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一家名为极氪的汽车品牌悄然成立。

谁也无法预料到,3年后,这个新锐力量会迅速攀登至月销1.8万的高峰,同时完成了上市的壮举。

要知道在此之前,特斯拉耗时7年,小鹏汽车花了6年,理想汽车用了5年…才完成这个成就。

这家基因相对“传统”的品牌,怎么就能这么迅速且成功呢?

和一些业内人士探讨了这个话题,他们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他们纷纷表示,极氪的品牌定位,真的很成功。

虽然这事听上去很容易,“似乎就是吹牛逼,往自己的脸上贴金”——怎么看都是轻而易举。

但思量下来就会发现,做好这事汽车品牌,打着灯笼都难找。

比如,谈到极氪,我们能想到操控、安全;提起蔚来,不会避开服务和换电;谈到理想,增程、“冰箱彩电大沙发”是它的标签….

但抛开这些品牌来看,鲜少有车企,会在我们心中留下明确的标签...

因为这样的差异性,销量的差距,自然就被拉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白了就是,这些汽车品牌,已经成了某些词汇的代名词——只要你对某种属性特别在意,肯定会去体验他们的汽车。

在“流量等于销量”的时代,这相当于建立了一个源源不断的管道,总会有商机不断流出来。

而且,就算未来有人做得更好,因为你占了”生态位“,它们也无法超过你。

别觉得这在扯淡,像沃尔沃就很典型:虽然XC90在《消费者报告》中,连续两年被评为不可靠车型,而且沃尔沃在J.D. Power的汽车质量排名中多次垫底。

但在许多人心中,沃尔沃依然是安全的象征。

只要重视安全性,他们就会考虑沃尔沃,这就是“生态位”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做好这点并不容易。

毕竟,你吹牛逼简单,但让大家接受你吹的牛逼,这就难上加难。

说白了就是,你说你安全性好,操控性强,我还说我是500万以内最好的SUV呢——谁信呢?

极氪是如何做好这点呢?对产品和营销的聚焦,做得极其优秀。

按照它们自己的说法就是,为了让动力电池实现“外不怕撞,内不怕火,不惧水淹”,进行了218项系统级测试,675项零部件测试,涵盖6大极端工况,10项远超行业标准的电池安全测试。

网上公开报道,似乎印证了这些努力:无论是遭受严重追尾、外部火灾影响,还是电池遭遇意外穿刺,它家的电池,鲜少出现热蔓延或起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加载中…

当然,其他车企做不到这些吗?也不一定!

但能做到的同时,极氪的营销策略,显然更胜一筹。

因为当其他品牌,还在努力转化客户时,极氪已将大部分宣传资源,聚焦在了安全性上:

通过强调“全球唯一零自燃”、“遭遇严重事故,车主安然无恙”等信息,成功地将“极氪=安全”,这一概念植入人心。

就这种协同能力,它不成功,谁成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在一众传统车企的孵化项目中,极氪是那种少有的,没有历史包袱的品牌。

这听着可能难以理解,简单点说就是:品牌成熟的过程,也是一个固步自封的过程——越是在过去有着成功经验,就越难在新领域转型发力。

因为我们的经验,往往会成为陷阱,让我们拒绝接受,或者习惯性沿用。

以市面上这些传统车企来看,它们的电车造的不好吗?还是用料不够给力?

其实都不是,单纯从车的角度来看,是无可争议的优秀。

但站在用户的角度来看,就很不舒服了:

要么会采用很奇葩的外观,要么开发很复古的内饰,更有甚者,会直接按油车的经验来设计——怎么驾驶,都感觉很别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加载中…

这些批评他们看到了吗?看到了,但就是不改!

因为他们会觉得,电车的消费者不识货,在油车时代,他们都是这么干的….

但“一直如此”,那就是对的吗?肯定不是。

毕竟,造车的逻辑都变了,购买的人群也变了,消费者的需求,更是发生了变化。

你用过去的经验教育他们,他们只会用脚投票,压根不愿买你的车。

说白了就是,上一辈已经老去了,愿意接受电车的这一辈人,可没什么思想钢印:你想改造他们,他们只会唾弃你——这就是残忍而残酷的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而言之就是,为啥极氪3年就能成功,这么多大厂蹉跎了5-6年,依旧销量平平?

这里面固然有极氪的过人之处,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傲慢了几十年的大厂,还是放不下自己的身段:沉浸在过去的辉光中,总觉得自己还没发力,或者抱怨价格战不道德,消费者不识货。

但这么想有用吗?完全没用!继续这么想下去,不去改变,只会倒在时代的车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