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7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随着两期京津风沙源治理和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等重大生态工程的实施,全市沙化土地面积由1999年的5.62万公顷减少到2.23万公顷,减少近60%。森林碳汇量、林木蓄积量以及生态服务价值持续增加。

北京森林覆盖率达44.9%,在世界大都市中处于领先水平

北京历史上曾长期受风沙侵害。建国初期,北京市森林覆盖率仅为1.3%,生态基底极为脆弱。延庆康庄、昌平南口,以及潮白河、永定河、大沙河流域这五大风沙危害区沙尘肆虐,同时还面临着来自西部、北部等风廊带来的外省输入性风沙威胁。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北京陆续开展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农田林网、重点风沙危害区绿化造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工程,大规模防沙治沙成效明显。截至2023年底,全市森林面积1279.8万亩,森林覆盖率44.9%,在世界大都市中处于领先水平;森林植被总碳储量2753.4万吨,林地绿地生态系统年碳汇能力达920万吨;林木总蓄积量4078.54万立方米,与1980年的450.8万立方米相比,增加了3627.74万立方米。昔日的五大风沙危害区全部得到治理,首都山区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67%。

全市沙化土地面积由1999年的5.62万公顷减少到2.23万公顷,减少近60%。森林资源总量的持续增加,使得首都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扬沙天数较大幅度降低,水源保护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密云水库入库泥沙量减少60%以上。

在沙尘暴监测预警等方面,将加强与沙源区合作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将人工造林与低效林改造、封山育林有机结合,让野生动植物栖息地逐年恢复,生长繁殖场所逐年扩大,工程建设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目前,北京市林地绿地湿地三大生态用地已占到全市国土总面积的71%,各类自然保护地79处,总面积552万亩。

工程区茂盛的植被将宝贵的水资源牢牢锁在京华大地,首都水源涵养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据测算,每年可减少单位面积水土流失量54.3吨/公顷。北京地区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率由上世纪90年代的最高年发生7起,到目前最高年发生1-2起。北京市利用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各项生态建设成果,建成森林公园、郊野公园100余处,提升了市民的绿色获得感。

2021到2030年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北京将继续推进各项防沙治沙工作。实施填空造林、断带补齐,促进现有生态斑块互联互通。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实施燕山山地生态综合治理,不断提升首都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强与沙源区、路径区的交流合作,在沙尘暴监测预警、防沙治沙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广泛合作关系。

来源:知道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