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河北省定兴县河北良丰晓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鲈鱼养殖基地,成群的鲈鱼在智能化节能鱼舱里撒欢游动,旁边的蔬菜生机盎然。不远处的田地里,工作人员用经过处理后的养鱼尾水浇灌稻田,一幅鱼、稻、菜共生的生态画面跃然眼前。

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保定市近年来大力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其中,河北良丰晓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良丰晓月)“鱼粮菜共生”循环种养生态模式为全市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样板。

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集农业智能设施开发、鲈鱼养殖、微藻技术研发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是河北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该企业投资1.2亿元建设的智能化节能鱼舱园区,年产鲈鱼200万斤、水稻近3万斤,去年年产值938万元。按鱼池占地面积计算,鲈鱼亩均年产量6万斤,产值超百万,用地效率提升20倍。尤其是尾水综合利用率高达90%,接近“零排污”,彻底打破传统渔业高耗水的局面。

紧抓农业科技创新“牛鼻子”

良丰晓月自主研发建设的生态智能数字化节能鱼舱,经测定,1立方水可产出鲈鱼75.1公斤,年产量平均6万斤/亩,远高于传统鲈鱼养殖年产量0.3万斤/亩。据了解,该设备拥有4项国家授权专利,可实现智能控制精准控温、水质净化、高密度养殖,使水环境全天候循环流动,养出来的鱼肉质更紧实、口感更好,同时极大地提升养殖密度和效率。

为保持低能耗可持续,良丰晓月将鱼池里排出的废水,经处理后通过管道输送到稻田蔬菜区,稻田蔬菜充分吸收水中养分,得到净化后的水再次回到鱼池,形成“鱼肥水―菜净水―水养鱼”的独立生态循环系统。利用全循环水养殖技术,108个鱼池每天补水量仅需8立方米左右。相对于传统工厂化养殖企业的大排大换,该公司尾水利用率高达90%,能源节省率达50%。

农业科技创新是发展设施农业的核心要素。鱼菜共生种养模式并非新鲜事,但因为技术要求高、维护难度大,一直难以大范围推广开来。良丰晓月通过专注研发生态养殖设备、微藻技术等,逐一攻克传统的难点痛点,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将这一模式实现本土化。

近三年,保定市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种植面积由2020年底的33.2万亩发展到60.2万亩,净增量全省第一。该市各县(市、区)因地制宜,结合县域农业优势和土地实际,发展花卉、特色林果、养殖等高产值项目,促进当地农业多元化发展。同时,保定市坚定不移走好农业科技创新先手棋,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植物品种和技术设备,夯实农业核心竞争力。

新型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挑大梁

良丰晓月创始人之一梁志强在北京从事消防工程30多年,2019年通过保定市定兴县招商引资政策,回到老家长安城村投资建厂。

作为“第五大家鱼”,鲈鱼备受北方消费者欢迎,但目前主产区多在广东、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四川等地,以上六省占到全国淡水鲈鱼养殖总产量的85.39%。北方鲈鱼养殖产业发育不足,往往天气一冷便被迫进入“冬闲”。

为充分调研市场,梁氏父子先后走过荷兰、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学习先进的现代化设施农业,并在长安城村的一个小基地里开始实验养殖,努力让鲈鱼住上北方“温室”。

经过多方洽谈对接,梁氏父子发现现有的养殖设计方案和落地效果并不能满足其要求。于是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开始建造国外看到过的设备进行反复实验,相继加入在线监控设备、预警系统等。由于是自己研发使用,从设计之初就把节能、节水、绿色循环、节约成本等因素考虑到里边。同时注册成立北京耕天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微藻技术研发与应用等项目,将成果及时转化到良丰晓月“鱼菜共生”养殖基地。

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带头人是设施农业的重要支撑。作为良丰晓月创始人,梁志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是典型的新型职业农民,也靠自身的力量带动更多农民参与到设施农业发展中。

保定市将持续挖掘良丰晓月这样的农业带头人,制定税收优惠、贷款支持等专项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在外能人返乡创业。同时,培养壮大新型农民队伍,依托“保定乡村振兴学院”,实施农民技能提升工程,提升村党组织书记、农业合作社领头人和新农人、产业带头人的技能水平。

多元化产业布局 助力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良丰晓月建有自己的生产加工车间,既卖活鱼,也卖宰杀好后锁鲜的产品。刚出水的鲈鱼通过净鱼宰杀、真空包装,约2个小时就能通过冷藏车送到北京消费者手中,旗下“三去鲈鱼”已经在预制菜市场中闯出门路。同时,该公司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开发鱼排、鱼柳、鱼酱等产品和即烹类预制菜。

此外,在利用微藻解决养殖尾水过程中,良丰晓月发现微藻是很有潜力的开发项目。在微藻培植方面,其建立企业微藻藻种库,研发微藻自动化智能扩培设备、小型化应用场景智能设备,申报专利设备2套,人均产值提升20倍;在农业肥料方面,落地多个大田肥料植物营养液产品,并获得农业部颁发的肥料证、有机生产资质认证;在医药工业方面,开发含有天然虾青素的口服液等产品,与武汉江汉大学签订水蛭素成果转化协议,目前合成提取中试已结束;在碳汇开发方面,已通过稻碳权方法论的申报,其他方法论正逐步开发申报。良丰晓月在食品工业、动物饲料、环境检测、生物技术等方面也是前景广阔,正在全面探索。

补链强链延链是发展设施农业的关键环节。良丰晓月不仅延伸农产品加工链条,还涉猎工业制造、农业科技等多领域。农产品加工一头连着农业、农村,一头连着工业、市场。该公司积极引入先进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提升高品质产品供给能力,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据了解,良丰晓月还给当地的兰花种植基地供给藻类营养液,为黑臭水体治理提供藻种。不同种类的设施农业、不同行业的经营主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联动抱团,互惠互利,发展合力更加强大。

保定市鼓励各农业经营主体在全市、全行业范围,乃至全国范围内开展合作与联合,相关部门主动寻找线索“说媒拉纤”,推动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

校企地合作落地生花 广泛引智硕果累累

良丰晓月聘请两组博士团队,开展从水产延伸微藻课题研究和现代农业产业化研究。依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的驯化技术,该公司实现美国加州的海鲈鱼鱼种在北方温棚养殖。其与河北农业大学、江汉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博士团队合作,建立良丰晓月土壤方舟博士农场,专注原位微藻藻种库的研究。通过把最新微藻生物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转化到示范田上,形成经济、环保效益双高的“一水两用、一棚多收”智慧农业新样板。

乘协同大势展翅飞。良丰晓月瞄准京津冀协同大市场,从2022年开始布局预制菜项目,与天和晟、四季民福、民福居、北平楼等多家北京大型连锁餐饮公司签订初步框架协议。与天津国本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北辰区建设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智能化节能鱼舱,在现有3个渔场的基础上扩大环京津冀高效陆基养殖联盟规模,搭建交流和沟通平台。

共生种养模式前期投资大、生产成本高,对电力稳定性要求也比较高,一旦长时间停电,整个系统就面临崩溃。为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动力两个难题,定兴县通过申报省市项目、奖补等,累计支持资金369.33万余元,并投资20万元设立园区变压器一台。良丰晓月园区建在农村,为进一步优化其周边环境,定兴县投资131.5万元布设天然气管道2千米,投资165万元修缮柏油道路2千米。

农业创新资源是发展设施农业的强大动力。目前,保定市已打造“农业科技小院”34个,建设“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50个,引进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博士团队108个、农业科技人才944名,首批聘用240名农业职业经理人。面对如此丰沃的资源支持,各县(市、区)应进一步主动创造条件,健全利益共享机制,建立紧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创新人才资源提供良好的研发环境和发展空间。

下一步,保定市各县(市、区)应全力支持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开拓等活动,加大财政投入,鼓励金融机构研发对口产品。同时,及时梳理分析国家政策、行业信息,从全局出发,着眼整个产业链、行业生态及社会影响,进一步优化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和定位。还应注重激发行业协会、合作社等组织活力,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提高整体竞争力。(冯颖文 孙杰超 郭丹华)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