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上甘岭战役是非常著名的一次战役,我们英勇的志愿军战士们在3.7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顶住了“联合国军”的狂轰滥炸,坚守阵地43天,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在整个战役过程中,涌现出了太多的英雄人物,十五军在战役中涌现出以特等英雄黄继光为代表的三等功以上各级战斗英雄共12347人,占该军总人数的27.5%,以四十五师一三四团八连为代表的英雄集体200余个。在四十三天中,拉响手榴弹、手雷、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舍身炸地堡、堵枪眼的烈士留下姓名的就有三十八位之多!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其中的四位英雄人物。

1、以身体堵塞敌人机枪眼的特等功臣、特级英雄黄继光

黄继光是四川省中江县人,1931年出生,1949年中江县解放后,黄继光参加了当地的民兵,1951年,黄继光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村里第一个报名的志愿军。当时黄继光因为身材矮小没有被选上,后来征兵的营长被他高涨的参军热情所感动,于是才破格让他参军。同年7月,黄继光作为志愿军第15军第135团2营6连通讯员,跟随部队进入朝鲜参战。

1952年10月,黄继光跟随部队参加了上甘岭战役,他跟随营参谋长到六连参加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的任务,前面几个攻击小组都没能成功而且都在攻击的道路上伤亡了,眼看离总攻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在此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任爆破任务,他在决心书上写到:“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而后就带着爆破筒和两名战士冲了上去。在进攻的道路上两名战士一死一伤,黄继光本人身上也多处受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继光

不过当时美军的火力太强大了,黄继光被炸晕过去,等他再次醒来时,攻击部队已经开始了冲锋,但是仍然被敌军残存的火力点阻挡住了,黄继光不顾个人安危,依然扑上去用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壮烈牺牲,时年21岁。

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黄继光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委员会授予黄继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2、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特等功臣、一级英雄排长孙占元

孙占元是河南林县人,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了淮海战役和解放大西南的诸多战役。1951年孙占元跟随部队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时任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7连2排排长,1952年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当时敌军以6个营的兵力攻占了志愿军防守的597.9和537.7高地,为了夺回阵地,孙占元率领突击排对597.9高地2号阵地实施反击,接近2号阵地时,他的双腿被敌炮弹炸断。战士们劝他撤离阵地,他坚定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是指挥员,不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决不离开自己的岗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占元

他以坚强的意志,来回爬行指挥,用机枪掩护战士易才学爆破,摧毁3个火力点。突击排攻上2号阵地,继续向纵深发展时,敌人突然从阵地侧后反扑过来,数名战友牺牲。他利用已攻占的碉堡,架起缴获的两挺机枪轮番射击,接连打退敌人两次冲击,毙伤敌80余人。

然而终究是敌我力量悬殊,孙占元的战友们一个一个的倒下,他自己也身负重伤,在弹药用尽的情况下孙占元忍着巨大伤痛,艰难爬行,从敌人尸体上解下手雷继续战斗。当敌军拥上阵地时,他拉响了最后一颗手雷,与敌同归于尽,年仅27岁。

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3、击退敌军40余次冲锋,毙伤敌人280余名的一级战斗英雄胡修道

胡修道是四川金堂人,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入朝作战,当时的他完全是一个新兵,但是新兵不一定是孬兵,他在战场上的表现的确是超乎想象。

在1952年的上甘岭战役中,胡修道和另外的两个战友负责坚守597.9高地3号阵地。11月5日拂晓,敌军在飞机、火炮掩护下向阵地发起进攻。胡修道等三人英勇还击,连续作战3小时,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后来胡修道的班长调去支援9号阵地,胡修道等两人继续坚守,又连续打垮敌人10余次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修道

当发现10号阵地危急时,他抱起爆破筒,带领战友主动支援,冒着敌机枪火力封锁,抢先登上制高点,将已冲上阵地的敌人击退。经过一天激战,胡修道带领战友共打退敌军40余次进攻,歼敌280余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胡修道记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称号。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从朝鲜回国后,胡修道做到某集团军副参谋长,1988年退休,2002年在南京逝世,享年71岁。

4、用自己的身体连接被打断的线路的二级战斗英雄牛保才

牛保才是山西壶关县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1营营部电话班副班长。

1952年的上甘岭战役中,美军向阵地上发射了大量的炮弹,在密集的炮火中,阵地上的野战工事、交通壕几乎全被摧毁,坑道里的守备部队步话机天线全部被炸毁,电话线也被炸得七零八落,无法与指挥所沟通联系。炮火袭击后,敌人便疯狂地向阵地冲过来,这时接线已经来不及了,牛保才果断采用拉新线的办法保证线路畅通。

然而由于美军的炮火太强大,刚拉好的电话线就被炮火炸断了。在537.7高地北山战斗最激烈的时刻,1营指挥所通向1连的电话线又被炸断了。牛保才刚查线回来,见电话线又断了,立即抓起缠满电话线的线拐子,转身跃出洞口,冒着铺天盖地的炮火前去查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牛保才

他不顾敌人炮火的猛烈,来回检查电话线是否被炸断,在电话线第三次被炸断时,他又去接线,在快要到达1连指挥所时,牛保才的左腿不幸被炸断。他忍着剧痛,顺着线路向前爬行,找到了那个断头。当他用力把两个断头往一块儿接合时,发现还差1米多接不上,而随身携带的整整一大卷电话线已经用完。身体多处负伤的牛保才毫不犹豫地将断头一端的铜丝缠在被流弹击穿的右手食指上,用嘴咬住另一端,用自己的身体将电话线连接起来,凭着顽强的意志用生命换取了三分钟的通话时间,直至壮烈牺牲。

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给牛保才烈士追记特等功,追授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小结:

第15军的四位英雄人物,为了战争的胜利他们当中有三人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这种视死如归的壮烈精神,使得上甘岭成为五六十年代英勇顽强的代名词,上甘岭的精神成为一代人学习的榜样。他们是千千万万英勇志愿军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