,他们必须租用公司的车辆,或者选择“零首付”购车方案,每月还款金额与租金相当,三年期满后车辆归司机所有。

同时,公司不接受司机自带车辆,若选择租车,则需支付两万元的押金,每月租金约为六七千元。

尽管公司承诺司机的月收入流水可达到两万元以上,但这个数字是指包括所有收入和支出的“流水”,并非纯利润。”小张表示,司机不仅需要自行承担油费和过路费,并且还要负责车辆的日常维修和保养。

后来小张算了一笔账,实际上,在扣除租金、油费、过路费以及维修保养费用后,两万元的流水几乎所剩无几。此外,公司承诺的调度安排工作并不可靠,可能只会有几次任务,之后就没有后续工作。

对于“零首付”购车的司机,虽然公司声称车辆登记在公司名下,如果司机不再工作,公司会继续偿还车贷,与司机个人无关。然而,由于贷款是以司机个人的名义办理的,因此司机仍然需要承担贷款责任。

小张的事迹并不是个例,关于货运行业“套路运、套路贷”事件时有发生,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输入关键词后,可以看到很多卡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黑猫投诉)

货运套路诈骗履履得手

说起货运行业“套路运、套路贷”,就不得不提下面的例子。

2020年11月至2022年8月,在江苏常州武进区,王某锋以及其他63名犯罪嫌疑人跨地区设立了许多虚假的物流企业。

犯罪分子通过在互联网上散布虚假的招聘信息,诱使货车司机上钩,并骗取他们支付各种费用,包括合作费、加盟费和押金等。

这些犯罪团伙通过广告引流、话术设套、诱导签约、制造违约假象等环节构建“套路运”犯罪模式。

这起诈骗案件最终波及了1026名受害者,涉案总金额高达2300万元人民币。

受骗司机在误导下选择“零首付”贷款购车,最终却发现自己背负了巨额债务,而他们实际获得的收入远远低于原先的预期。

在近期的《焦点访谈》中也曝光了货运行业“套路运”诈骗模式。江苏常州的货车司机小李,在一家自称“安达”的物流公司被一则高薪招聘广告吸引,前去应聘。

在面试过程中,公司经理利用小李对高薪工作的渴望,诱导他签署了一份汽车委托订车合同,并要求他预先支付两万五千元人民币的费用。公司方面声称,一旦签约并支付相关费用,司机就能保证每月收入超过一万元。

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一旦司机签订合同并支付费用,公司就难以兑现其承诺的高收入和稳定的工作机会。此外,这些公司还可能要求司机支付额外的费用,如加盟费、押金等,进一步加重司机的经济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央视新闻)

在记者的采访中,发现许多诈骗案件的受害者主要是行业新人,他们对货运行业的基本情况了解不足,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和对行业知识的缺乏与诈骗案件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

擦亮双眼 拒绝“套路”

目前针对货运行业“套路运、套路贷”诈骗事件,各地政府加大了查处力度,肃清行动已经初见成效。

截至今年1月,四川省的相关部门通过人工筛查,共发现了423条与货车司机遭遇“套路”相关的线索。其中,398条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剩余的25条已经进入了司法程序。

此外,随着调查的深入,一系列涉及投诉的企业也受到了严格的整治。在这过程中,18家涉嫌黑恶势力的企业被转交给政法部门进行审查,20家企业因涉嫌违法被公安部门立案侦查,还有149家企业按照规定进行了整改。

去年12月,成都市交通运输局会同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9个部门联合印发《成都市货车司机权益保障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全面清查套路购车等问题。

现代物流报《物流商用车》专刊提醒广大货运物流从业者,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从信息发布平台、企业官网、社交媒体等多方面途径对招聘信息进行交叉验证,拒绝各类广告话术诱惑,对超出合理范围的高薪酬待遇、高回报承诺、贷款购买货车“零首付”等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