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以及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重症肌无力这一罕见疾病也逐渐走进了公众的视野。每年的6月15日是重症肌无力关爱日,这是一个旨在提高公众对重症肌无力认识、关爱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特殊日子。今年的主题是“力挺生命,爱护未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重症肌无力这个疾病,守护生命,关爱患者,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一、重症肌无力的症状

重症肌无力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两个发病高峰期:女性发病年龄多在20至40岁,而男性则常见于40至60岁,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波动性的肌无力和易疲劳性,活动后症状会加重,休息后则会缓解,常表现为“早晨症状轻,傍晚症状加重”的特点。全身骨骼肌都可能受到影响,其中眼外肌受累最常见。多数患者因对称或非对称性的眼睑下垂和复视症状而首次就诊。根据其症状特点,重症肌无力可进一步细分为Ⅰ型(眼肌型)、ⅡA型(轻度全身型)、ⅡB型(中度全身型)、Ⅲ型(急性重症型)、Ⅳ型(迟发重症型)和Ⅴ型(肌萎缩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的核心在于机体免疫功能的失调。在这种状态下,体内会异常产生多种抗体,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针对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抗体。除此之外,还有针对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MUsK)的抗体、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LRP4)的抗体,以及肌动蛋白(Titin)的抗体等。在突触后薄膜上影响到乙酰胆碱受体,阻碍了神经脉冲向肌肉的有效传递。总的来说,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是一个涉及自身免疫系统异常、环境因素、感染因素、用药因素等多个方面的复杂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重症肌无力的临床治疗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伴随疾病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目前,重症肌无力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几个方面。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重症肌无力常用的治疗方法。因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糖皮质激素现在被普遍应用于重症肌无力的治疗之中。目前,多种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和环孢素等,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但这些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手术治疗:对于胸腺增生或胸腺瘤引起的重症肌无力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切除胸腺或胸腺瘤,可以减少抗体的产生,帮助患者恢复。

3、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在重症肌无力的管理中也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康复训练、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手段,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预防和关爱重症肌无力

虽然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一些因素如感染、药物、环境因素等可能与疾病的发生有关。因此,预防重症肌无力的关键在于尽量避免这些问题。同时,我们也应关注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的问题,给予患者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让更多的人了解重症肌无力、关爱重症肌无力患者。

重症肌无力关爱日是一个提醒我们关注重症肌无力、关爱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特殊日子。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为重症肌无力患者送去关爱和温暖,共筑未来!

参考文献
[1]曹文宇,樊兴娟.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研究新进展[J].智慧健康,2024,10(3):33-36.