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诸多有功之臣,命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画像,史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自此之后,凌烟阁三个大字,就成了大唐儿郎向往之处。

除了凌烟阁之外,历史上为有功之人画像还有不少,比较出名的有汉代时的云台二十八将,此外还有宋代的昭勋阁、明代的功臣庙等,这些都说明了为有功之人画像纪念,是中华民族历来的传统。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党我军也为十大元帅、十大开国大将画像,以此来表彰他们的丰功伟绩。

而在十大元帅和十位大将外,我军还为十位奋战在一线的基层官兵进行了画像、挂像纪念,而这十位英模中,除了有我们熟悉的董存瑞、黄继光和邱少云外,剩余的七位都有谁呢?下面我们来一一细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军的英模人物,从确立之初到如今,经历了数次的增添过程,在1996年之前,全军挂像英模为6位,之后至2006年以后,又增加为8位,到了2018年,再次新增两位,共合计为十位。

说到这里,首先有必要解释一下什么是挂像英模。

挂像英模,就是指能被人物形象能被挂在墙上、印在书里,并刻成雕塑的英雄模范人物。

之所以要设立英模人物,是因为任何一支军队都应当有自己的英雄人物,而这也是我军区别与他国军队之处。

当然,中国人民解放军自成立至今,曾涌现出了无数英雄,毫不夸张的说是群星闪耀,但之所以只有十位英雄人物能在全军统一挂像,是因为在他们身上,均具备了巨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他们是全体官兵的楷模,也是全军学习的榜样。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挂像英模,是对所有参过军的人影响最大的人,全体官兵都会以他们为榜样,在各自的成长和战斗过程中,学习英雄、对标英雄,最终成为英雄。

而十位挂像英模的人生历程以及时代分布,恰恰是我军发展过程的一个缩影,从红军时期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乃至进入21世纪,都有相应的英模人物,而他们也见证了参与了我军不同阶段的发展与成长。

所以说,十大英模不仅是英雄模范人物,更是我军从弱到强的一个见证。

而十大英模在排名顺序上,自然也有先后,不过这个先后顺序并非是按照贡献大与小排出来的,而是按照牺牲或去世的时间来排序的。

其中,排在十大挂像英模第一位的,是曾在延安担任过中央警卫团团长的张思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思德出生于四川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在他出生前就流落他乡下落不明,而久病缠身的母亲,在张思德出生不到七个月时,也因病撒手人寰。

这么一来,张思德就成了无父无母的孤苦孩子,幸亏他的婶母是个善良的女子,看到张思德可怜,毫不犹豫就收养了他。

1938年8月,红四方面军解放了四川仪陇县,而这里正是张思德的家乡,得知红军到来,张思德毫不犹豫的就报名参了军,靠着机智勇敢、不畏牺牲的表现,张思德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之后,张思德又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长征,而在抵达延安后,主力部队把部分老弱病残留在了延安,并编成一个警卫连,张思德当时因为有伤在身,因此也成为警卫连一员。

到了1944年,张思德主动报名参加了中央组织的生产小分队,去到距离延安70多里外的安塞县生产农场,负责该农场的生产工作,而在这里,他为救一名小战士,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当时农场在安塞县的山中烧制煤炭,由于正值九月雨季,好几天都是阴雨绵绵,而就在张思德带领战友们干挖新窑之际,窑口突然发生坍塌,关键时刻,张思德毫不犹豫的一把将身边的小战士推出窑口,而他自己却被坍塌下来的泥土淹没。

最终,小战士获救了,但张思德的生命却定格在了29岁。

张思德牺牲后,中央直属机关以及中央警卫团共计一千余人,在延安的枣园操场上,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大会上,毛主席亲自出席,并写下“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号召全军像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

由于牺牲时间是在1944年,因此,张思德排在了全军挂像英模的第一位,而在他之后,则是董存瑞、黄继光和邱少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董存瑞牺牲在1948年的冀热察战役中,当时他为给部队打开通道,在紧急时刻,用自己的身体当支架,手托炸药包,毅然舍身炸掉了敌人的碉堡,最终壮烈牺牲,牺牲时,还未满19岁。

1959年,朱老总为董存瑞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黄继光和邱少云,则均是牺牲在了抗美援朝战场上,其中,黄继光用自己的身躯来堵住敌人枪眼的行为,代表了我军官兵为实现胜利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而邱少云在关键时刻,强忍烈火烧身的精神,则象征着我军“严守纪律”的信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述四位英模,从时间跨度上来讲分别代表了抗战时期、解放战期以及抗美援朝三个时期,而紧随他们四位之后的,即排在第五位的,则是雷锋。

雷锋的事迹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他虽然不像前几位那样在战场上为了胜利而舍身忘死,但他“公而忘私,平凡而伟大”的无私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便是排在十大挂像英模前五位的英模人物,他们的事迹也广为传颂,而在他们之后的五位英模,很多人就不是太熟悉了。

先是排在第六位的英模,即苏宁。

苏宁是山西孝义人,生前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65345部队团参谋长,他还是一位集指挥、军科、科研等多方面才能于一身的人才。

其中,在指挥方面,苏宁曾先后发表过多篇研究成果,其中部分理论在我军中还属于首创,而在军科方面,苏宁立足当下瞄准未来,通过研究大量资料,撰写了包括《红箭-73反坦克导弹山地射击时的高差耗线现象》等多个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