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

“不好意思,上午这一阵就是比较忙,刚把一批蟠桃订单打包发走。”满头是汗的许斌飞,风风火火地从合作社门口走进来。

记者在芜湖市湾沚区花桥镇复兴村见到老许时,很难想象,一身迷彩绿的他,尽管退伍已经20年,但身上那股子兵味没变。一直留着的寸头,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干练、精神。

看到大家吃惊的样子,老许见怪不怪地解释道:“爸爸负责管理,爱人负责技术,自己则负责外勤和销售,分工很明确。”

在复兴村,老许是较早一批种桃的果农,也是村里的大户。从最初的几亩自留地开始,几年下来,桃园面积扩大到了140亩,每年到了鲜桃上市的季节,满园的桃香关都关不住。

在种桃之前,老许养过鸡,也养过鸭,但两三年下来,老许发现,比起种植,养殖风险要高出不少。“如果说种植一半靠辛苦,一半靠天气,那么养殖除了辛苦之外,还要靠运气。”老许打趣道,这也让他下定决心改了行,开始流转土地发展果树种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返乡创业的许斌飞。受访者供图

别看过去在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都务过工,刚回来的老许,对种桃也是一张白纸,甚至分不清桃花是几月开桃子是几月熟。

拜师学艺、自费培训,从研究果树栽培技术,到探索鲜桃储存方法,再到线上电商销售渠道,老许是哪门子不懂,就补哪门子课程,久而久之,也让他从“门外汉”成了“土专家”。

2017年,老许成立芜湖县兰馨油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抱着填补市场空白的想法,采取差异化发展思路,实现了不同品种桃的多季供应。

“今年头茬5月15日开采,油桃最先上市,紧接着就是水蜜桃、蟠桃。”老许说,因为品种多,所以采摘期就长,可以一直持续到10月底,整个采摘季以冬桃收官。

除了采摘、批发之外,网络销售兴起后,老许把自家桃子卖到了全国各地,“最远的有黑龙江,也有内蒙古,都是冷链空运,今天发明天就能到货。”

为助力花桥镇打造鲜桃品牌,老许还注册了“兰馨”商标,也用上了统一印制的礼盒。“盒上都有自己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方便回头客采购。”老许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硕大的鲜桃缀满枝头。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摄

如今,老许不仅把桃子种得风生水起,卖得也是声名鹊起,靠着线上销售带来的流量和线下销售积累的口碑,高端品种实现了从“论斤卖”到“论个卖”的转变。去年,老许带着自家产的桃子参加全国早熟桃大赛,还捧回了金奖。

“辛苦归辛苦,但效益还不错,目前140亩桃园种了15个品种,去年卖了190万。”老许告诉记者,今年产量和品质都好于去年,丰产期桃树亩产有3000斤,稍早树龄的亩产也有2000斤,预计可以下果80吨左右。

说话间,只见老许顺手撕开保护袋,一个通体金黄的蟠桃露出胖嘟嘟的身子,还没吃上,就能闻到浓郁的桃香。

“桃子也喜欢晴好天气,天越好,品质就越佳。”老许告诉记者,自然口感就越甜。

如今,花桥镇已形成以复兴村为中心的鲜桃种植产业,种植面积5500亩,规模种植户50余户。一棵树、一树花、一片果,成了乡亲们的“甜蜜事业”。

近年来,花桥镇因桃而兴,以“桃文化”引领“桃产业”,乡村旅游焕发出勃勃生机,每年光是鲜桃采摘季,就能吸引3万多游客前来打卡体验桃园农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