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鹏(1931年7月1日-2023年8月21日),别署介居主,江苏省江阴市人。著名书法家、诗人、美术评论家、编辑出版家首批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中国文联副主席,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生前为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院长、中国美术出版总社顾问、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出版画册、文稿、诗稿《三馀吟草》《三馀续吟》《三馀再吟》《书画论评》《沈鹏书画谈》《沈鹏书画续谈》等40余种。尤以书法见长,其行草书和隶书“刚柔相济,摇曳多姿”,成为当今书坛最具代表性的书风典型。他主持编辑美术出刊五百种以上。曾获中国图书奖等奖项。

“书法”在英文中为calligraphy(法文为calligraphie,德文为kalligraphie)语源相同,都来自希腊语kalligraphia,意为“美丽的书写(方法)”。这样的解释我们会联想到阿拉伯伊斯兰人的变形文字,德国人的花体装饰以及中世纪西方人的字母装饰。然而,中国人心中的“书法”,是什么模样呢?神秘而神圣,非“达人君子”不能与其心领神会,是彼此沟通的精神对象。这才是中国人心目中的书法吧!

世间无物非草书(节选)

◎沈鹏

会不会因为我们看惯了金刚怒目,而忘记了菩萨低眉呢?会不会因为“我曾经是那样,所以认为我永远是那样?”,在当下“大美术”的文化背景社会中,“书法”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我们生活中上演什么剧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充当何种角色?在怎样的调剂我们的生活?在如何影响我们的情怀?“书法”前冠以“现代”二字,是书法的“别弹”?还是书法的“与时俱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鹏《卜算子·咏梅》纸本水墨 96×180cm 199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鹏《王维诗》纸本水墨 96×59.5cm

毛笔的实用性早已被硬笔取代随着电脑普及而来临的“无纸革命”,甚至把硬笔也冷淡了。在伴着键盘长大的新一代的日常生活中,书法的文化环急剧变化。然而,在这种形势下,书法艺术依然深受人们喜爱,书法活动,乃至书法市场依然在蓬勃发展,首先要归功于书法文化在历史上几千年的积淀,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对书法的审美情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鹏《江南行》纸本水墨 139×71cm 1998

书法不仅仅是书法家的事业。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广大公众热衷追求的生活志趣,在当今中国,书法可谓高雅与通俗、专业性与公共性结合的令人瞩目的一门艺术。所以实用性的削弱并不意味着书法艺术的消沉,恰恰相反,可能预示着一个书法新时代的来临。书写的实用性固然在书法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与审美功能并存,但书法作为一门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形态,在它的传承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却始终是它的艺术特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鹏《宋人词》纸本水墨 68.5×115.5cm 199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鹏《行书诗一首》纸本水墨 67×67cm 1999

书法的魅力,归根到底来自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这一点,是电脑打字永远无法取代的。从某种意义说,“汉字”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分离”,对书法并不完全是坏事。书法在淡化实用价值的同时可能会更加注重视觉创造和诗意表达在艺术性领域得到多方面探索和长足的发展。

比之绘画,书法具有纯粹抽象的特质。由线条构成字形,由一画生二画、三画乃至千万画。书法是一门抽象艺术,在书法各种样式中,草书的抽象性又是最强的。翁方纲曾经感叹:空山独立始大悟,世间无物非草书。世间万物均可化为符号、化为线条、化为意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鹏《夏日南行》纸本水墨 133.5×65cm 200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鹏《苏轼诗》纸本水墨 35×72cm

《说文解字》云:“汉兴有草书”。从书法发展的历史看,草书最早的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分析其发展脉络,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草三大阶段。到了唐代,今草写得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变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也就是说,推动草书产生和发展的最初动力是书写快捷便利,是实用。古代的不少草书作品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得很好,《十七帖》就是实用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典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鹏《杜甫诗禹庙》纸本水墨 68×48cm 198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鹏《滕王阁序》纸本水墨 68×138cm

为了便捷,草书的日趋简洁流便,点划线条之间的神变意蕴也随之日趋增强。发展到今天,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草书作为传递信息的功能已弱化到最低限度,而书法的艺术性、创造性却达到了极致。无论书法家们创作草书和人们欣赏草书,“认字”已不是最主要的目的。书法家从事的创作活动,已非一般意义上的“写字”而是“艺术创造”。艺术家通过草书创作抒情达意,表现自我,表现心灵深处最强烈的感悟,来反映人文精神,展示时代风貌。

要做到这一点,是不轻松的。这实际上对草书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的草书作品,能够聚天地万物之灵气,体现生命的张力也即“一画”之精神。如同创作浪漫主义的诗歌、乐曲一样,草书需要激情,需要灵感,需要因缘偶发,也需要破中之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鹏《李白诗》纸本水墨 180×48cm×6 20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鹏《浣溪沙》纸本水墨 66×66cm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书法的线条,是无数“点”的集合体,积点成线,运动变化,天工偶成。古代书家奉行的“无垂不缩,无往不复”,正是书法线条运动的典型审美特征。而草书则将线条的变化发挥到极致。书法的线条是纯粹抽象的,它并不附着于外物。为了赋予书法以活力和生命,古代的书家们却善于从世间万物寻找灵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鹏《草书诗一首》纸本水墨 67.5×126cm 200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鹏 《苏东坡词》纸本水墨 137×69cm

索靖在《草书势》里说:“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南梁武帝萧衍在《草书状》里形容草书:“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苏轼谓“余尝爱梁武帝评书,善取物象。”姜夔的《续书谱》说得更为具体:“草书之体,如人坐卧行立、揖逊忿争、乘舟跃马,歌舞擗踊,一切变态,非苟然者。”这些比喻,都是前人用来强调草书的线条和形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鹏 《草书诗一首》纸本水墨 136×68cm 1999

前人的这些体会,是值得我们细加体会的。这些都说明要成为一个出色的草书家,要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草书作品,除了继承传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还需要深入生活,感悟大自然,从而心手双畅,妙手偶得。

“世间无物非草书”一语的目空今古,振聋发聩,启发今天的草书家,创造出能够反映磅礴大气的时代精神的作品,还必须在心胸气度上不断提升,从世间万物中寻求形态变化,更进入到以气韵、激情和精神取胜的最高境界。“世间”包括人的自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鹏《王安石诗》纸本水墨 68×54cm 201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鹏《蒲松龄诗》纸本水墨 136×33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鹏《苏幕遮》纸本水墨 68×138cm 201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鹏《李益诗》纸本水墨 138×68cm 201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鹏《岳阳楼记》纸本水墨 68×135cm 199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鹏《草书诗一则》纸本水墨 138×68cm 200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鹏《书法四屏》纸本水墨 180×48cm×4 199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鹏《稼轩词》纸本水墨 68×68cm 200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鹏《长相思山驿》纸本水墨 68×45.5cm 199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鹏《李商隐·凉思》纸本水墨 70×34cm

《020艺术观察》常年作品征稿

1、投稿内容:作者姓名、联系电话、作者生活或工作照片、简历。艺术评论或自述。作品20幅左右,请标注作品名称、作品尺寸和创作年代。
2、投稿要求:画种、题材不限,手稿、写生、创作均可。
3、作品电子格式为JPG,大小在10MB以内,打包成压缩文件发送至邮箱:541794294@qq.com。
4、我们不赞成一稿多投。本次活动只收取一定支持性费用。

5、为了便于快速联系,投稿人可加编辑微信:13928888211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