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凤凰网风财讯fengcaixun

作者 |王婷婷

雷起雷落,近四年房地产的暴雷导火索,已经遍及信用债、非标、理财、信托、住宅交付,现在轮到了商业。

仲量联行数据显示,今年中国写字楼的供需缺口将迈入历史性高位。

截至去年底,全国20城的办公楼一年能够被使用的量(净吸纳量)只有约252万平方米,同比减少6.6%;但过去拿地潮和建设潮影响下,办公楼还在新增,去年增加了约600万平方米供应量,同比增长19.6%。

一增一减之间,带来的是“恐慌”——怕烂在手里。

房企加速甩卖商业资产

当前房企甩卖商业资产愈加频繁,似乎是一个侧面印证。

据凤凰网风财讯统计,仅6月前半个月,就已有万科、远洋、世茂、证大等知名房企公告出售商业资产。

6月11日,万科宣布将成都公园大道83亩13栋商业房屋整体销售,定标方式为价高者中标,并且只接受一次性付款、全款购买。

6月7日晚间,远洋集团则公告,转让北京颐堤港二期64.79%的股权及相关债权,总代价40亿元。据悉2023年以来远洋就在寻找颐堤港二期的潜在买家,地标性项目摆上货架,想法持续已久。

同日,上海证大也宣布,拟出售旗下青岛证大大拇指广场项目。并且根据上海证大与潜在买方签署的“谅解备忘录”,涉及出售的除了青岛证大大拇指广场,还包括上海证大大拇指广场项目及若干其他项目中的物业资产。

根据企业公告,选择出售商业,主要是为缓解财务及流动资金需求。

有这样想法的还包括世茂集团主席许荣茂,据6月13日香港信报消息,许荣茂寻求以5.72亿港元的价格出售香港写字楼中环中心的31楼。

这已经是其第二次放售香港核心资产了,并且这一次的折算单价(约2.3万港元/每平方英尺),比一年前降低了23%。

的确,此时积极出售商业,甚至及时降价走货,不失是一个明智之举。因为以后想卖,或许不一定能卖掉。

目前就像上海陆家嘴,最核心地段的地标级写字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都惨遭“四进宫”,其71层不动产在6月14日再度挂牌法拍,起拍价已经降到了3亿元,大约相当于评估值的六折。

据悉,该不动产的权利人为新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申请执行人为恒华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因合同纠纷,该不动产被执行用于清偿债务。

而凤凰网风财讯6月中旬实地探访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时注意到,该地标还有不少整层空置物业。例如52层标注了“华宝信托”的物业就已空置,室内还保留着园林、藏书阁等很多华丽的设计和装饰物。如若重新装修,改造费用或不菲。

商业地产或引银行破产潮

警惕写字楼空置率

实际上,当前甩卖商业的不止中国商人,美国也处于疯狂的商业出清周期。

6月11日彭博报道,美国房地产巨头Related Companies将打折出售一栋写字楼,就引发广泛讨论。因为这栋地处纽约曼哈顿的物业,降价幅度达到67%。

据悉,该栋物业2018年1.53亿美元购入,如今或不到5000万美元出售,售价还不抵不过这栋写字楼的贷款余额(超过1亿美元)。

超强降价背后,美国的商业地产空置率,情况已经非常严重。

据高纬物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美国约1/5的写字楼处于空置状态,达到近40年来最严重的状态。

不过,更令美国媒体担心的是,“真正的困境才刚刚开始”。

据分析师和市场人士预计,到明年年底将有2.1 万亿美元的债务到期。Pimco机构更预计称,美国不良商业房地产贷款的“高度”集中,当商业地产估值压低并引发违约,难以出售的资产会困住作为贷方的区域性银行,这将导致另一轮银行破产潮。

的确,商业地产是房地产的监测仪、是金融的前哨。而“空置率”则是商业地产的晴雨表。

当前中国商业地产的空置率也面临不小的压力。

仲量联行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中国20个主要城市中,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甲级办公楼空置率分别为12%、23%、21%、26%。有9个城市的甲级写字楼空置率水平高于30%(包括成都、武汉、长沙、厦门、郑州、青岛、天津、沈阳、宁波)。

并且甲级写字楼持续在降价,全国40城甲写的平均租金为84元/平方米/月,环比持续下降,直接降价和放宽条款的情况比比皆是。

甲级都在大降价,何况其他写字楼?所以如果看写字楼的整体数据,会更“刺激”。

例如北京写字楼整体空置率,在一季度实际上已达到22%,约是2018年的3倍(世邦魏理仕数据)。在上海大虹桥和北外滩,有些楼栋已经出现了“一半空”的情况。在深圳前海,写字楼租金已经可以租到100元/平,还能讲价。杭州的写字楼整体空置率26.3%,还在缓慢上升……

商业资产是很多业主的“最后防线”,也是银行和地区经济的“重要堡垒”,商业地产健康发展对于房地产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否则它可能是一颗毒性颇高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