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梁丹)6月14日,“医路共创,博览未来——第二届北京大学医学博物馆论坛”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办。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主办,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医学部档案馆、海南心路医路医学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合承办。来自校内外300余名专家学者、各界人士、师生代表出席。围绕“医学博物馆的内在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主题,通过多方交流,共同探讨当前形势下医学博物馆建设意义与发展规划,把握现状,展望未来,持续推动中国医学博物馆建设事业发展。

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此次论坛大会主席韩启德向大会致辞。他提到,所有的知识都是历史的知识。除了依靠文献记载,器物也是记录和传承历史的重要载体,甚至比文献更为客观、更有温度。目前我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是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大型现代医学博物馆依然稀缺。“现代医学博物馆建设应从专科走向综合,从医学人员走向普通公众,从传统走向数字。”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在致辞中强调,医学博物馆作为医学和人文交汇的重要平台,应传承医学文化,普及医学知识,弘扬医学的厚道精神,促进医学的整体发展。乔杰表示,在2024年两会期间,自己还提交了建设中国现代医学博物馆的提案,希望获得更高层面的支持,通过顶层设计、抢救文物、梳理史料,更好地留存医学历史,传承医学文化。

论坛期间,还举办了中国医学博物馆建设联盟分论坛、解剖分论坛——“中国解剖百廿印象”和医学史分论坛——“医学史与博物馆文化”。在论坛举办期间,还特别开设了《百年解剖图书展》《数字解剖展》《医学联盟成员文物展》《新中国卫生健康事业75周年成就展》《医学史图书文物展》,医学部校园内已有的《厚道行医—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特展》《百年北医历程展》也同期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现场。

作者: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