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坦丁·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âncuşi)是继罗丹之后,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雕塑家,被誉为现代主义雕塑先驱。

1904年,28岁的布朗库西几乎徒步穿越欧洲,从家乡罗马尼亚来到巴黎定居,直至1957年去世。他去世后将自己的工作室捐赠给法国,此后,布朗库西工作室便成为法国蓬皮杜中心-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并于1997年在博物馆外的广场上被重建复原。在蓬皮杜中心翻修之际,经过两年的筹备,博物馆将作品搬到了博物馆主厅,举办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布朗库西”作品回顾展,除了布朗库西的作品外,展览将其重要代表性雕塑与它们可能的灵感来源并置,鼓励观众比较和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4年左右,布朗库西在工作室自拍照,其后为《无尽之柱 I 至 IV》、《鱼》(1930 年)、《勒达》(1926 年)

正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的布朗库西回顾展,展示了近两百件雕塑,以及工作室的照片、绘画、电影、档案、工具、家具等一系列涵盖艺术家一生的档案文件,其中包括几份与他1928年起诉美国政府的诉讼案有关剪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览现场

这一事件广为人知:1926年,布朗库西将一件《空间之鸟》(Bird in Space)送到纽约布鲁默画廊(Brummer Gallery)展出。当时,艺术品不需缴纳进口税,但一名海关官员认为《空间之鸟》看起来不太像鸟,将其按“厨房用具和医院用品”征收了40%的税。最终,法官裁定布朗库西胜诉,但美国报纸对此持怀疑态度。最具代表性的是《纽约美国人报》,该报在一张《孩子头部》照片旁配文称,“布朗库西与其崇拜者们为之自豪的简约尝试,海关专家找不到任何头部与此相似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览现场,《空间之鸟》系列

从某种意义上说,报纸编辑是对的。布朗库西的作品似乎的确需要进行比较才能理解,尤其是当它们被简化为抽象形象时,蓬皮杜的展览恰如其分地将其重要雕塑作品与它们可能的灵感来源并置——来自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学院、罗马尼亚国家美术馆、克拉约瓦艺术博物馆藏品,与布朗库西的雕塑构成对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览现场

布朗库西在1908至1909年创作的一座石灰岩雕塑《达娜伊德》(Danaïde),是一个面部轮廓清晰,发型蓬松的女性头部,它被放置在一个曾在卢浮宫展出的塞罗桑多斯(Cerro de los Santos)古代男性头部旁边,两者粗糙的石雕技艺相似。《达娜伊德》也预示了布朗库西后期肖像作品中复杂发型的初始。《少女躯干 III》(Torso of a Young Girl III,1925年)由玛瑙制成,形似光滑的袋子,旁边是公元前3000年、由大理石制成的凯罗斯头像(Keros head),平面上三角形的鼻子极具现代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布朗库西,《达娜伊德》1913年,Danaïde, 1913年

这种质感的对比也出现在另一组作品中——罗丹1894年的《沉睡》(Sleep)和布朗库西1908年创作的同名作品。罗丹的版本有着精致的五官(丰满的嘴唇、细腻的鼻子、光滑的脸、细致雕刻的头发),而布朗库西的形象则不那么女性化,有着更突出的下巴和眉毛,面部仅与其石基部分区分。他的“沉睡”似乎更加沉浸,更深地与其形成的自然元素相连,而这位“睡者”也像布朗库西后来许多作品一样,具有中性特征。

布朗库西以人物提炼成最具有暗示性的基本形状而闻名。展览作品以主题分类,让观众能够发现区分这些人物的微小细节。四个版本的《波加妮小姐》(1912-1933 年)看起来风格化、重复性强,但每个“波加妮”的头发都不同,有时卷成椒盐卷发髻,有时像犰狳的背部一样垂下。颈部和手部角度的微小变化使得一个《波加妮》看起来优雅而梦幻,另一个则显得自我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览现场

展览将布朗库西的雕塑与风格相似的作品并置,但任何给定作品的类比并不总是显而易见,更多鼓励观众自己比较和发现。展览开篇棱角分明的箭形雕塑《公鸡》(1935 年)是否让人想起罗马尼亚民间传说中公鸡象征着狡猾和财富?还是其流线型设计在暗示现代化的野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布朗库西,《带底座的公鸡侧面像》

布朗库西1876年出生在罗马尼亚南部村庄霍比塔,11岁离家,曾当过制桶匠和染工学徒,并在克拉约瓦工艺美术学校学习雕塑课程(1894-1898),然后进入布加勒斯特国家美术学院(1898-1901)。他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保持对罗马尼亚农民木工和木制工艺的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览现场,复原布朗库西的工作室

在展览的一个区域,这些兴趣通过用来自他家乡奥尔特尼亚的橡木制成的农场大门,以及一系列精细雕刻的日常用具得以体现,包括一把把手呈公鸡形状的勺子。1932至1936年,布朗库西为他的工作室制作了橡木门框,将一条长凳改造成门柱。展览还展示了他的几件大型木杯——完美的半球形椴木,小圆圈作为把手,但由于杯子和把手都是实心的,所以显得不切实际,反叛不羁。一个沙漏形状的凳子,像被切成两半并在曲线上连接的圆柱,呼应了艺术家著名雕塑《吻》的对称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布朗库西,《亲吻》1907年

罗马尼亚部分以他的一件橡木女像柱(1943-1948)结束,这是一具拥有坚实、圆润的双腿、柔软的怀孕似的躯干和方形头部的雕像。它被放置在两尊19世纪马里的雕像旁,两者在曲线和延长的比例上与其相似。学者们一直在争论布朗库西对非洲艺术的借鉴程度,但很明显,他在非洲工艺和自己奥尔特尼亚的木工传统之间找到了共鸣。据说他曾说过:“只有非洲人和罗马尼亚人才知道如何雕刻木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布朗库西对木材特性的细致关注贯穿整个展览,尤其体现在《年轻男子躯干》(1923)中。这是一根由单块橡木制成的长圆柱体,在底部分叉。该作品并不明显具备男性特征,甚至不具备人类特征,但木材的纹理、结节和裂缝暗示着静脉、肚脐和裂缝。在这里可以看到布朗库西的幽默。旁边的《X 公主》(1915-1916年)像是一个怀孕的女人。它抛光的表面俏皮地反射出美术馆中走来走去的观众,反射其上的人群可以被理解为骄傲女人脸上的发绺,也可以想象为其他。《X公主》的形象并不局限于某一种性别,它包容了整个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布朗库西,《X公主》,Princesse X

布朗库西在生命的尽头完全停止了创作,而是专注于工作室环境中现有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每当他出售一件作品时,他都会用石膏重新制作它,以便它留在原处,以免失去空间的和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览中展出并播放着布朗库西最喜欢的音乐,包括罗马尼亚民间艺术家的唱片

据悉,此次展览花了两年时间才将所有作品汇集在一起​,力图重现布朗库西所珍视的氛围。展览将持续至7月1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建筑师伦佐·皮亚诺重建的布朗库西工作室内部照,1997年 ©Adagp, Paris

注:本文编译自《阿波罗杂志》和蓬皮杜中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