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提到万历帝的后宫,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郑贵妃。郑贵妃在万历帝第二次选秀时入宫,位居九嫔第二位,入宫既得盛宠,仅用4年的时间便被封为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成为众妃之首。而且用10年的时间先后为万历帝生下三子三女,万历帝对郑贵妃的宠爱并非只是一时兴起,而是持续了38年之久,一直到万历帝病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万历帝想要将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封为皇太子,因违背了太祖皇帝留下的《皇明祖训》,而让群臣反对。为此万历帝同群臣僵持了十几年的时间,一直到皇长子朱常洛20岁时才将其封为皇太子,将皇三子朱常洵封为福王。

万历帝爱屋及乌,对郑贵妃所生的皇子公主(仅一位皇子一位公主长大成人)极其宠爱,郑贵妃的儿女,真正称得上是万历帝的“爱子爱女”,就连皇后王喜姐所生的嫡公主都不及郑贵妃所生的公主得宠。

就在万历帝病逝前,还在念着郑贵妃母子,希望皇太子朱常洛(王恭妃所生)能够将他的郑母后册封为皇后。而此时距离万历帝的皇后王喜姐病逝,仅四个月而已。

只不过虽然万历帝留下立后的遗言,郑贵妃终究没有被封为皇后。

在万历帝的后宫中,有这样一位妃嫔周端妃,跟郑贵妃恰好相反:她入宫时被封为九嫔之首的端嫔,地位比郑贵妃还要高。了解明史的应该知道,明朝选妃选后只能在出身比较低的人家中选,为的就是防止外戚专权。所以明朝参加选秀的秀女们出身都比较低,既然不能比谁的出出身更加高贵,那么比得便是秀女的相貌如何、是否贤德端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氏能够直接被册封为九嫔之首,便可见其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十分端庄。

然而周氏入宫后,却并不得宠,反而是地位仅次于周氏的郑氏“后来者居上”,郑氏不仅仅是九嫔中第一个生下皇子公主,而且还是第一个封妃的,逐步成为后宫最得宠的女子,实际地位直接比肩皇后。

而周氏入宫多年好不容易生下皇子,仍旧不得宠,儿子也不得宠。

导致儿子25岁才成婚,36岁才就藩,这在整个大明王朝所有藩王中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篇文章,我们便一起来认识一下周妃母子二人,在明朝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九嫔之首

周氏参加选秀时并非万历帝登基后第一次选秀,万历帝在万历五年便已经选过一次,这一年万历帝15岁,挑选皇后人选进行大婚。所以万历五年这一次,一共挑选出了一后二妃,万历六年万历帝正式迎娶王喜姐为后,两位妃嫔也入宫。

但是万历帝对这一后二妃算不得多宠爱,所以只有王喜姐王皇后为万历帝生下一位公主。

朝臣们担心明武宗朱厚照无后而终的事情再次发生,便在万历九年上疏万历帝,请万历帝能够效仿嘉靖帝在嘉靖九年时挑选九嫔入宫、绵延子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历帝便下旨礼部准备选秀的事情,经过几轮选秀下来,最终确定周氏、郑氏等九位为嫔。

万历十年三月,万历帝亲自在皇极殿册封九嫔:

周氏为端嫔,位居九嫔之首;

郑氏为淑嫔,位居九嫔第二位;

李氏为德嫔

邵氏为敬嫔

周氏作为九嫔之首,其父父凭子贵被直接授予正三品的指挥同知一职,至于另外八嫔,她们的父亲则是被授予从五品的正千户锦衣卫。

做顺风车被封端妃

可以说出宫之初,周氏的地位还是很高的,除了一后二妃外,便是她的地位最高。周氏本就长得漂亮端庄,按理说会得到万历帝的宠爱,但是却被地位不如自己的郑氏截胡,得到了万历帝的宠爱而接连生下皇子公主、接连晋封位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氏之所以得宠是因为性格活泼,并不害怕万历帝,跟万历帝在一起就像是寻常的夫妻一样。如此便可见周氏性格温婉,并不懂得如何争宠,即便是有较好的先天条件,也不懂得如何利用。以至于入宫多年,没有怀孕,位份更是没有得到晋封。

万历十九年,周氏终于生下一位皇子,为皇五子朱常浩。

按理说周氏生下皇子,理应晋封位份,然而万历帝并没有丝毫为其晋封位份的意思。而是到了万历二十二年,才将周氏晋封为端妃。

不过周氏能被晋封为端妃,大概率情况下不是因为万历帝觉得对周氏愧疚想要弥补,而是因为坐了李贵妃的顺风车。

在这便不得不提一下万历帝的另一个宠妃李贵妃:

李贵妃是万历帝整个后宫中受宠程度仅次于郑贵妃的一位,甚至在一个时间点已经反超郑贵妃,只可惜李贵妃去世的太早。万历二十二年李贵妃生下皇六子朱常润,母凭子贵被封为敬妃,同李氏一同册封的,便是周氏,周氏被晋封为端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历二十五年,李贵妃再生一子皇七子朱常瀛,然而生下皇七子仅十天的时间便突然去世了。万历帝对李贵妃的死感到非常伤心,不仅将其追封为皇贵妃,而且下旨:要将李贵妃葬入帝陵右穴。

要知道能够同万历帝合葬帝陵的,除了皇后王喜姐外,便是嗣皇帝生母。

而万历帝却选了李贵妃,而自始至终,万历帝从未考虑过郑贵妃,可见此时的李贵妃受宠程度已经反超郑贵妃。只是群臣不赞同,才得以作罢。

万历帝盛宠李贵妃,在李贵妃刚生下皇子后便为其晋封位份。

而周氏虽然不得宠,但毕竟也是皇子的生母,万历帝自然要一起晋封,否则会遭到群臣参奏,为周氏鸣不平。

但不管什么原因,周氏总算是“母凭子贵”。

母子皆不得宠

周氏不得宠,她所生的儿子朱常浩也不受万历帝的待见。

而且朱常浩出生的时候,恰好是“国本之争”期间:万历帝想要将宠妃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封为皇太子,但是按照祖制,有皇长子朱常洛在,便没有将三子册封为皇太子的可能,群臣反对万历帝,不断地上奏疏劝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万历帝就是不肯屈服,就这样国本之争持续了十多年的时间。

面对群臣始终不愿松口,坚持劝谏万历帝册封皇长子为太子。万历帝便同郑贵妃想出各种招数来应对,万历十九年,皇五子朱常浩出生,恰好给了万历帝一个借口,万历帝告诉群臣:想要将皇长子朱常洛、皇三子朱常洵、皇五子朱常浩(次子与四子夭折)都册封为藩王,将来再从这三位藩王中挑选一位合适的继承皇位。

群臣自然明白万历帝的心思,还是想要皇三子朱常洵为未来的皇帝,朱常浩不过是临时拉来凑数的罢了。

朱常浩从出生起便不得宠,还要被父亲当成是为三子争夺太子之位的工具。不过这对于朱常浩而言倒也不是一种损失,毕竟不管谁为皇太子,他都是板上钉钉的藩王,只是册封时间早晚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初,太子未立,有三王并封之旨,盖谓光宗、福王及常浩也。”

虽然万历帝想要“立爱”为太子,但是面对群臣的压力,以及生母李太后的劝说,万历帝只能放弃废长立幼的想法。万历二十九年,已经20岁的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16岁的皇三子朱常洵为福王,而11岁的朱常浩则是被封为瑞王,至于李贵妃所生的两位幼子则是分别封为惠王与桂王。

“二十九年,东宫立,与福、惠、桂三王同日封。”

没多久,朱常洵便完婚,迎娶福王王妃。

万历帝宠爱朱常洵,为其举办了十分隆重的婚礼,仅婚礼便耗费了30万金。

虽然万历帝与郑贵妃都不想让朱常洵前去就藩,但是群臣多次劝谏下便开始在河南洛阳为爱子朱常洵修建福王府,前前后后耗费了二十万两银子。相对于修建一般的藩王府邸来说,整整超出了10倍的花费。

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国库并没有那么充足。万历帝为爱子耗费如此多,自然国库空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历四十二年29岁的福王朱常洵终于前往封地洛阳就藩,那么接下来便是皇五子朱常浩。

儿子36岁才就藩

万历帝本就不重视朱常浩,再加上此时的国库空虚,朱常浩虽然已经23岁,万历帝不仅没有让其就藩的意思,更没有让其娶亲的意思。群臣对为瑞王朱常浩上了几次奏折,但是万历帝都是置之不理,将此事一直搁置着。

到了万历四十四年,朱常浩已经25岁,在明朝男子到了25岁还未娶亲便已经是大龄剩男了。群臣认为实在是不妥,便联名上书,万历帝只好下旨为瑞王成婚。

而朱常浩自己,作为藩王自然也很是着急,几乎每天都会前往户部索要自己成婚的费用,前前后后总共拿了18万藏在自己的宫里。即便是这样朱常浩还是说:就这么点钱,连买冠服的钱都不够。

日索部帑为婚费,赢十八万,藏宫中,且言冠服不能备。

无论如何,朱常浩总算是完成了大婚,可以进行下一步——就藩。

万历帝位儿子挑选了汉中为封地,定下封地便需要修建瑞王府。

但是国库空虚,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钱来修建瑞王府,所以朱常浩的瑞王府一修便是26年的时间。

万历四十八年万历帝病逝,皇太子朱常洛登基,史称明光宗。

然而明光宗仅在位一个月便去世,新帝朱由校继位,史称明熹宗,年号天启。

就这样,因为王府一直没有修好,朱常浩便一直待在京城没有就藩。

熹宗登基后,自然会考虑为叔叔修建瑞王府的事情。

天启七年,瑞王府终于修建完成,朱常浩可以前去封地汉中就藩。

这一年,朱常浩已经36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明成祖的嫡次子汉王朱高煦(38岁就藩乐安)外,朱常浩应该是明朝就藩年龄最大的藩王了。

儿子被杀,而周氏自己则是被赶出了皇宫

或许是因为父亲万历帝对自己的疏忽,导致朱常浩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十分爱财,崇尚佛道而不近女色。在封地,朱常浩除了上交朝廷的税外,还会想方设法在封地征收各种税,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汉中百姓的负担。

然而朱常浩在封地仅16年的时间,便不得不南逃。

崇祯十六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占了西安,然后开始出兵陕西各地。封地在汉中的朱常浩十分害怕,便带着家人一起南逃,在汉中总兵的护送下逃到了重庆。

然而重庆也不安稳,朱常浩在重庆待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张献忠的大顺军便在崇祯十七年六月攻占了重庆。朱常浩及其家人、随行的人全部成为张献忠的俘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献忠先是将四川巡抚杀掉,紧接着便斩杀了朱常浩及其家人、重庆的明朝官吏,以及三万多被俘的明军。据说在张献忠斩杀朱常浩的时候,天上没有云,却打起了雷,这或许是在可惜朱常浩等三万多人被杀吧。

朱常浩是在崇祯十七年六月在重庆被杀,远在京城的生母周氏又怎么会不知呢?

可想而知周氏会有多伤心,然而对于一个不得宠的万历帝端妃来说,无能为力。然而仅仅四个月后,也就是崇祯十七年十月,京城被李自成占领,周氏等人全部被赶出了紫禁城,自寻生路。

此时的周氏已经是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在宫里生活了大半辈子,自然不懂得如何养活自己;所以便回了自己的娘家,好在娘家人善待了周氏,让周氏不至于流离失所。

周氏一直活到了清顺治朝,80多岁的年纪,至于何时去世的便不得而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周氏母子确实也算得上苦命人:周氏原本是选秀的冠军,按理说即便是不得盛宠也能分一些万历帝的宠爱。然而后宫有郑贵妃与李贵妃在,压根没有其他的妃嫔的立足之地,就连皇后王喜姐都不能与两位贵妃分得多少万历帝的宠爱,更何况是并不擅长争宠的周氏呢?

不过同皇太子朱常洛的生母王恭妃相比,周氏已经幸运多了,最起码不会成为郑贵妃的眼中钉,而被囚禁不得自由,有作为皇妃的尊严地位与自由,得以安度余生。

只是因为万历帝将几乎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福王朱常洵身上,对其他的儿子,不仅不关心其婚事,也不关心其封地在哪儿、何时就藩、如何修建王府的事情。好在群臣并不糊涂,多次劝说万历帝,才让瑞王朱常浩在25岁时娶亲。

然而因为瑞王府迟迟没有修建完成,导致朱常浩迟迟不能就藩。

而朱常浩历经万历帝、光宗皇帝、熹宗皇帝三位,好不容易才可以顺利就藩,就藩时已经36岁,实在是罕见。

仅在封地16年的时间,便不得不颠沛流离,开始难逃的生活。

然而在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的时候,朱常浩虽然是明朝的藩王,但日子并不如普通的老百姓,最起码老百姓不会被张献忠无缘无故直接斩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崇祯十七年,朱常浩结束了意难平的一生。

至于周氏,在后宫度过了60多年枯燥无味的日子,最终在年迈时被赶出了皇宫,实在是可悲。好在还有娘家可以依靠,得以安度晚年,活到了清顺治年间。

参考资料:
《明实录》
《酌中志》
《明史·卷一百二十·列传第八》
明瑞王与瑞王府
《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