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抗美援朝爆发之后面临的第一场残酷的大规模战役就是著名的长津湖战役,这场战役参战的的志愿军部队是第九兵团。在长津湖战役前期阶段,因为我军26军没有投入到战场,双方的兵力总数基本上相当,所以不存在以多打少的情况。

相反美军当时占据着绝对的装备和物资补给优势,加上还有空中炮火支援,我军在火力方面完全是以弱打强,但最终依然取得了战役的胜利。事实上在双方开战之前,我军对于美军的信息了解得很少,我们现在看到的美军参战资料都是战后由专家进行搜集整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第九兵团的总司令宋时轮等人对于美军的装备、编制等情况都不了解,甚至在指挥队伍当中有人连麦克阿瑟是谁都不知道。在战斗爆发前有人还询问27军的副军长自己的对手是谁,甚至还以为是与韩军交战。

在长津湖战役当中,指挥官们面对的困难要比想象的要大得多,最终的战果是美军王牌部队陆战一师险些被我军全部消灭,而被称为“北极熊”团的美军部队则因为这场战役灰飞烟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双方交战的过程当中,细心的志愿军战士们发现了美军的战斗特点,综合来说就是胆小怕死,这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美军在晚上不愿意与志愿军交战,一般到了晚上的时候美军就会由攻转守,将坦克装甲车布置在外围进行防御。

因为我军缺乏重火力武器,在对美军阵地发动进攻的时候往往要付出很大代价。但一旦阵地被我军突破,那么美军士兵会立即丧失战斗意志,他们畏惧于和我军展开近身战。曾经参加过长津湖的志愿军教导与张桂锦就表示美军在和志愿军交战的时候主要依靠自身强大的火力,一旦火力方面被压制之后,他们的表现甚至要比抗战时期的日军还要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则是美军士兵一旦发现战斗处于下风的时候,便立即躲在车底下装死,不管外面的战斗如何都不愿意起来。一开始美军的举动还给志愿军战士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毕竟志愿军很多进攻都是发生在夜晚,美军的躲藏让志愿军战士一时之间找不到具体位置,而且也无法分辨对方到底是活着还是已经阵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有指挥官就提出一定要注意美军车底,只要看到车底有人便补上一枪。到了后来志愿军战士也总结出了规律,那就是只要看到美军钻进车底装死,不管情况如何都补上一枪。不单单是为了避免对方打冷枪,也是阻止对方第二天再度回归战场与我军交战。

第三则是美军士兵非常擅长下跪投降,长津湖战役的幸存者之一朱文斌表示以前和日军、国军开战的时候,虽然也能碰到敌军投降的情况,但在投降当中会下跪的就只有美军。下跪投降不是因为美国思想开放,而是因为美国文化当中下跪本就是一种屈辱性的动作,这在近代外国使者不愿意在清朝皇帝面前下跪就已经能够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美国士兵果断选择下跪投降,就是因为畏惧死亡,所以用最屈辱的姿势来换取生存的机会。对于绝大部分美军士兵来说,视死如归这样的勇气是不存在的,他们参战的很大原因是为了能在部队当中混一口饭吃,他们内心也了解自己所参与的战争是非正义的,在整体气势上就不如志愿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会主动下跪投降之外,美军在逃跑方面也不甘人后。在长津湖战役当中,美军在巷战中损失惨重,为了获取生存的机会美军士兵直接驾驶着汽车离开。因为太过慌乱导致车辆开进了长津湖,原本这样的举动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随着双方不断用炮火轰击导致湖面不少地方的冰块被炸碎,美军士兵在慌乱当中直接将车开进了冰窟窿当中导致自身被淹死。

在长津湖战役当中被湖水淹死的美军士兵甚至难以统计,因为当时美军为了活命就连自己战友的尸体都没来得及打捞,在战后被美军统一定性为失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长津湖一役美军带着先进的装备、完善的物资补给以及十足的信心来到战场,但在战斗爆发之后阵地却接连失守。毕竟美军在一看到战斗处于劣势之后便立即选择逃跑求生,完全没有身为一名军人的勇气,自然而然会在整场战役当中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