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蚊子是人类公认的大敌,它不仅嗡嗡作响扰人清梦,更可怕的是它们还会传播登革热、疟疾等多种致命疾病。

人类历经千年,尝试了无数对抗蚊子的方式方法,无一例外都是失败告终。

然而美国居然打算向大自然中投放10亿只蚊子,而且这仅仅是第一步,他们接下来还打算再投放20亿只!

那么,美国为什么要投放这么多蚊子?美国到底是想要消灭蚊子,还是要放生更多蚊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类与蚊子的斗争史

自古以来,人与蚊子就一直存在着斗争,蚊子曾是瘟疫的重要传播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祸患。

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帕克拉梯斯就已经认识到,疟疾是由蚊子传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个世纪后的1897年,英国医生罗纳德·罗斯通过研究发现,疟疾的致病原因实际上是由疟原虫引起的,而蚊子则是这种致命的疟原虫的传播媒介。

这一发现标志着人类正式开始了与蚊子的全面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有一段时间,蚊子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头号杀手,仅次于世界大战。

据统计,全球已经有高达5.2亿人死于各种由蚊子传播的疾病。

面对如此凶猛的天敌,人类不得不付出艰辛的努力与之对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最早期的物理捕杀和驱避,到后来使用化学杀虫剂,再到现代的生物学和基因技术手段,人类已经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对抗手段。

可直到今天,蚊子仍旧是一个难解的世界性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害化"蚊子难解燃眉之忧

为了彻底根治蚊虫问题,近年来一些科学家们培育出了一种所谓"无害化"的蚊子,希望能够最终取代病媒蚊子。

这种蚊子经过基因改造,被赋予了天然的免疫力,理论上不会传播任何疾病。

一开始,这种"无害化"蚊子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新的曙光和希望。然而现实远比想象的更加残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培育出这种特殊蚊子虽然不易,但要让它在自然界中生存下来并最终取代病媒蚊子占据主导地位,更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巨大挑战。

事实上,"无害化"蚊子在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上普遍不及天生的野生蚊子,在自然界中进行残酷的生存竞争时往往处于下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便它们能在某一特定区域落地生根,也难以与携带疾病的天然病媒蚊子相抗衡。

因为疾病病毒往往能通过多种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单纯依赖"无害化"蚊子来切断疫病在人群中的传播链是远远不够的。

受到这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无害化"蚊子最终无法真正解决人类面临的燃眉之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Oxitec公司的秘密武器

面对"无害化"蚊子的明显缺陷和局限性,一些科学家并没有放弃希望,他们开始在基因编辑技术领域寻求新的突破。

英国生物技术公司Oxitec就推出了一种基因编辑的"终极武器"蚊子,企图通过它来一劳永逸地解决棘手的蚊虫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公司培育出了一种名为"OX5034"的转基因雄性埃及伊蚊。

这种特殊的蚊子携带一种名为"致死基因"的特殊基因,当它们与自然界中的雌性蚊子交配时,虽然卵可以正常受精,但产下的雌性蚊子在幼虫阶段就会全部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Oxitec公司的设想是,通过持续不断地向特定区域投放这种"终结者"蚊子,理论上就可以彻底扼杀当地的整个病媒蚊子种群,从根子上解决疾病传播的问题。

一旦成功,人类就将彻底解放出被蚊子困扰的厄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验证理论,2019年开始,Oxitec公司就开始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等重点区域投放"OX5034"转基因蚊子。

初步结果显示,在投放区域内,当地的埃及伊蚊数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因编辑"杀手锏"引担忧

尽管Oxitec公司声称他们投放的这种携带"致死基因"的转基因蚊子不会给自然环境带来永久性影响,但仍有不少科学家和环保组织对此持怀疑态度。

他们担心的是,一旦这种转基因蚊子释放到广阔的自然界中,与其他物种发生基因交叉,将会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这目前仍是一个未知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这种转基因蚊子无法如期在有限代数后"自我消亡",那它们就会对所在的生态环境造成永久性的破坏。

类似的转基因生物在野外意外泄漏,导致无法挽回的生态灾难,这已经不是个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期以来,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干预和破坏,已经造成了不少令人痛心的环境灾难。

比如为了控制农林害虫,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导致农田和林区的生态系统崩溃;为了防治啮齿动物,过度捕杀食肉动物,反而破坏了原有的自然食物链。

这些教训都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尊重自然,不顾及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最终伤害的只会是人类自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多的可持续对策

人类与自然并非势不两立的敌人,事实上它们原本就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命运与共同体,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最终受害的也将是人类自身。

解决蚊虫问题,单单依赖基因编辑这一技术手段是否就高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在一些地区,人们正在尝试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兴科技手段来应对蚊虫问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他们利用这些高科技手段及时发现并消除蚊子的滋生地,有效地阻断了疫病在当地传播的途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另一些地区,人们则从根本上改善了公共环境和个人卫生状况,通过环境整治和卫生防护的方式,遏制了病媒蚊子的滋生和传播疫病的渠道。

仅仅这一点,就已经取得了不错的防治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以暴制暴的生物手段,这种柔性的、可持续的防治对策不仅更加环境友好,而且效果也更持久。

因为它直击问题的根源所在,通过优化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从而自然而然地遏制了疫病传播的根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这些传统对策也并非完美无缺,不同的防治手段需要相互配合、并重而行,方能取得最佳的整体效果。

但无论采取何种对策,都必须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原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

科技的发展是为了服务于人类,而不是掠夺和征服大自然。

如果我们不加节制地滥用基因编辑等新科技手段,最终伤害的只会是我们自己。

我们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和谨慎,权衡利弊,遵循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应对蚊虫问题的新技术新对策层出不穷,但任何时候都不应忽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原则。

因为这既是对治蚊虫问题的有效之策,也是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