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礼亲王代善的第2任正妻叶赫纳喇氏,是叶赫部布斋(也写作布寨、布齐)贝勒的女儿,她为代善生下了3子1女。代善的第4子瓦克达,就是这位叶赫纳喇氏所生。

瓦克达去世的时候,爵位是多罗谦郡王,但是,他的儿子在他死后,只得到一个镇国公的爵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瓦克达,出生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五月十三日。瓦克达的生母叶赫纳喇氏,虽然很受代善的喜爱,但她并不是善终的。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二十八日,雍正皇帝提到,努尔哈赤在世时,有下令,将代善的福晋处死。

礼亲王福金残刻,太祖高皇帝特遣王等,将伊处死。
——《清实录·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之四十》

礼亲王代善的福晋,不止1位,而根据《旧满洲档》中记载,在天命五年(1620年)九月,努尔哈赤责备代善,不该受其妻子挑唆,将好的属人,都分给小儿子们,却亏待了其元配所生的长子岳讬、次子硕讬。天命五年(1620年)时,代善有6个儿子已经出生,除了长子岳讬、次子硕讬外,就是瓦克达这一母同胞的3兄弟,以及代善的侧福晋哈达纳喇氏所生的玛占(代善第6子),而玛占在天命五年,才9(虚)岁。所以,雍正皇帝提到的那位“残刻”、且被处死的礼亲王福晋,应该就是瓦克达的生母。

(汗曰:)因为你不能克制你妻子,对已经长大的儿子们,只将坏的诸申(缺字)将好的诸申,都给你妻子生养的小儿子们管理,是吗?
——《旧满洲档》

瓦克达的生母,虽然是被努尔哈赤下令处死的,但是,瓦克达与他的同胞兄弟们,地位并没有受影响,仍旧是代善嫡子。

《爱新觉罗宗谱》中记载,瓦克达的第1任正妻,是赫舍里氏,她在天聪元年(1627年)八月二十日,为瓦克达生下了长子巴克达,那一年,瓦克达是22(虚)岁。

不过,史料中有记载,在天命八年(1623年)九月十六日,扎鲁特部的劳萨贝勒,将他的女儿,嫁给了18(虚)岁的瓦克达为妻。可这位劳萨贝勒的女儿,并没有被记入《爱新觉罗宗谱》中。

是日来报:以扎鲁特劳萨贝勒之女送与大贝勒之子瓦克达为妻,已至十方寺。
——《满文老档》

天聪二年(1628年)六月初十,瓦克达又娶了一位蒙古妻子,即科尔沁蒙古土谢图汗奥巴的弟弟布塔齐的女儿

己亥。以科尔沁国长谢图额驸弟扎萨克图杜稜布塔齐之女,妻大贝勒代善子瓦克达,命往娶焉。
——《清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之四》

瓦克达这位科尔沁岳父布塔齐的哥哥——土谢图汗奥巴,在天命十一年(1626年)五月十六日,由努尔哈赤做主,娶了努尔哈赤同母弟舒尔哈齐的孙女(舒尔哈齐第4子图伦的次女)。而舒尔哈齐的这位孙女,在奥巴死后,又改嫁给了奥巴的长子巴达礼。

上详审久之,以弟达尔汉巴图鲁贝勒舒尔哈齐之子、台吉图伦女妻奥巴,大宴成礼。
——《清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十》

不过奇怪的是,瓦克达娶的这位来自科尔沁的贵女,也没有被记入《爱新觉罗宗谱》中。

被记入宗谱的瓦克达第2位正妻,是他塔喇氏,记作“尚书塔穆拜之女”。这个“塔穆拜”,就是史料中经常出现的“谭拜”。谭拜的父亲,是固山额真阿敦。谭拜,在顺治三年(1646年),担任过兵部尚书,又在顺治四年(1647年),调任为吏部尚书。

始以固山额真阿敦之子塔穆拜管理,塔穆拜故,以其子马尔赛管理。
——《钦定八旗通志·卷七》

瓦克达的妻妾,被记入宗谱的,有2正妻、2侧福晋、2庶福晋、1媵妾,共7人,再加上前面提到的没有记入宗谱的2位蒙古妻子,瓦克达的女人,也不少了,可是,瓦克达的私生活,并不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聪九年(1635年),正蓝旗贝勒德格类(努尔哈赤第10子,继妃富察氏所生),向皇太极告状,说他旗下的根舒,不听他的话,反倒是很听正红旗的瓦克达的话。之后,根舒就被抓起来审问,并供出了瓦克达干的很多荒唐事,比如:瓦克达不但与色勒(也写作塞勒,努尔哈赤大伯父礼敦巴图鲁的孙子)的儿媳妇(色勒第3子额尔得的妻子)有奸情,还与镶黄旗吴巴泰的妻子有染;瓦克达还偷偷从永平城,带回来过一个妓女。根舒说,因为他知道瓦克达的这些丑事,所以,瓦克达对他特别好。

根舒首告瓦克达,与色勒阿格子额尔得妻、及镶黄旗俄莫克图牛录下吴巴泰妻通奸,皆其家仆罗沙指引;又曾窃谭拜之鹰;又于永平潜携妓女归,因我知彼数大事,故瓦克达与我亲厚,交相往来。
——《清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五》

最终,根舒、以及与瓦克达通奸的人妻,都被处死。而瓦克达的家产、属人,一部分充公,一部分,被判给了他的同母兄萨哈廉。另外,瓦克达与他的妻妾,都被要求住到萨哈廉的院中。皇太极命令萨哈廉,今后外出办事,都要带上瓦克达一起,防止瓦克达自己瞎溜达,如果瓦克达再干出什么荒唐事,萨哈廉就要交出之前判给他的瓦克达的家产属人。

上依议,仍谕贝勒萨哈廉曰:今将瓦克达永交于尔,凡统大兵、行大猎、预大宴,尔亲率之同行,即诣尔父府中,尔亦率之同往,不许令其独行,亦不许令他处闲游,倘不行约束,以致瓦克达生事,将给尔之瓦克达财产没入官。
——《清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五》

萨哈廉也没法管瓦克达太久,因为,在崇德元年(1636年)五月初九,萨哈廉就病逝了,只有33(虚)岁。

壬子。贝勒萨哈廉薨。
——《清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九》

萨哈廉去世后,瓦克达的同母兄弟姐妹中,就只剩下一个姐姐(代善长女,嫁给了董鄂·何和礼的第4子和硕图),还在世,因为,萨哈廉与瓦克达的同母弟——巴喇玛,早在天聪五年(1631年)六月十九日,因为染上天花而病逝,只有24(虚)岁。

辛酉。大贝勒代善第五子巴喇玛以痘疾卒,时年二十四。
——《清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之九》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去世,没过几天,瓦克达的异母兄硕讬、侄子阿达礼(萨哈廉长子),因为想让多尔衮继位,就四处奔走,结果被多尔衮、代善给告发。结果,不但硕讬、阿达礼本人,被判死罪,他俩的子孙,都被赶出宗室,连带着,瓦克达也被宗室除名。

先是,崇德八年八月,因兄硕托、兄萨哈璘之子阿达礼,谋立睿亲王伏诛,瓦克达坐黜宗室。
——《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卷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瓦克达虽然平时行事荒唐了些,但打仗的时候,并不是贪生怕死的人。

崇德六年(1641年)八月,在与洪承畴统领的明军作战时,瓦克达表现英勇,危急关头,还救了2位军官的命。顺治初年,在与李自成所部的几次交战中,瓦克达也立下军功。为此,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二十八日,摄政王多尔衮,将瓦克达恢复了宗籍,还封他为三等镇国将军。

以罪废宗室瓦克达,于锦州、松山,五次败敌;又护军校费雅思哈于阵内失马,瓦克达与之累骑而出;甲喇章京哈宁噶被创坠马,瓦克达入阵中,却敌挈归;及山海关、庆都县、承天府四次败流寇等功,授为三等镇国将军。
——《清实录·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三》

顺治三年(1646年),蒙古苏尼特部的多罗墨尔根郡王腾机思,背叛清廷,投向喀尔喀蒙古。瓦克达跟随豫亲王多铎,去讨伐腾机思,并立下战功。顺治四年(1647年)三月二十五日,瓦克达被晋封为镇国公。

丙寅。敘平腾机思、及流寇功。授三等镇国将军瓦克达,为镇国公。
——《清实录·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一》

说起来,腾机思还是瓦克达的侄女婿。瓦克达同母兄萨哈廉的第2女,在崇德五年(1640年),嫁给了腾机思。

以多罗郡王阿达礼妹,下嫁苏尼特部落墨尔根台吉腾机思。
——《清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二》

腾机思投奔喀尔喀蒙古的时候,将萨哈廉的女儿,也一起带去了。腾机思对萨哈廉的女儿,还算是有情有义。当喀尔喀的人,要杀萨哈廉女儿的时候,腾机思极力保护她,使她保住了性命。

喀尔喀欲杀腾机思所尚我国公主,腾机思向喀尔喀哭云:我如何负太宗文皇帝仁恩,杀我妻耶?尔等欲杀我妻,将我一并加戮。如此坚执,故我国公主,未曾遇害。
——《清实录·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二》

腾机思死后,萨哈廉的次女,没有一直当寡妇。杜家骥老师在其书中指出,腾机思所娶的萨哈廉次女,在顺治六年(1649年)正月,改嫁给了腾机思的第4子萨穆扎。《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中,也记载着,萨穆扎,是在顺治六年,娶了郡主。

萨穆扎,原封郡王腾机思子。......(顺治)六年,尚郡主,授和硕额驸,寻封多罗贝勒,诏世袭罔替。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三十六》

顺治五年(1648年)十一月,瓦克达被封为多罗郡王。

(顺治)五年十一月,(瓦克达)晋封多罗郡王。
——《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卷八》

顺治六年(1649年)六月十四日,多尔衮的同母兄——英亲王阿济格,认为多尔衮,给予多铎的2个儿子的待遇,高于众人,又不满多尔衮,让郑亲王济尔哈朗,当“辅政叔王”,所以,阿济格叫人带话给多尔衮,表达了他的不满情绪,意思就是,他想当那个“叔王”。多尔衮可不惯着自己的同母兄阿济格,反而列数了阿济格干的许多错事,其中有一件,是阿济格为了与瓦克达拉关系,给瓦克达送了好些礼物。

(阿济格)又与郡王瓦克达交好,数赠财物。
——《清实录·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四》

按照王、大臣们的意思,瓦克达收了阿济格的礼物,应该被判“应得之罪”,并没收那些礼物。但多尔衮,并没有治瓦克达的罪。

摄政王以英王恃亲冒请,非他人摘发,免其罪,令以后勿预部务、及交接汉官。并宥瓦克达罪。
——《清实录·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四》

顺治五年(1648年)十二月初一,多尔衮派瓦克达等人,去山西,与英亲王阿济格一起,驻守大同。十二月初三,已经降清的山西大同总兵姜瓖,起兵叛清。

十二月辛卯朔。命多罗郡王瓦克达、固山贝子尚善、吞齐、公扎喀纳、韩岱等,率兵赴和硕英亲王军前,戍守大同。
——《清实录·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一》

顺治六年(1649年)七月初八,多尔衮派亲王满达海(代善第7子)、以及瓦克达,去收复被姜瓖所部控制的山西朔州、宁武等地方。

命和硕亲王满达海、多罗郡王瓦克达,统领将士征朔州、宁武等处。
——《清实录·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五》

同年的八月初七,满达海、瓦克达他们,收回了朔州、马邑等地。

征西大将军和硕亲王满达海等奏报:克复朔州马邑等处。
——《清实录·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五》

顺治六年(1649年)八月二十八日,姜瓖的阵营中,有人窝里反:总兵杨振威,集结了一些人,将姜瓖兄弟杀了,并将他们的首级,献给了清军。八月二十九日,清军顺利进入大同城内。

至二十八日,果斩姜镶、并其兄姜琳、弟有光首级来献。二十九日,大军入大同城。
——《清实录·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六》

顺治六年(1649年)十月二十五日,征西大将军满达海,被调回京,瓦克达接替满达海的大将军位子,留在山西扫尾。

顺治七年(1650年)四月二十一日,瓦克达班师回京。同年的十二月初九,多尔衮病逝。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十二日,顺治皇帝正式亲政。二月初二,瓦克达就被封为“多罗谦郡王”。同年的三月初六,顺治皇帝让瓦克达,管理工部。十月初五,瓦克达还被封为议政王。

瓦克达,为多罗谦郡王。
——《清实录·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顺治九年(1652年)正月二十二日,瓦克达因为一个叫何大福的人,被罢免了管理工部事务的职任,还被罚了1千两银子。

甲午。管工部事多罗谦郡王瓦克达,纵医人何大福,出入部中、辱詈(lì)属官、招摇吓诈,瓦克达,解部任、仍罚银一千两。何大福并其党游尚福,俱枭示。
——《清实录·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二》

没过几个月,即顺治九年(1652年)四月十四日,瓦克达又被免去了议政的资格。与瓦克达一同被罢议政的,还有多铎的次子多尼。

罢多罗谦郡王瓦克达、多罗信郡王多尼议政。
——《清实录·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之六十四》

没过几个月,即顺治九年(1652年)八月初七,瓦克达就病逝了,终年47(虚)岁。

多罗谦郡王瓦克达薨,年四十七。
——《清实录·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七》

瓦克达的长子巴克达(嫡出),在崇德七年(1642年)十二月初八,就去世了,只有16(虚)岁。瓦克达的第2子、第3子,都是庶出。

瓦克达的第2子——刘格(也写作留雍、刘永),出生于顺治四年(1647年)九月初七,生母是瓦克达的庶福晋何氏。

瓦克达的第3子——哈尔萨(也写作哈尔撒、噶尔塞),出生于顺治四年(1647年)十月二十日,生母是瓦克达的庶福晋卞氏。

按理说,瓦克达死后,他的儿子,即便不承袭其郡王的爵位,大不了降一级,袭封为多罗贝勒,但顺治皇帝,只封瓦克达的儿子刘格、哈尔萨,为三等奉国将军。

授故谦郡王瓦克达庶子哈尔撒、刘格,俱为三等奉国将军品级。
——《清实录·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六》

到了康熙六年(1667年)四月,20(虚)岁的刘格、哈尔萨,其爵位得到了晋封:哥哥刘格,被封为镇国将军;弟弟哈尔萨,被封为镇国公。刘格、哈尔萨,能被晋爵,据说,靠的是当时的尚书马迩赛(也写作玛尔赛、马尔赛)。因为,马迩赛的姐妹,就是刘格、哈尔萨的嫡母(瓦克达的继妻),而且,马迩赛还是哈尔萨的岳父,且马迩赛,又与鳌拜关系很好。

至康熙六年四月,刘格、哈尔萨,以伊父瓦克达效力情由呈告,时辅臣鳌拜、尚书马迩赛,为哈尔萨姻戚,遂将哈尔萨封镇国公,授刘格为镇国将军。
——《清实录·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之三十》

康熙八年(1669年)七月,瓦克达的次子刘格,不服自己的爵位,比其异母弟哈尔萨的低,就将哈尔萨给告了。议政王大臣们认为,当年因为瓦克达生前犯过重罪,才不准其子,照例袭爵,而刘格、哈尔萨,后来通过讨好马迩赛、鳌拜得到的爵位,应该被革除。

今刘格又以弟哈尔萨封公爵,而己为兄,止得将军爵呈告。伊等俱系辅臣时夤(yín)缘所得之爵,应将哈尔萨镇国公、并原有之奉国将军品级,俱革退,刘格亦革去镇国将军,仍食奉国将军品级俸。
——《清实录·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之三十》

刘格此次告状的目的,最终是达到了:他的异母弟哈尔萨,丢了镇国公的爵位,回到了奉国将军品级。可是,刘格自己的爵位,也从镇国将军,降回到了奉国将军。

得旨:世祖章皇帝恩给哈尔萨奉国将军品级俸,著仍给,余依议。
——《清实录·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之三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束语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哈尔萨又向宗人府提出,说他父亲瓦克达的郡王爵位,是靠打仗立功得来的,如果不让子孙承袭,未免太冤了。这一次,康熙皇帝同意了哈尔萨的请求,在同年的五月二十日,又复封哈尔萨,为镇国公。

宗人府题:奉国将军哈尔萨,告称曾袭父谦郡王瓦克达爵,封镇国公,于康熙八年,因夤(yín)缘鳌拜,革去公爵,食奉国将军俸,撤去两佐领,但念父爵,系军功所得,不准承袭,实属冤抑,应将哈尔萨,仍袭镇国公,其两佐领,亦仍给还。从之。
——《清实录·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十月二十一日,康熙皇帝嫌哈尔萨,太爱钻营,将他的镇国公革除,改由哈尔萨的异母兄刘格承袭。

谕大学士勒德洪等:镇国公哈尔萨,为人钻营,有玷公爵,应将此公爵,令伊兄六格袭替。
——《清实录·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七》

刘格的镇国公爵位,也没能保持到最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四月二十五日,刘格因为平时太懒惰、工作上不积极,被革退镇国公。

著宗人府,会同领侍卫内大臣等,将懒惰不行走者,题参革退。寻议:镇国公刘永、门度懒惰,应革退。
——《清实录·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八》

(注:本文由[@]原创,禁止抄袭,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