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画余所思录(节选)

作者:曹俊

今天我们所做的,或许会成为明天的传统。

画,首先要表现内心。画家若能通过作品,为自己及自己的民族在国际语境中占据一定的位置,那便走出了"文人小道",值得被尊重!

出神入化的表现,一定出自出神入化的观察!观察之于画家,恰如读帖之于书家,禅定般的静观,已经决定了创作会达到的高度。

对书法的热衷,已成为绘画中激情表达的原动力!或许画面上看到的只是书法的些许影子,但那恰恰是我激情凝固的部分!每个字的字意与字形内外统一起来,让它有生命,让观者感觉字在动!

心的大小决定作品的大小。这个大小,不仅关乎尺寸,更关乎整幅作品所营造的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势,实际上是能量在画面上的不平衡分布。"不平衡"是双刃剑,技不精,必然让观者产生失控的不安全感,而一旦出现这种"不安全感",则美感便会消失。解决这个问题的密钥在于"呼应"。体量、大小恰当的色彩元素出现在适当的位置,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便是孙过庭所说的"复归平正"了!"适当"这时便是检验画家学养的标尺,它甚至可以准确地体现艺术家的天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在大自然中徜徉的感觉,其实是可以直接转移到画室里的。只是这时的画家不再是美的欣赏者,而是创造者了。两者相同的是人必须融入那片美好。以激情引导创作的艺术家是"通灵师"。

真正优秀的艺术家,看似躁动,实则内心纯净安宁。

艺术家可以讲给你听,其创作时的心绪,但他无权或不愿意告诉你他画面上呈现的是什么。因为那将剥夺你"再创造"的权利,他认为那是不道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艺术上一次次沉淀与爆发的交替,构成了我生活的方式,我已经习惯了这种周期性的张弛!

像学者一样研究、像哲人一样思考、像旅行家一样游走、像蒙童一样观察、像音乐家一样聆听……这一切一切已成习惯,而倾心描绘,才使我能够真正地找回自己,让灵魂在激情飞舞的笔墨间寻找寄托!

十五年在泰山生活、工作,上山无数次,速写非常多,而关于泰山的画几乎没有画;十年在新西兰生活、工作,下海无数次,速写非常多,而关于大海的画几乎没有画。移居美国后,突然有一天泰山、大海在我心中苏醒了,她们的灵魂在我的画面上若精灵般奇妙的呈现……终于,我理解了孕育!

一切看到过或动笔前可以想到的画面,只是"原料",我更愿意去表现酒香般醇香而无形的东西,画面上所有的印迹都有着其前世今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意境"本是好东西,但我们所追求的"意境"往往都是先贤的遗风!就是说,当下我们所追求的"意境"实际上是别人的!而这种对"意境"的追求,却无情地摧毁了画家组建自己史无前例的崭新精神空间的可能。这一毁灭性的破坏,远比抄袭古人的笔墨更为严重,因为,这是精神层面的剥夺。因而,我们应该像孩子般自由地描绘。

画一种需要去"理解",甚至无法"理解"的纯绘画,是我真正着迷的。

你可以从我的作品里找到自己想要的景致,而这些只是我表达的衍生品!我仅仅关心作品中色块的大小、分布、深浅、动静、明暗、冷暖,以及给人的速度暗示。因为,时间的概念已经成为我作品的灵魂!我想说的全在画上!因为画上的一切不是文学,所以不可以用文字来表达;因为画上的一切不是音乐,所以不可以用音符来表达;因为画上的一切不是哲学,所以不可以用逻辑来表达……而这些,全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造型不是不重要,而是新概念的创造性的造型,与表现具象为目的的造型全然不同。因为,传统意义上的造型在科技面前连存在的价值都没有了!艺术家思考的价值大于一切!

几十年如一日地对绘画保持炽热的激情是我骄傲的唯一资本,我也知道,艺术圣殿之门亦已为我打开,透过朦胧的泪眼,我似真的看到了艺术女神的微笑,她慷慨地递给我一支可以状写万物大美的如椽之笔!我,心存感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是一种选择!从读书开始,不美的书是进不了我的书单的;举目望去,我的眼睛与灵魂会选择性地停留在具有天地大美之处……我画布上所有的景象都是我写给大自然的赞美诗,这份赤子之心由来已久!

任何宣纸,在长江以南就是好用。陈年老纸,养于地窖数年,偶使其重见光日,它便会奇迹般"惊蛰",落墨必现浑厚华滋之质,令人怦然心动!即便如熟纸、熟绢、日本金笺纸,一到江南,存之数月,也会顿失火气,润墨无声而令画人不忍释手!当然,新西兰、美国纽约空气湿度宜人,也是画水墨的绝佳之所。北京,就只能置加湿器于案头了,否则,再好的纸也会让人扫兴。这就是我不久住于北京的原因,尽管我非常喜欢北京的那股劲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不知道自己是在画画,不知道饥渴,也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我只知道自己一年有三百余天处于这样的状态里!

发光明于混沌之间,一直是我最喜欢表达的景象。二十年的泰山生活,绝非仅仅变成了记忆,更转化成了我的人格精神,泰山给予我的实在太多!泰山让我有了脊梁与灵魂;泰山让我追求博大与厚重;泰山让我学会了担当与承受;泰山让我知道了高贵与荣耀。有了泰山的生活,我的履历就成了以下的模样:曹俊,出生于水乡、成长于泰山、求学于北京、发展于海外。

中国文化里的"气"看似是很玄的东西,然而,每个中国人对它都不陌生,中国人很容易便可以感觉得到。只是,感觉"气"的存在,却又不只是通过眼睛这么简单,所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个时候就被派上用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余少时乐水,临之,觉气朗神舒,得暇思无限。夫于水中物,余似通谙其性,尤好心追手摹之,凡落墨必惊邻里,众人皆嘉许称奇!呵呵!而今重操旧业,浑然忘饥,游弋笔墨,快哉,童心未泯也!

凡世事,简、少、玄、虚则近乎道。故,吾华夏大写意水墨画之要则与道合。提按、使转乃笔法,然一笔一墨,当以一当十之。乃求以最简之笔、最少之墨分割绢素、写形状物。隐线于疏密之间,复以承情载绪、直抒胸臆。线,以言之有物为高。是故画非画也,乃道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画画很难,需要下苦功夫,但这恰恰是上苍出的一道减法题!这道题,减掉了大多数试图只靠聪明成事儿的人!

中国人称"山水"为"山水",而不称"风景",不是因为固执,而是因为无声的"山水"里浸满了我们的文化,观者所见只关乎作者心灵,与景观几无干系!

从1989年大学毕业,到1999年第一幅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我用了十年;再到2009年中国驻新大使馆、新西兰驻华大使馆,联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曹俊画展",又用了十年。从2002年移民新西兰,到2012年移民美国,也用了十年。这些十年,我过得很是丰富多彩;这些经历已经成为我作品的底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我的眼睛在捕捉美,从自然到经典;我的身心在体验美,从构思到描绘。题材、手法、材料、语言……在我的画面上完全没有了边界,它们所构建的世界充满了自由和阳光的气息。我可以几个月安静地塑造,我也可以于逸笔草草之间享受书写的畅快。我痴迷于研究、临习数千年来的碑刻,从文字到图案,几十年从未间断;同样,我热衷于了解最为叛逆与前卫的思潮,从艺术到哲学,甚至勇敢参与……我很专业地唱意大利咏叹调、自弹吉他唱摇滚勤工俭学、靠写诗歌散文的稿费改善生活……这些都是我曾走过的弯路。可是现在看起来,恰恰是这些弯路让我的作品有了今天的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间万物,越少物质性恐怕越接近精神层面。所以,我的思想兴奋点是偏向于减法的!

毛笔是可以代表中国文化的。一管之笔可拟太虚,道出了其应有的最为高级的用法。毛笔,亦柔亦健、可圆可方,其性从画者之心,称之为工具都似乎觉得对不起它!

康德认为实践理性优于纯粹理性,但并不等于可以不要纯粹理性。我在处理画面上所有物象关系时,本质上是个哲学家,理性至极!只是到最后,我会如朦胧派诗人般,让整个画面毫无逻辑地沉浸在某个调性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书信息

《荣宝斋画谱320·曹俊绘花鸟部分》

作者:曹俊

责任编辑:王 勇

特约编辑:杨元元

书号:ISBN 978-7-5003-2474-4

出版时间:2022年9月

本书精选作者近期精品花鸟作品二十余件。其作品在中国画的基础之上有所创新,呈现出中西方艺术融合的个人特色。他大胆地将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与西方的构图色彩结合,其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张力,构图新颖、画面绚烂,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 俊

1966年4月出生于江苏。先后在泰山生活十八年,新西兰生活十年,2013年移居美国纽约至今。现任美国纽约拿苏郡艺术博物馆顾问委员会共同主席、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德稻跨界视觉语言研究院院长,兼任南京艺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其作品被列入美国及中国大学美术专业教材。

2005年5月在新西兰布鲁斯·梅森艺术中心举办个展。2009年2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由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和新西兰驻华大使馆联合主办。2011年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个展,由江苏省文化厅主办。2018年2月至6月在波士顿学院的麦克马伦博物馆举办大型个展,由麦克马伦博物馆主办并举办多次学术研讨会,为时一个学期。2013年,受邀参加法国巴黎卢浮宫艺术年展并获金奖。2016年参展迈阿密艺术博览会主办的纽约艺术展。2017年参展迈阿密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2018年11月纽约拿苏艺术博物馆"野生王国——一百年动物艺术展"。2019年中国第十三届全国美展。2020年3月参加纽约《蓝》世界著名艺术展,其名字与马蒂斯、毕加索、克莱因、吉诺并列呈现在博物馆海报栏中。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新西兰国会、波士顿学院麦克马伦博物馆、中国驻奥地利使馆、新西兰驻华使馆分别收藏,多幅作品被洛克菲勒家族和四季酒店等收藏。2022年曹俊作品《春消息》被中国人民大会堂收藏陈列,先后出版了《曹俊谈艺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曹俊画集》《大自然的赞美诗——曹俊》(英文版,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大自然的颂歌——曹俊》(英文版,美国缅印州立大学出版社)、《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曹俊新宋式绘画"》(共四卷)等多部学术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