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甘肃新闻丨甘肃:科学防沙治沙 筑牢绿色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多措并举推进荒漠化治理,全力以赴打好防沙治沙攻坚战、持久战,进一步筑牢绿色屏障,奋力谱写防沙治沙的甘肃答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勤县大滩镇上泉村所在的老虎口曾是民勤最暴虐的风沙口。多年来,当地按照“沙障+梭梭”模式持续发力压沙造林,如今,草方格沙障犹如一张巨大的“金网”,牢牢缚住了老虎口。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我省实现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持续双缩减。在做好以水定绿,科学选择林草类型的同时,景泰县注重机制模式创新,做好后期管护工作,有效提升防沙治沙质量和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甘肃坚持扩绿护绿用绿统筹发力,防沙治沙用沙协同推进。在酒泉玉门,从单一的防沙治沙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模式已逐步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十年,我省累计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2500多万亩,在河西走廊北部1200多公里的风沙前沿地带已建成460多万亩防风固沙林(带),470余处风沙口得到治理,1400多个村庄免遭流沙危害,初步建成区域性防护林框架体系。(字版) 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绿洲向沙漠过渡地带整体推进了30公里,在保护河西走廊绿洲和阻止腾格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合拢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999年开始,连续4个监测期呈现面积减少、程度减轻“双缩减”的态势,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甘肃台报道。

来源:甘肃广电融媒体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