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碰没碰到患处,一动舌头、一张嘴都痛到想流泪。想必不管是男女老少应该都曾有过相似经历,口腔溃疡作为一类时常困扰我们日常生活的小毛病,莫名的出现总是让人十分头大,特别是对于爱复发口腔溃疡,更是让人不胜其烦。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口腔溃疡的频频繁发生呢?会是人们常说的缺乏维生素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是因为缺维生素?

一提到口腔溃疡,不免就会有人说这是上火了,或是这是缺维生素了,那是这样吗?

确实是!但又不全是。

维生素顾名思义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一些元素,其中B族维生素(尤其是VB2(核黄素)和VB12(钴胺素))是口腔粘膜细胞代谢和修复过程种至关重要的参与者,一旦缺乏会抑制粘膜的正常生长与再生,出现粘膜皲裂、溃疡等各类炎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项针对性的实验中,研究者给予不同程度口腔溃疡的参与者定量服用B族维生素(2次/d),三周后约94%的患者痊愈,6%的患者有效(即溃疡面变小,痛感减轻),半年随访无复发病例。

与之效果相同的还有维生素C,它可以通过提升机体免疫能力来起到加速伤口愈合的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还有铁、铜、锌等元素都会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抗氧化、伤口愈合等过程,可以有效清除体内自由基,保护细胞不受损失,加速细胞的修复与再生。

理论上来说,这些维生素、微量元素的缺乏都可能会出现口腔粘膜受损,加速口腔溃疡的发生。但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重视健康饮食,通过合理膳食等方式其实大部分人已经规避掉了上述这些营养素的缺乏,通常除了一些体质较弱的老年群体,或是特定疾病患者,营养素缺乏导致口腔溃疡的情况已相对少见。

而真正导致口腔溃疡的发生的诱因也是十分复杂的,或许还与这几个因素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口腔溃疡的诱因还有哪些?

因素一:家族遗传倾向

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RAU)的人有没有发现在近亲中也有相似经历的人呢?

多项研究发现这类看似偶发性的疾病其实是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在代系遗传中,父母双方患病者的一级亲属患病率约为五分之四,父母一方患病者的一级亲属患病率约为三分之一。

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相关研究,研究者通过对英、美两国约80万参与者的遗传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九十七种基因变异会导致人们患口腔溃疡,这更直观的说明了基因与RAU之间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素二:免疫、系统性疾病影响

除了遗传倾向之外,免疫系统的异常表现在复杂多样的RAU发病机制中尤为突出,约有三分之一的RAU患者的外周血中出现了循环免疫复合物((CIC))。

在免疫T细胞亚群分析中,RAU患者在溃疡前期就出现了大量活化的免疫细胞浸润,此时辅助T细胞(CD4+T)大量生成准备应对口腔黏膜上的感染或损伤,而在溃疡期它们会通过释放某些细胞因子激活CD8+T细胞活化成细胞毒性T细胞(CTL)来清除病原体,就会出现CD4+与CD8+的比例明显下降甚至出现倒置的免疫系统异常表现。

这些异常会通过过度促进炎症反应,以及降低抗炎反应来加速RAU的发生与发展,相当于对于一些轻微的损伤免疫系统反应过激会进行一些不必要的攻击,或是损伤已经特别严重了免疫系统才开始运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些消化道疾病(如急、慢性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白塞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同样可以通过影响人体免疫系统来加速RAU的发生与发展。

在一项针对我国消化道疾病(慢性浅表性胃炎(CSG)和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RAU的发病情况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在患有相关消化道疾病的参与者中,约有五分之二的患者存在RAU,其中患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中存在RAU的患者约41%,患有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中存在RAU的患者约4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像白塞病、红斑狼疮等这类免疫系统疾病,本身就会造成身体多器官的炎症(如关节、皮肤、粘膜、血管、神经系统等),临床常见表现就包括反复出现的口腔粘膜溃疡,极易与普通溃疡混淆。

所有生活中一旦出现反反复复的口腔溃疡,并伴有食欲减退,容易腹泻、腹痛、腹胀、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或是出现生殖系统溃疡、眼睛畏光、皮肤出现红色斑块或溃疡面、关节炎等异常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像一些病毒感染同样会伴随RAU症状,如在婴幼儿中常见的手足口病毒感染、周期性发热(PFS)-RAU-咽炎(P)-淋巴结炎(LN)综合征(PFAPA)、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在中老年群体中常见的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以及成年人群中常见的HIV病毒感染等。

还有一些疾病因素同样会诱发RAU,如口腔疾病中的牙斑菌和牙结石,肝炎患者病情控制不当可能出现的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口腔黏膜长期处于高糖环境作用下等,这些都会影响RAU的伤口愈合情况。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这些病毒或是免疫系统等问题所引起的RAU基本上都具有一碰就火辣辣的疼,通过药物干预随着基础病情得到控制RAU也会自行好转。

如果依然不见好转,而且也不是很疼的反而需要特别注意,因为这可能就是口腔癌的前兆。

临床上这类癌症在早期的常见表现就是口腔溃疡,但区别于良性的RAU,具有癌变可能性的通常伤口的面积比较大(d≥1cm)比较深,表明不平整与周围粘膜分界不清晰,看起来就像是凸起来的烂菜花样,且总长在一个地方,反反复复通过药物治疗也不见好转,甚至随着时间递进,创口面积会越来越大,还会出现溃烂迹象。

而且在口腔黏膜、唇部或是舌头上出现一些赘生物(如蝶形溃疡等)、白斑、红斑或是口腔扁平苔藓等问题时,外观上都容易被误认为是溃疡,其实这些都是癌前病变,一旦发现因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一部的诊断。特别是中老年群体,经久不愈的RAU发生癌变的几率更高,需要特别的留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素三: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工作压力、学习紧张、睡眠不足、过度劳累以及焦虑、易怒等负面情绪因素都会干扰身体内部的平衡机制,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行,破坏口腔内的免疫平衡加速RAU的发生与发展。

在《PNAS》上的一项关于压力与免疫系统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对五千多名成年人(≥50岁)进行调查发现,压力可以通过加速免疫系统的老化而增加多种疾病的患病风险。该研究通过对5641名50岁以上的美国成年人进行调查,与压力分数较低的人群相比,在考虑了其他潜在影响因素后(吸烟、体脂数等),长期保持压力的人CD4+和CD8+幼稚T细胞比例降低,终末分化T细胞比例增高,以及CD4:CD8比率降低。

充分证明了长期的不良心情和压力状态会打破免疫平衡,增加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就如RAU。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常性的熬夜、睡眠不足同样会诱发RAU,发表在《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保持充足睡眠时候,人体内的免疫T细胞在生长激素的帮助下会移动到淋巴结中保护机体健康,当人体睡眠不足时(每日睡眠时间≤7h)会降低免疫T细胞的迁移能力,使机体免疫力随着下降,引发多种疾病,如口腔系统疾病(口腔溃疡、口腔癌等)、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肥胖等)、神经性疾病(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等)、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率失常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有就是吸烟、酗酒、嚼槟榔,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口腔癌的患病率相对较高的一大原因就是这三项不良生活习惯的叠加,烟草中的多环芳烃类物质、酒精在代谢转化过程中释放的乙醛以及槟榔中的某些活性物质都会使口腔粘膜组织性状改变,出现具有发展为口腔癌性的RAU。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素四:口腔黏膜损伤

当然也不一定所有的口腔溃疡都是RAU,还有一些就是单纯的由于外力因素造成的口腔粘膜损伤

如平时口腔清洁习惯不当,使用硬毛牙刷过度刷牙,或者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口腔清洁产品对口腔黏膜造成物理或化学性损伤诱发口腔溃疡;

或是药物使用不当,特别是一些润喉片、广谱抗生素、激素类喷雾剂和解热镇痛药物等在口腔内停留时间过久,引发口腔黏膜损伤或是真菌感染,都会出现口腔溃疡的发生;

还有一些自我伤害行为,如不小心咬伤或是牙刷戳到口腔内粘膜,一些蛀牙的牙齿残根或是锋利的边缘长期磨损口腔内粘膜,以及佩戴矫正牙齿牙套、假牙等导致的口腔黏膜慢性损伤,都会出现创伤性的口腔溃疡。

不过区别于RAU,这类溃疡通常一周内会自行愈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就算是RAU,一些轻症患者在不做任何处理的情况下基本一周左右也可以愈合只要能忍的了痛,只不过与单纯外力损伤不同的是,RAU患者在伤口愈合后不排除没几天又复发了。

而对于一些忍不了的患者来说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避免进一步的加重疼痛。如定期刷牙保持口腔卫生,避免让感染面更大;避免一些已知刺激(如硬牙刷、错误咀嚼习惯、牙齿残根以及一些刺激性的食物等);在溃疡面应用一些药物缓解(如凝胶、含漱剂、糖皮质激素等),但如果溃疡面很大,上述方法都无法有效缓解,严重影响进食或是出现发热现象一定要及时就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而言之,口腔溃疡的发生确实与维生素缺乏有一定的关联,特别是维生素B群(如维生素B2、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的缺乏,会影响口腔黏膜细胞的代谢、修复和免疫功能,增加患口腔溃疡的风险。

但口腔溃疡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并非仅限于维生素的缺乏,还包括单纯的机械损伤(如咬伤、戳伤等)、遗传倾向、免疫系统疾病、病毒感染,以及糖尿病、牙周病等其他疾病的影响,甚至它也是口腔癌的常见早期症状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常一般的溃疡都是具有自限的,而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大于1cm或是超过一周还没有缓解的溃疡万不可大意,忍一忍可能就发展成更严重的疾病了,建议及时就医。

而对于普通溃疡在其恢复期可以通过适量用药来缓解疾病带来的不适感,同时生活中也可以通过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方式增强自身免疫力来有效预防口腔溃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玉清.B族维生素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05(3):82-82.DOI:10.3969/j.issn.1674-3296.2012.03.067.
[2]Dudding T , Haworth S , Lind P A ,et al.Genome wide analysis for mouth ulcers identifies associations at immune regulatory loci[J].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1).DOI:10.1038/s41467-019-08923-6.
[3]赵国廷,李伟.癌症患者引发口腔溃疡的因素及其综合治疗和护理[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4):2.DOI:10.3969/j.issn.1000-5102.2013.04.023.
[4]包艳,陈华英,胡培琼.白介素-11对免疫系统疾病而导致的口腔溃疡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及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 2019, 000(005):51,122.DOI:10.3969/j.issn.1006-6845.2019.0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